分享

杨振华:糖化血红蛋白应该是标准化而非一致化

 yanrulu2004 2016-05-21

作者: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杨振华


可能是始于2010年, 计量学开始重视和应用一致化(harmonization)。当时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建议并召开了讨论检验结果一致化的国际性会议, 并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和网站。在修改国际标准化组织(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17511In Vitro Diagnostic Medical Devices-Requirements for Establishing Metrological Traceability of Values Assigned to Calibrators, Trueness Control Materials and Human Samples(《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 对校准品、正确性质控品和人样本赋值建立计量溯源的要求》)标准时, 学者们将其列为溯源的第5种类型, 即“ 5.5 有国际一致化方案支持的国际约定校准品, 无国际约定参考物或无国际约定参考测量程序以及未计量学溯源到国际单位的情况” , 以示与其他溯源类型相区分。


在最新ISO 17511草案中的术语一章中对一致性有更清楚的表述:“ 3.13 (metrological)Harmonization:any calibration process intended to achieve equivalent(consistent)results among different measurement procedures. For calibration processes supported by(and with traceability to)a reference measurement procedure and/or a reference material that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I unit for the stated measurand, the calibration process is also referred to as standardisation. Where there is no reference measurement procedure and/or no reference material, metrological harmonisation may be achieved by other(empirical)means, but there is no traceability to SI units of measurement(and is not considered to be a standardisation in metrological terms)” [(计量)一致化:任何要在不同测量程序中达到等同(一致)结果的任何校准过程。对于受参考测量程序和/或参考物质支持(并溯源)的校准过程, 他们对所述的被测量实现了国际单位, 此校准过程也称为标准化。但无参考测量程序和/或参考物质时, 可能以其他(经验)方法达到计量一致性, 但是不能溯源到测量的国际单位(在计量学术语中不能认为是标准化)]。


总之, 一致化是指当不存在国际约定的参考程序和/或国际约定的参考物质时所用的一类校准过程。


我们现在来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的计量溯源情况。在检验医学溯源性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ttee for Traceability in Laboratory Medicine, JCTLM)网站可以查到2个原级参考程序, 均是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IFCC)推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HPLC-CE)、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HPLC-ESI/MS)]。同时JCTLM批准了日本Reccs公司制备的原级参考物质。以国际单位(mmol/L)表示浓度。换言之, HbA1c溯源符合标准化, 不符合一致化。在ISO 17511历次修改稿中, 常以HbA1c作为溯源第2类型的代表, 即“ 5.2有原级参考物质和参考测量程序(被测量由参考测量程序定义)并计量学溯源到国际单位的情况” , “ 5.2.1 此情况应用于被测量是按一种只检查被测量组分(如多肽片段或位点)的程序所定义, 它不是预期测量整个分子结构(如HbA1c)……” 进行进一步说明。这非常清楚地说明HbA1c是通过标准化进行量值溯源。


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the National Glycohemoglobin Standardization Program, NGSP)的层析方法是次级参考方法, 是以原级参考方法赋值的参考物质作为该方法的校准品。所以其不确定度一定高于一级参考方法。假如说我国没有实验室能做IFCC参考方法, 退而求其次, 以NGSP次级参考方法作为校准的开始尚情有可原。而现在我国已有3个实验室能做IFCC原级方法并被IFCC接受成为参考实验室网络成员, 似乎没有必要以不确定度较大的次级参考方法作为我国HbA1c的标准, 何况不是能做参考方法的实验室就可自称为参考实验室, 首先应得到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 CNAS)按ISO 17025 和ISO 15189要求的认可, 最好还要得到JCTLM的认可。目前,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均已得到CNAS认可, 并在申请JCTLM认可。

综上所述, 以参加IFCC参考实验室网络的中国实验室为主, 筹建起一个HbA1c标准化体系可能是我国的最佳选择。

来源:《检验医学》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