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大类中药会伤肝

 岳川一书斋 2016-05-21

是药三分毒,中药 亦不例外。作为一名现代的中医肝脏病大夫,更要知悉哪些中药可能含有肝脏毒性,更要从这些已知的毒性中药中,推衍出那些同类的有毒中药,从而避免使用。

    目前,中医药界普遍认同的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中药,按照其所含的主要成分分类,主要有以下七大类:

一、生物碱类

生物碱为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各科植物中,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对机体具有毒副作用的生物碱大多数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但也有一些生物碱具有典型的肝脏毒性,如主要存在于千里光及千里光属植物中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简称PA),有研究表明,1,2-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具有肝脏毒性和致突变性。

    千里光Semesio scandens Buch.-Ham.全草能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凉血明目、杀虫止痒、去腐生肌,所含主要化学成分为PA和呋喃雅槛蓝型倍半萜(furoeremophilanes)。 PA是目前已知的最主要的对肝脏有毒性的植物成分,尽管PA本身对肝脏没有毒性,但其体内代谢产物?D代谢吡咯 (metabolic pyrrotes)对肝脏有较强毒性。PA的肝脏毒性机制是使肝细胞RNA酶活性下降,RNA、DNA的合成减少、DNA横向断裂,具有迟发性肝毒性,可导致肝静脉闭塞,肝脏出血、瘀血、变性坏死,肝小静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而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千里光属植物众多,基本上都含有PA,因此均具有与千里光类似的肝脏毒性。

    此外,某些菊科植物,如菊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也含有多种PA,因而也具有与千里光属植物类似的肝脏毒性。(菊三七就是土三七,是我国药物性肝炎的中药中的第一毒性药物。)

二、苷类

苷是由糖和非糖部分结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根据苷元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不同,可分为强心苷类、氰苷类和皂苷类。强心苷类及氰苷类成分鲜有造成肝损伤的报道,皂苷有局部刺激作用,有的还有溶血作用。含皂苷的中药有三七、商陆、黄药子等,黄药子是目前公认的肝脏毒性中药。

    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m L.的块茎,对肝、肾有较强毒副作用。当它或其代谢产物在肝脏细胞内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直接干扰肝细胞代谢,且对肝脏的损伤程度与给药剂量和时间密切相关,病变肝组织在形态上表现出脂肪样变、嗜酸样变性、小灶性坏死和片状小灶性坏死或片状坏死。黄药子的肝脏毒性成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过去一般认为其主要是薯蓣皂苷元和薯蓣毒皂元,但近几年研究发现,其所含黄药子萜A、B、C亦均有一定的肝脏毒性。

   三、萜与内酯类

萜类是具有(C5H8)。通式、含氧并具有不同饱和度的烃类衍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不少萜类化合物对肝脏有明显毒副作用,但肝损伤机制还不甚明了。川楝子是含萜类肝脏毒性中药中最典型的一类药物。

    川楝子是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成熟果实,是蒙药常用品种,具有止痛、杀虫、明目之功效。呋喃三萜类物质川楝素是川楝子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已被证明可引起较严重的急性消化道不良反应,还可发生急性中毒性肝炎,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肝大叩痛。给猴ig川楝子20 g/kg,3 d后镜检发现猴肝细胞索离散、胞核消失,其毒性可随单次剂量增加而增加,作用慢而持久,且有蓄积性。苦楝子、苦楝皮与川楝子为同一类药材,均含有川楝素,也具有与川楝子类似的肝脏毒性。

    除了上面提到的萜类物质外,某些含挥发油中药也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作用,如艾叶就是一种较典型的该类肝脏毒性中药。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t Lev1.et Vant.的干燥叶片。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在临床中应用相当广泛。其有效成分是其所含的挥发油,进入肝脏后能引起肝细胞代谢障碍,导致中毒性肝炎

四、毒蛋白类

毒蛋白主要存在于一些中药的种子中,如苍耳子、蓖麻子、望江南子等,此类肝脏毒性中药种类繁多,下面仅介绍几种常见的毒蛋白类肝脏毒性中药。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ex Widd.是常用祛风解毒中草药,其味甘、性温,有毒,有防风止痛、祛湿杀虫之功效。苍耳子所含毒性成分较多,有毒蛋白、苍苷、毒苷等。苍耳子属于毒性较强的一类中药,肝脏是其主要损伤器官。一般苍耳子中毒多发生在服药4~6 h之后,肝脏损伤症状明显,伴有谷丙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

望江南子是豆科植物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 L.的种子,有清肝明目、健胃、通便、解毒等功能,目前已知的肝毒成分有毒蛋白、柯亚素2种,已有多例服用该药发生中毒的报道,在所报道的病例中肝脏普遍受损。动物源中药中也有一些药材对肝脏有毒副作用,如蜈蚣。蜈蚣是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干燥体,临床应用悠久。蜈蚣中含有一定量的毒性动物蛋白,可对肾脏及肝脏造成损伤。

五、鞣质类

鞣质是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一般分为缩合鞣质和可水解鞣质。研究表明,缩合鞣质的毒性较低,对肝脏无毒或只有轻度损害,而可水解鞣质的毒性较高,对肝脏有严重的损害作用。

    五倍子Rhus chinensis Mill.是一种常见的对肝脏有毒副作用的含鞣质类中药,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止汗、止血、解毒、敛疮等多种临床功效。五倍子中含有大量可水解鞣质,进人机体后几乎全部被分解成倍酸与焦倍酸,极大量时可引起灶性肝细胞坏死。具有类似毒副作用的中药还有石榴皮、诃子等。

六、重金属类

中药材中一般均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成分,其含量受种植条件、炮制工艺、炮制器具的影响很大,有较大的随机性。但朱砂、雄黄、铅粉则毫无疑问的具有较大的肝脏毒性。

   七、含多种有毒成分的中药

中药的物质组成非常复杂,某些肝脏毒性中药往往含有多种对肝脏有损伤的成分,其对肝脏的损害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雷公藤就是这类中药的典型代表。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属于卫茅科木质藤本植物,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止血等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雷公藤含有多种二萜类、三萜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该药对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高,部分患者还出现肝区肿大与疼痛、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等中毒症状。研究表明,雷公藤所含的生物碱、二萜类、三萜类及苷类物质均具有一定毒性,毒性大小排列为二萜类、生物碱类、三萜类及苷类。其中,二萜类成分对心、肝、胃肠道及骨髓有明显毒副作用;生物碱类物质损伤肝、破坏红细胞、引起进行性贫血。另外,雷公藤还含有较高含量的有害元素铅、砷、镉。因此,雷公藤对肝脏的毒副作用是其所含有的多种有毒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除雷公藤外,上面提到的黄药子、苍耳子也含有多种肝脏毒性成分。

      另外,据本人多年临床经验,治疗肿瘤、风湿病、皮肤病的中药往往容易出现肝毒性,提醒广大肝病患者到这三个科室诊治时一定要和医生如实汇报自己的肝病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