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懿提拔了两个人,结果统一了天下

 文史茶馆 2021-04-19

在任何一个时代,人才永远是第一生产力。而能否准确地发现人才,任用人才,是一个领导者能否成功的关键。

司马懿就是这样慧眼独具的领导者。历史证明,他提拔了两个人才,结果这两个人为司马家统一天下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哪两个人呢?

一个是邓艾。

邓艾是个苦孩子。从小就没了爹,和母亲相依为民。为了讨生活,他不得不给大户放牛。而且,他还有生理缺陷,说话结结巴巴期期艾艾,这样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很难生存下去。

但是,邓艾很有才学,无论现实条件多么恶劣,他都不放弃自己的学习。由于品学兼优,邓艾在政府里面谋得了一个小吏的职务,没有正式编制的。领导看他口吃,形象不佳,有碍观瞻,就让他去看守稻草。邓艾就这样一干就是20年,默默无闻,无声无息,一直熬资历最终当上了典农功曹,帮助管理屯田工作。

一个偶然的机会,邓艾去首都洛阳汇报工作,有幸见到了曹魏一号权臣司马懿。当时,司马懿正密谋篡权,要干一番大事业。创业需要人才,司马懿和邓艾随便聊了几句,发现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奇才,就把他调到自己身边来工作。

邓艾的人生从此青云直上,成为司马家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公元263年,司马昭派三路大军讨伐蜀国,邓艾虽然不是主力,但是最后成功偷渡阴平,率先进入成都灭掉蜀国的却是他。

你看,提拔一个邓艾,结果灭掉了蜀国。司马懿果然厉害。

另一个人叫王昶。

王昶出生于太原王氏。和邓艾不同,他是世家大族,出身显赫。和邓艾相同的是,王昶也很有才华。邓艾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玩行军布阵的游戏,王昶则喜欢研究国家大事。

虽然官不大,但王昶却很关心曹魏政权的走向,指出时代的弊政,专门著有《治论》一书,还喜欢研究军事,著有《兵书》十几篇,递交给了朝廷。可惜,魏明帝曹睿没有当回事。

然而,司马懿当回事了。公元236年,魏明帝曹睿仿效爷爷曹操,向国家发布求贤令。这个求贤令当然是有局限的,不是人人都有资格报名参加,而是让朝廷卿校以上每人举荐一个人才。

司马懿推荐的这个人正是王昶。

后来,司马家夺取了最高权力,王昶就成为司马家的死党。王昶这个人很有军事头脑,对国际局势有深刻洞见。公元250年,吴国发生内乱,王昶请求兴兵攻打吴国。此战,王昶大获全胜,因功被封为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晋封京陵侯。

公元255年,毌丘俭不服司马氏,兴兵作乱,王昶率兵平定,又有功劳,朝廷给他的两个儿子也封侯。

四年后,王昶去世。他的长子王浑继承了他的爵位,同时也继承了他的事业。王昶生前多次同吴国打仗,而王浑则兴兵灭掉了吴国。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三路大军伐吴,王浑所部兵出横江。虽然是三路大军并发,但是王浑部是主力,遭遇到吴国最精锐中央军的最顽强抵抗。王浑首战杀掉吴国丞相和两员大将,杀得吴国地动山摇,锐气全无。很快,吴国便投降了。

灭掉吴国,王浑当然是首功。

若是没有司马懿当初提拔王昶,恐怕就不会有后来的王浑灭吴了。

司马懿洞穿万里,在有生之年提拔了两个人,结果这两个人各自灭掉了一个国家,为司马家统一天下立下了盖世功勋。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邓艾灭掉蜀国后,被司马昭杀掉了。而王浑灭掉吴国,却泽被后世,太原王家成为西晋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邓艾是屌丝,而王浑却是贵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