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前,我不是大熊猫

 资源868 2016-05-22

考前三个月,爸妈好像变了一个样。

小测考砸了,批评变成了“没关系”;模考进步了,夸奖变成了“一定要稳住”。

上课放学,尽力接送。晚过9点,必备夜宵。

父母的脸上没了日常的严厉和欣喜,取而代之的,是无尽宽容和关怀“倍”至。



“考生”这个物种突然就变成了全世界一级重点保护对象



       日常唠叨或责骂全都变成了65度温软的“人参鸡汤”,却反而像是带上了“温水煮青蛙”特效,让考生的心更加煎熬不安。

你想强行谈心,他们只想静静

       “旁敲侧击”是备考期的家长在焦虑中最容易寻求的方式。吃饭时装作“不经意”地打开话匣子,然而问出口的十有八九是所谓“考前x大难答之题”:

       ——复习地怎么样了?

       ——今天作业都会做吗?

       ——下次考试,有信心进步多少呀?

       要么话题太大,抛给孩子根本不知如何回答,要么刚好撞上孩子真的遇到不懂的难题,让他更加沮丧。

       许多家长以为多与孩子聊天能排解孩子的疲惫情绪,殊不知在一次次泄露和传染自己内心的紧张。

你若成败皆安抚,他当如何自处之?

      许多家长会以为,孩子在关键备考期,最忌打压信心。因此无论考出水平还是考出差距都只上“糖”不带“棒”,连本该批评或鞭策的话语也一定包着“糖心”。

       这样真的给了孩子他们最需要的回应吗?

        一句克制的“不要勉强自己”,本是希望孩子稳住进取的心态,能够戒骄戒躁,却可能变相抽空了他们一直依赖的期待和动力。

        一句违心的“不要往心里去”,本是希望孩子不要介怀考差的成绩,能够再接再厉;在他们的心里,种下的可能是自暴自弃的“连你也对我没了信心?”

       考前我们总说“平常心”,不只是考生,父母也是常常求而不得。

       然而,比起刻意的轻描淡写,不如让孩子获得正确的情绪反馈,不必盲目安抚,更非急功鞭笞。差距无论是比上还是比下,终究要由他们自己认清和承担。没有强韧的“大心脏”,如何面对大考决战,又如何迎接未来更加颠簸维谷的试炼。


       考前若是缓缓炖,信心只会慢慢磨。家长的过度保护,无异于温水煮青蛙,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无法正视自己的表现。

       父母把家庭打造成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后勤处”,却往往忽略了如何去给去给孩子创造的强韧无畏的“大后方”。

       比起暧昧不清的关怀维护,考生更希望在自己精神最脆弱和彷徨的这段时期,能够获得清晰透彻的指点,告诉他们此刻用力是否用对了方向。


助考行动



5月22日上午9:30-12:00
深圳书城中心城店北区大台阶

   …大型助考讲座…
高手指路,同心·同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