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爸妈别抓狂】父母先改变,孩子才能改变

 hzbschenj1 2016-05-22

【父母先改变,孩子才能改变】

 

从赞美孩子做起,以实际的温情与孩子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疼爱,终于改变偏差的行为。

 

案例八

 

长期以来,儿子的言行让妈妈十分失望,但妈妈很有智慧地尝试改变,于是在冰箱上掛一块赞美日记板,要求自己每天写下对儿子的赞美。

 

第一天,妈妈肠枯思竭,完全挤不出半句好话;后来勉强回忆起,孩子小时候有一次收到糖果,随即就转送给妈妈。就从这样的小小回忆开始,妈妈努力一点一滴去找出孩子的好。赞美日记如此持续写了三年多,至今孩子读大专了,妈妈还是继续写。而这个儿子也变得很乖巧,很愿意跟妈妈沟通,凡事征询妈妈的意见。

 

这位妈妈付出了极大的耐心,她从赞美孩子做起,以实际的温情与孩子互动,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疼爱,终于改变孩子的偏差行为。这就是父母先改变自己,孩子也随之改变的成功案例。

 

你也可以换个角度看,孩子只是玩电脑,并没有去飚车或吸毒,毕竟他还是待在家里,在妈妈看得到的范围里,着实没有坏到哪里。会上网的孩子通常以男孩子居多,而且是左脑发达的居多;因为左脑发达的孩子通常较不善于人际互动,甚至孩子的爸爸也是这样。因此,我们会鼓励这类爸爸和孩子要有更好的互动;多与孩子互动,孩子就不会躲进电脑世界了。

 

案例九

 

有位已退休的军中高階将领,带兵无数,却管不动自己的儿子。儿子二十多岁退伍后,就没出去找过工作,整天躲在房里打电脑、上网,足不出户,俨然成为社会边缘人。

 

孩子一头埋入网络世界而出不来,有可能是他不懂得如何实际与人相处。一个家庭中,夫妻感情好,亲子关系才会更好。有些妈妈花太多时间照顾孩子,却忽略了经营夫妻感情,那么亲子关系还是很可能另有变化。

 

案例十

 

孩子读国三、对自己有很高的期许,希望能考上师大附中;但目前的成绩表现离这个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孩子仍不肯放弃,甚至做好重考打算,非要考进理想学校不可;但妈妈就不这么想了,她不希望孩子浪费时间再重考一年,总是明示或暗示孩子有学校念就好了。结果,妈妈觉得困扰,孩子也感到矛盾。

 

孩子觉得「何不让我一试」,她真的很想读师大附中,很希望父母支持她,让她考考看;另一方面,她也感受到大家的眼光,都是不看好她的,因此颇觉忿忿不平,认为大家都瞧不起她。但妈妈认为,孩子根本考不上,又何必浪费时间和金钱?尤其,看着孩子这么拼命,搞得精神紧繃时,妈妈也不免担心孩子的健康。

 

或许这位妈妈也没错,但必须让孩子认清自己的实力,让她自己去改变选择。此时,不妨让孩子知道,妈妈并不要求她进名校,只希望她能快乐健康地成长。但切记,千万不要在此时流露出「你根本考不上、不必浪费时间与金钱」的眼神,这将对孩子造成伤害。可以轻声地对孩子说:「妳好用功,妈妈看了很高兴;但也很捨不得,怕影响妳的健康。妳要好好照顾自己,妈妈爱你唷!」用实际的关心行动来代替不认同。

 

再者,孩子的人生也不该只有读书一事,父母应与孩子有更多互动;诸如:一起看电视、爬山、散步、下棋、打球、看电影、聊天,甚至专程去看场表演等。有这么多方面的活动可参与,别只锁定在读书一途上。


本文选自《爸妈别抓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