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品山水底蕴:中国茶王 武夷大红袍
2016-05-22 | 阅:  转:  |  分享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
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
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
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
、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
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
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
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
。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武夷山大红袍大红袍的特征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稍稍展开,分枝比较密集,叶梢向上斜着伸展开去,叶
子是宽的椭圆形,尖端稍钝向下垂着,边缘则往里翻卷,叶子颜色深绿有光泽,若是新芽,则深绿带紫,露出毛茸茸的叶毫来。大红袍为千年古树,
稀世之珍。现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树龄已达千年。于每年5月13日至15日高架去梯采之,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武夷大红袍,属
于单枞加工、品质特优的“名枞”,名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
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犹存原茶的桂花香真味。被誉为“武夷茶王”。武夷大红袍,是中国名苑中的奇葩,有“茶中状元”之称,更是岩茶中
的王者,堪称国宝。在早春茶芽萌发时,从远处望去,整棵树艳红似火,仿佛披着红色的袍子,这也就是大红袍的由来。大红袍的产地武夷大红袍的
产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北部天心岩下天心庵之西的九龙窠。山壁上有“大红袍”三个朱红色大字,是朱德题刻的。该处海拔600多米,
四季气候温和。山间溪涧飞流,云雾缭绕。土壤都是酸性岩石风化而成。正是适合茶树生长的好地方。大红袍的树龄已有千年,是稀世珍宝。现在九
龙窠绝壁上仅仅有四株,它们由岩缝中渗出的泉水滋润,不用施肥,而生长茂盛。人们每年五月的十三到十五日高高地架起云梯采摘,产量极少,大
约只有11两,被视为稀世珍宝。武夷大红袍,属于品质特优的“名枞”,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
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后还有着原茶的桂花香味。被誉为“武夷茶王”。“大红袍”母树所产茶叶极
少,六株母树年仅产茶一公斤,古代被列为贡品,价值连城。大红袍大红袍的功效主要药理功能: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神
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等等。通常有有壶泡法和杯泡法两种,
人多时宜用壶泡,人少宜杯泡。浸泡时间,依照泡饮者的习惯和爱好,应适当调节茶量、水量、且清温度水冲泡和适宜品饮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茶量:以容器(壶或盖杯)大小而定,一般为容器量的半数量。水量:以茶量为准,一般一克茶叶20-25毫升水。水温:应达初沸98摄氏度
以上,特别是第一次冲泡。浸泡时间:第一次以1分钟,第二次1。5分钟,第三次2分钟较适宜,优质武夷岩茶可以冲泡六次以上。冲泡方法:应
注意沸水高冲,到略高于容器面、刮去壶、杯表面泡沫、净盖后盖好分杯应低斟,可减少茶香飘逸。品饮方法:品茶应先看水色是否清沏艳丽。橙黄
或深橙黄色,水色是否三层分明,以表面有“金圈”者为优,再闻其香,香要清纯无杂气而幽香为佳,三品其味,徐徐入口领略水香是否一致。二泡
:应重点放在茶味上,茶味是否醇厚,有否有较低明显的苦涩味或杂味,茶汤虽吞下而口腔似有物留下,较原来有沉的感觉。三泡:应重点放在韵字
上下功夫,茶汤在口腔中是否有鲜爽感,有一种天然韵味,在喉头有润滑爽口之快感,还未想将茶汤吞下时有滑溜而下喉之感,武夷岩休十分讲究“
岩骨”喉韵咀底,杯底香,(杯中水饮完后闻杯底香等)品茶是一种精神感应,高层次的文化享受。大红袍身价不凡1995年,福建省银芝集团董
事长吴文南以每公斤3万元价格向市茶叶研究所购买了l公斤纯种大红袍,并转销国内外,近年也有不少韩国客人直接或间接向武夷山购买纯种大红
袍。1921年蒋叔南游记中记当年大红袍每市斤价值64银元,折大米40OO斤,这在当时可谓比黄金贵。1998年8月l8日第五次岩茶节
,20克母树大红袍首次举行拍卖,以后时有拍卖,具体情况如下:大红袍拍卖记录20克母树大卑份地点红袍竞买人拍卖成交价1998.
8.18武夷山15.68万人民币海外投资(澳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荣茂20o2.11.25广州18万人民币广州南海渔村2
004.12香港16.6万港币蒋小红2005.4.13上海l9.8万人民币北京马连道茶缘茶城董事长马武2005.4.1
7武夷山20.8万人民币新加坡陈汉民大红袍在短短几年问已有近百万“家产”,后人感叹不己!武夷山大红袍成“国茶”原由欣闻北京
钓鱼台国宾馆指定武夷大红袍为特供茶,大红袍又加冕了一项桂冠,“国茶”的地位彰显。大红袍,这位深锁在武夷山中、悄然入于皇家宫廷的“大
家闺秀”,长期以来,只为贵者所有。随着茶成“国饮”潮流的掀起,精品意识的召唤,生态保健的要求,市场波涛的动涌,她终于被呼之而出,走
进京都大市,迈出国门,亮相于主流社会。其实业内人士都知晓,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顶级茶品,在古今中外都享有盛名。所有的大部头茶著中都
有她的卓约身姿,流传着脍炙人口的传统故事,载记着内涵丰厚的诗词文赋……据云,即位“一日不可无茶”的清乾隆皇帝,在位时曾纳贡到半斤大
红袍,倍加珍重,品后诗兴大起,发出了“就中武夷品最佳,香气清和兼骨鲠”的感叹。“骨鲠”之说,当是悟出“岩韵”的第一人。大红袍成为“
国茶”,大红起来,和武夷山人用心善待是分不开的:山人种之选择佳境,管之认真科学,做之工艺独到,泡之讲究功夫,品之入定静心。种之优越
佳境。国家批准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文本中,认定武夷岩茶产于“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其实古代学者徐火勃等早就说过:武夷山具
“灵秀之气”、“土气宜茶”。现代茶叶大家吴觉农、王泽农、林馥泉、张天福等在武夷山办茶场、研究所时则通过实地考察、科学测定出它“宜茶
”的根据(见当时的刊物),包括地形、生态、土质、温度、雨量、湿度、日照等因素。此境乃上苍所赐,非人力可为的。大红袍立于其最佳之境,
“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自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管之认真科学。古今武夷人视岩茶如珍宝。古时茶园必用石头垒砌围护,甚至单株之茶也围
筑成盆景。每年必定要下挖、平、锄三道工夫,那时没有化肥,只靠填客土、盖绿草以提高地力;有虫时只用山中草药喷洒。如今随着茶园面积扩大
,产量提高,过去那些办法行不通了。但茶农在施化肥、喷农药时,大都讲究科学,特别是对大红袍等极品茶园的管理更是慎之又慎。他们增强了精
品意识,不盲目追求产量,所以一年大多只采摘一次,多则二次,以提高青叶的内含物,保护茶树良好生长;减少施化肥、喷农药,以预防农残提高
。可以说武夷岩茶大红袍是环保的、生态的、卫生的、放心的饮品。做之工艺独到。武夷岩茶,特别是大红袍制作工艺复杂,时间冗长。传统的工艺
有晒、晾、摇、抖、撞、炒、揉、初焙、簸、捡、复火、分筛、归堆等十多道工序。关键人物青师傅要会“看青做青”、“看天做青”,“青变则变
”,这是电脑也难以为之的。受人尊敬的武夷青师傅,做青时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把名誉看得很重。茶师们做名茶时是“提起眉毛的”。制出好茶
时,会受到表扬、奖赏;失手时会难过一春(茶),甚至几年,教训终身不忘。此外采茶工、焙师傅、捡茶女也十分认真,相互配合。随着产业化、
集约化的发展,如今大多已改用机器制茶,但是其原理仍是和传统工艺是相承、相通的。所以说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被国家列为第一批(2
006年6月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之无愧的。这是武夷山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泡之讲究功夫。大红袍作为典型、传统的武夷乌龙茶之
珍品,其冲泡方法采用的是功夫茶艺。既富寓文化内涵,又有观赏艺术价值。对此,《武夷茶艺》已作了挖掘整理。其主要的注意事项是:环境要通
风、明亮、干净、卫生,无喧闹、无杂味、雅静、清幽,具文化氛围。茶具多用白瓷盏杯,盏便于投茶、闻香、出水、观叶、倒渣;用紫砂壶壶,更
为古雅。用水,最好选用山泉水。都市中要用纯净水或真正的矿泉水。水要煮沸,但不能煮老(反复开)。茶量要与盏壶相适应。茶过少则汤淡无味
,过多则味浓苦。茶与水比例一般为1:20左右,这是常规,也可根据饮者要求而加减。泡时,第一泡约为20~40秒钟,以后逐步延长。但也
可视茶品、饮者而变。如茶的发酵轻重之别、新陈之分、细粗之异,而灵活掌握。这是关乎到饮者体味大红袍的要举,切不可随意为之,以防猥渎了
佳茗的高贵品位。品之入定静心。大红袍与其他武夷岩茶一样,“重在吃水”、“以味取香”、“讲究岩韵”。具体表现是:“茶水厚重润滑,香气
清正幽远,回甘快捷明显,滋味滞留长久。”这些感观的东西是可以品出来的,茶的优次是要通过比较而得出的。因此,武夷茶人品茶时,特别细心
、静心、投入、谦恭。静心品味,悟出真谛、评出公正。凡此这些,又进一步提高了大红袍的内质、丰厚了大红袍的文化内涵,促进了大红袍成为国
茶。我们当以王者尊之,以发扬其光大。众说纷纭话茶王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姣姣者,传说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
年蒋叔南游记中有提到武夷山数处有见,如天心岩九龙窠(即现在有摩崖石大红袍三个字的一处,传系1927年天心寺僧刻)、天游岩一处、珠濂
洞一处(也有入叫水谦洞),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游记和调查都没有交代清楚这几处大红袍更具体的地点、属哪个寺庙茶庄、是否是同一种或同名
不同种、茶树特征是否一样以及品质如何。1941年林馥泉的《武夷岩茶的产制销》一文中提到马头岩的磊石盘陀有-q大红袍的,而记录大红袍
采制全过程的却是九龙窠大红袍那3株。1958年陈德华在福建长乐一中时,看到该校美术老师陈礼调到武夷山写生时画的九龙窠大红袍也是3株
。1962年春中茶所从武夷山剪取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种植的也是九龙窠那3株大红袍。1964年春,福建茶叶研究所谢庆梓等二入来武夷
山时,也是由陈德华陪同前往九龙窠剪取那3株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社口。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陈德华主持武夷名丛的挖掘、整理、繁
育推广工作,对当时的岩茶产区天心大队(在大队长全程陪同下)逐村、逐户进行调查,对有关国营场及有关前辈、茶人也是多方了解,其中对大红
袍茶树没有入提出天游岩、珠濂洞(或水濂洞)或马头岩的磊石、盘陀等处有此树存在。从武夷山著名的四大名丛茶树看,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
、铁罗汉各有其特点,水金龟茶树是生长在大路旁,白鸡冠茶树本身特独一无二,嫩叶淡黄色时间长达50天左右。铁罗汉生长在鬼洞,树高达3.
3米,而大红袍则是生长在九龙窠悬崖峭壁的半山腰,传说1927年,天心寺僧在茶树旁刻了“大红袍”三个字,当时在武夷山仅此茶树刻有名字
,传有一达官贵人为了能得到大红袍真品,曾在离大红袍茶树不远处盖了一座小木屋住入大红袍看护(小木屋前几年失火被烧),以便在采制过程全
程跟踪监督,但最终还是未能得到真品,天心寺僧为保护大红袍可谓用心良苦。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许多传言都无法证实除九龙窠半山腰的几
株大红袍外,还有其他大红袍存在。事实上,目前武夷茶区还未听说有不同品种的大红袍存在。从品质验证大红袍为茶王当之无愧。福建省茶叶研究
所曾对武夷山众多名丛进行品质筛选、鉴定,最后首推大红袍。近几年武夷茶区新开采的大红袍茶叶品质大多反映出该茶种种质特征优异,尤其在2
005年春茶期间多雨天气的情况下,各地种有大红袍的茶农大多认可其品质。其中有一位专家制作闽南型乌龙茶的茶人,第一次采制完大红袍就惊
叹其品质的优异。武夷岩茶飘香五月5月的武夷山,处处呈现采摘春茶的繁忙景象。近年来,武夷山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大力发展茶叶生产
,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茶叶10万担,产值达10亿多元,产品大红袍畅销海内外,茶叶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武夷山大师堂生态科技茶叶研究所:品牌带动武夷舞“龙头”作为武夷山茶产业龙头企业之一的武夷山大师堂生态科技茶叶研究所,通过近九年的
品牌营销和标准化运作,不仅使武夷山大师堂生态科技茶叶研究所获得了“中国十大放心畅销产品茶”、“中国茶业行业百强企业”等诸多荣誉,同
时,在品牌的带动下,成为武夷山茶叶企业中茶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更带动武夷山茶产业的整体提升。武夷山大师堂生态科技茶叶研究所,近十年
来,从引进到扶持,从创品牌到现在集众多品牌为一身,再到成为如今的武夷岩茶龙头企业,走过许多的艰辛。在武夷山市委、及相关部门精心培育
下,公司在“以农为本,科技为先,产业带动,共同发展”的理念经营下,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推动茶叶走向市场,不断成长壮大。目前,武夷
山茶业公司不仅获得“中国十大放心畅销产品茶”、“2008中国茶业行业百强企业”等荣誉。同时,“武夷山大师堂生态科技茶叶研究所”大红
袍先后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全国三绿工程十大放心畅销茶产品”、“福建省名商标”等诸多荣誉,并进驻钓鱼台国宾馆,成为特供茶。与
此同时,公司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工厂+农户”形式,在自有茶园基地7500亩的基础下,辐射周边茶园面积13200亩,直
接带动农户1.5万户,有效的带动武夷山茶产业的整体提升。武夷山大师堂生态科技茶叶研究所所属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位于武夷山九曲溪四曲之
畔,栽培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近百种武夷名枞,是进行武夷岩茶优良品种无性系繁育、新品种、新技术开发的茶叶育种园。公司以茶
科所为主导,引进福建农林大学的有机茶生产技术和福建省茶叶研究所的茶叶病虫害有机防治技术,在茶叶的生长、加工过程中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
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保证茶叶生长环境完全符合有机茶的生长要求。“从茶园到茶杯,全程质量跟踪,高标准严管理
,人人关注质量”是其公司一贯坚持的生产和管理要求。武夷山大师堂生态科技茶叶研究所:富有健康养生多重功效武夷岩茶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生长在岩壁沟壑烂石砾壤中,经风化的砾壤中丰富的矿物质供茶树吸收,使其所含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也更加丰富,如人体细胞不可缺少的钾、保护牙齿的氟及磷、钙、镁、铁、锌、硼、硫等微量元素。譬如:其中的钾能促进血钠的排除,防治高血压;锌能明目;而硒被称作“生命的奇效元素”。含有人类生来必需的多种维生素,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甚多,主要是有茶氨酸。武夷岩茶由于其独特的成长自然环境和制作工艺,早在十九世纪有茶专家就从其中分离出与众不同的营养物质,后被命名为“武夷酸”。茶多酚主要物质是儿茶素,是武夷茶重要的药效成分,其药理功能是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能力,能防治动脉硬化。儿茶素还能提高高血压人群的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从而使动脉硬化指数得到改善,能有效抑制果糖诱发高学脂症,有效降低胆固醇。此外,武夷茶中所含的生物碱主要是茶碱,它能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能力。武夷茶中的咖啡碱对脂肪具有很强的分解作用,其儿茶素化合成物可促进人体脂肪的分解,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献花(0)
+1
(本文系岩韵灬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