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月《人类简史》线下感悟'读人甚读书'

 7sasa7 2016-05-22

From:40#何俊丽●厦门十点读书会2班

《人类简史》于我而言


大一的时候看过一本有趣的书,内容大概是跟黑客相关的。书中将学校比喻成监狱,是家长们用来监管孩子而使用的。虽然已经三年过去了,仍然记忆犹新。曾经自己还算是个乖巧的孩子,室友就更为的乖巧,严格的听从初中、高中的教学制度,然而有一天,她告诉我说,她觉得自己以前的生活都白过了。前阵子她给我看一个台湾电影《YIYI》,里面的母亲在向病床上的母亲讲述自己的生活时,生活竟然单调得可怕。


电影《YIYI》

活在制度下的我们,虽然身体是自由的,但是灵魂却已经固化的按照别人希望我们的样子行动着。这点也是在《人类简史》一书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公平从来是不存在的,活在制度里的人们相比是相对幸福的,而制度往往是站在金字塔尖的人们制定的。线下分享会中分享者在读过之后,感受到作者所说的那种个体的痛苦增加,但是毕竟那种所谓的事情基于想象,而于存在着的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那种古今体会的对比,所以在跟随着作者的思想随波逐流过后,依然会觉得现在是幸福的。同时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需要做什么实质的改变,读书很多时候都不过是一个人的阶段式意淫和一群人短暂性狂欢。现在这个时代我们有机会通过读书去了解世界,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了解这个世界想让我们知道和不想让我们理解的事物,而我们幸福的途径就是去了解体制然后选择自己得以幸福的方式。

越努力越悲哀——《人类简史》书中人们拼命想让生活变得更幸福却因此而遭受更多的痛苦,人们本想为了安定下来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却在为种植食物和处理疾病而奔波劳累。

书中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我是赞同的。举个例子。-由于自己的做影视后期行业的,所以经常坐在电脑面前。像我一样每天坐在电脑面前的工作应该是数不胜数,很多人却因此患上颈椎病或者是腰间盘突出,或者是鼠标手,疲惫而劳累。

赞同的部分是出于自己的原生记忆中有同样的情形,但凡是都不绝对。历史的潮流不管向哪流都会路过不一样的风景,风景哪有好与坏之分?生活、工作的诸多选择哪有绝对的评价标准?这些均取决于过路人的心态。我在《万能钥匙》一书中收获到,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我们所想象的。幸福的途径也不是提高物质享受,而是由内而外的改变自己的心境。再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室友是我们公认的睿智之人,如此评价不是说她学富五车,而是她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小时候学习舞蹈很多年,后来家里强迫她读大学,但是她仍然坚持自己的心意,如今她已经加入酷狗公司旗下的sing女团正式出道,这应是很多女孩子梦想的偶像开端了吧。有时候我会觉得,她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受到赏识是跟性格和心态分不开的。在学校食堂里,她若是买面大叔会免费加一只鸡腿,楼管的姐姐也是跟她互动得十分要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自发的能力。记得有一次她说的话让人十分受用”只有爱自己,内心充满了爱意,才能怀着爱的心意看待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个不怎么读书,喜欢看综艺和韩剧,在生活里怀着爱的心意,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sing秦瑜

最后:努力不一定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但是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努力,就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为什么参加线下读书会?


我另一个室友是爱读书之人,给她一个装满书的屋子,便可以畅游世界。她从未主动地参与线下读书或者是读书会,或是内向之人,或是一个人读书就已经足矣。这让喜爱参与活动的我开始产生疑问,我为什么要参加读书会?为什么热衷于线下读书?经过一夜的思索,便得出忠于内心的一句话”读人甚读书“。

我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因为身边有一个室友可以由心的分享观点,这种交流是上一次去线下读书会渴望收获却并没有得到的。昨天我带那个室友参加我的第二次线下读书会,我问她对于线下读书的感受。首先是同样对一班班长赞不绝口,但是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也让我思索许久。“如果只是想要获取知识观点,书籍或者网络文献,mooc、TED或者牛人博客足矣。”以个人薄见,线下读书会分享着远比被分享着收获更大,而读书会若将重点放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为一个可使人们产生互动的读书平台,是否会更为吸引人?

为何如此思索也要源于昨日蔬菜的生动分享,虽然准备时间短,但是他的口才还是尤为风趣的,由八卦引发一系列引导,将合作的概念呼之欲出。如果没有合作,每个人都闭门造车,是万万不能独自建造如今的世界形态的,好与坏各自成说,但是思想的独立性和差异性,百花齐放的感觉也是我想从读书会中不同人身上得到的。其他的分享者也各具特色,尤为吸引的还有夏末的多视角分析。当然我心中的最佳分享是一班班长,他的浪游之歌我上次线下分享就听过一次,震撼。借了那本书看,却没有他那么深刻的见解。倒是想起来他读书的方式,扒皮 抽筋 煲汤?还是颇有兴趣的。

读书的目的——写给读者的话


很多人都提倡读书,然而每个人读书的出发点并不相同。我的理解是,读者分为几类:

1.解决疑惑而读书-重在解惑,而解惑的目的可能是工作、自我提升或者是生活困惑,读书非必要,目标为解惑即可。

2.享受体验而读书-重在体验,而体验的内容可以是思想、国度、情节或是人生,沉浸式读书,只求经过不为结果。

3.受人影响而读书-重在识人,通过一本他人看过的书来了解他人,重点不在书而在看书的人群。

大体上我分了以上的三种,并不绝对,很多时候我们处于模糊的界限之间,但是不同的目的影响着不同的结果。

第一类读书者,更希望收获的是极具实际的分享观念,虽说将读书比作一种功利性的工具,但是在如今这个实用的世界也是效果最佳的方式。此种类型的分享建议可以加入时事或者确实可行的从书中受益的执行方式,感觉上很像拆书帮的拆书手法,大家分享实用方式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在线下读书的短时间内分享中更为实际有效,书籍类别最适合致用类书籍。

第二类读书者,是好奇心和想象力丰富并且情感细腻的人群,重在传达情感与憧憬。在我的观念里,这类读书者其实很适合写作,就像昨天一班班长分享的那样,你可以坐在窗边,看着路过的人群,想象他们的心情,为每个过路人书写自传,或者为喜爱书中的人物写同人小说。总之此类读者更想在读书会中收获其他人所看书中的情节,文笔,语言描写,小说或者传记游记为最适合。

第三类读书者,更在乎参与读书会的人群,大家都是来自什么职业,喜欢爱好什么?是哪一类读书者?经历过什么事情?这类人更适合交际,更为看重人脉和与人相处的体验。那么书的类比便没那么重要了。

每种类型的读书者都有自己特定的方式读书,不知道大家都是什么类型的读书者?或者我们都是三种类型的读书者。

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会读一些致用类书籍为了解决疑问或是自我提升;闲暇独处时我会读一些小说来为生命增添空间与色彩,让生命不至于只有起点和终点,仍然有路边的鲜花;偶尔地,也会参加读书会,看看其他人是如何生活与读书的。

读书会的目的——写给读书会的建议


关于作业提交

我十分赞同读书会对于作业的定义,一定要及时归纳总结分享出来。但是觉得之前交一次作业后,却没有作业之间的互动,以及无法看见别人对自己文章的评价或者是其他所有人的文章及评价。大概的样子无非是在群里刷过脸,然后就消失在无尽的对话流之间了。建议就是可否在类似简书那样的平台上面建立十点读书专题空间,交作业以投稿方式进行。

关于作业加logo

比较欣赏简书就是里面是以内容为王,拒绝广告植入的方式,所以每次写完文章并不想加十点读书的logo标志。也不是不想帮助十点读书宣传,只是除了广告嫌疑之外全片的配图可能跟十点读书的logo色系不符,美感不协调,如果可以让会员自定义或者几款选择,比如简约风格之类的。

关于打卡

如果可以有那样一个类似朋友圈或者贴吧,但是里面只有读书会成员的空间。可以在空间内建立打卡帖或讨论内容帖,假如能够给以不同标签,如智用类,鸡汤类,干货类等可以像印象笔记那样搜索至关键字的话,长期发展来看,量变引发质变的可能性更大。总之群内打卡的方式不能选择可控,并且容易流失掉重要消息的方式,不是很适合长期的发展吧,所以我是建议最好有十点读书会自己的数据库,于公司而言可以积累用户信息,于会员而言可以选择性阅读。

关于线下

曾经有一次误报了分享者,但是都不了解情况,建议在报名之后官方能够发通知并且对分享的内容进行一个了解和建议,时间可能会过长适当删减之类的,从而提升分享质量,比如前一日提交稿件看看是否过长,或者建议增加有趣的内容帮助理解记忆 。分享者形式可以多样化,改编词曲,手机录制简单视频帮助理解,带一些相关视频资料,官方可以提供精品ppt模板下载等。这样更为吸引人。说不准历史组还可以以历史剧的形式现场排演然后分析历史之类的。再有就是官方可以定制一种参与活动的纸片,鼓励每个人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点发挥创意在纸片上进行分享会记录,可以考虑教大家用康奈尔式记笔记的方式,并且在读书会结束后进行总结提交,还可以总结自己觉得可以改善的地方。官方收集这些资料拍照录入印象笔记等数据库,按照大家提建议的数量来逐步执行。

关于共读书目

曾经我就有听到有人问说,如何找到好的书单。既然是十点读书会,相比十点电台的受众还是蛮多的嘛,每位嘉宾推荐的书都是各具特色的,就在之前听到蒋方舟推荐的那几本我就觉得非常有兴趣,特别是《植物的欲望》——以植物的视角看人类史,《杂草的故事》——以杂草的视角看人类,这两本估计历史小组应该适用吧。共读书目也可以从十点电台嘉宾推荐的书籍中投票选取最高票数。



十点读书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