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震之前 叠溪丈高城墙踞雄关(组图)

 赵太尉 2016-05-22
早报记者探访“东方庞贝城”遗址,触摸80年前叠溪古城的繁华景象
地震之前
早报记者探访“东方庞贝城”遗址,触摸80年前叠溪古城的繁华景象

  叠溪镇较场村,东南方约1.5公里处的山腰间,隐着一座残存的门瓮。从此处再往北偏西步行约1公里,可见一座古旧斑驳的石碑,上刻“蚕陵重镇”。何为 “蚕陵”?它便是叠溪古城的前身。在80年前的那场大地震中,古城毁于一旦,只剩这石碑、门瓮……证明着它的存在。如今,天府早报记者走进这座传说中的“东方庞贝城”遗址,探寻那段深埋于山林间的历史记忆。

  点将台 两次地震它都是“亲历者”

  叠溪镇又名蚕陵镇,传说古蜀王蚕丛曾在此生活。翻开记载,叠溪镇远可追至汉代,在此设置蚕陵县;近可追至清代,置叠溪营。

  如今,从成都出发,经都江堰、汶川进入茂县,便可找到叠溪镇。叠溪镇副镇长龙刚向我们介绍,清末诗人董湘琴的《松游小唱》曾描写叠溪古城风景。思索一小会儿,龙刚念出几句:“忽然空眼界,俯看叠溪营。溪水淼淼直千寻,一城号蚕陵。”

  继续同行,向人打听着那些历史传说的知情人。71岁的当地村民张怀平(音)对我们说:“听说樊梨花曾在此练过兵。我也是听老辈子说的,只知道这么多。”原来,在当地人口口相传、无从考证的传说中,地震遗址点将台曾与唐代巾帼英雄樊梨花有过一段交集。

  来到叠溪小学,点将台位于其中。龙刚指着一块约两三丈高的平顶巨石说,“这便是点将台。”只见巨石上立有一座碉楼,四周刻有佛像。

  龙刚介绍说,在1933年7.5级叠溪大地震中,点将台原有约10厘米宽的小裂缝被震成现在的能容一人通过的大裂缝。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点将台上的碉楼完全垮塌,经过修复才恢复其原貌。

  马帮 当年一天要过一两百匹马

  作别点将台,在离较场村以南约五六百米的地方,便是叠溪古城遗址。

  现居住叠溪镇沙湾村的村民马学云,是叠溪大地震中仅余的幸存者。91岁高龄的他,听力已有些迟钝,说起“老叠溪”,老人立即神采奕奕,念叨起古城当年的繁华景象。

  “过去叠溪热闹得很,人来人往。省城(成都)和松潘、茂县的货,来来往往都要从这里过。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过一两百匹马。有做生意的商家马帮,专门帮人运货的骡马大帮等。人多马壮的马帮要属甘肃的。那些过往的人,通常会在沙湾村的大脚店(平价旅店)歇一晚。第二天,就赶着马进叠溪城。”老人搜索着11岁那年的记忆,用不多的词汇形容古城的气势,“城门很气派,又大又宽。那儿离沙湾村也很近,站到沙湾村,都看得到城门。”

  城门 四个方向各有不同的门洞

  来到古城遗址,残存的城门门洞斜躺着,一半石体埋在土里。伸出双手丈量,门洞宽约4米,不足两米深。“叠溪地震发生时,古城陷落进岷江,就只剩下这座古城东城门洞。”龙刚介绍说。

  在阿坝州防震减灾局高级工程师、调研员徐吉廷的考证中,此处残存的门洞应是东城门外城的门瓮(军事防御设施)。

  1985年,徐吉廷还曾多方寻找叠溪地震幸存者,用记忆拼凑古城旧貌。赵怀树、文晏平、张怀安、左福兴、王金国、高层云、张世清……这些幸存者被找到。他们在地震时都还很年轻,最大的18岁,最小的才10岁。

  地震时才18岁的赵怀树,对老叠溪有着清晰的印象。他曾告诉徐吉廷,叠溪古城外筑有一圈约一丈高的城墙,并有东南西北四道门。北门和东门有两个城门洞,一个正城门洞,一个附城门洞。

  在叠溪,进出城门别有讲究。进入东城门的街道是正街,地面全用青石砖铺就而成,骡马不能从此通过。因此,骡马帮入东城门后,必须顺着城边靠近田间的苍坎路通行,过营房,出北门,通往去松潘的路。

  幸存者们的讲述里,叠溪古城的街道类似十字形,正街、小街巷子、后街、新街等纵横其中。城里有官衙门、营房、武庙、四个茶号。城南有城隍庙,城东有观音殿,城西有吉祥寺,城东门外有土地庙。每年七月十五,“城隍会”最为热闹。

  根据老人们的回忆,徐吉廷经过反复修改,曾绘制出“叠溪城故旧貌图”。当年,拿着草图,幸存者们连连点头,记忆里的古城似又重新出现。徐吉廷说,“当时我还记得,赵大爷(赵怀树)指到图上城西十字路口西边的一幢房屋给文大爷(文晏平)说,‘你们家就住在这儿。文大爷连连点头:‘就是,就是。”看到早已消失的家园重现,老人们百感交集。

  天府早报记者郑其摄影华小峰方炜赵霞

  小资料

  叠溪古城

  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叠溪城,汉代为蚕陵县治,南朝梁置铁州,北周改称翼针县,唐代建为翼州,明置千户所,清置叠溪营。它位当松茂古道,地踞“雄关高岭”,历来都是商贸繁荣、重兵把守的边城。所谓“蚕陵”者,传为蚕丛建都之地也,据说城北山上有蚕丛墓。

  特别提醒


  “深读”第五期今日推出

  今日,四川在线、天府早报推出 “深读”第五期—叠溪地震80周年系列报道 《寻觅叠溪》,登录“四川在线”首页,视频、文字、高清大图将通过不同视角呈现80年前叠溪地震的人和事,带你走近叠溪,敬请关注。

  备注

  感谢洪时中、徐吉廷、印开蒲对本系列报道的大力支持。

  参考资料:《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川大记忆—叠溪地震与四川大学》、《茂县志》、《新新新闻》、《国民公报》、《嘉陵江日报》及威尔逊、那爱德、常隆庆等资料图片。
netease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