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仅喜欢他的画,更陶醉在他那饱含辛酸与感动的人生故事里~

 d大羊 2016-05-22

“我这一生是饱含酸甜苦辣的一生,家庭与身世比较复杂。”

“饮水思源,我们今天所以能有所作为,全靠恩师的引路。”

                                                                           —————杨之光



         2014年,杨之光与夫人欧洋做客花城美术馆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杨之光曾自己介绍,他生在上海,从小在上海长大,后又流浪台湾、赴京学艺、来到广州美术学院教书、到全国各地写生、远赴美国生活。最终他又回到广州,将生命着力点放在了少儿美术教育。一位绘画大师,将自己的终极落脚点放在少儿教育上,这在国内是很少见的,足见他对下一代所寄寓的殷切希望。



杨之光在为学生作示范


杨之光的女儿杨红曾经谈道父亲的生活境遇。她的祖父从小就从老家走出来了,而其曾祖父那一代在当地是一个比较显赫的大家族,兄弟姐妹众多,但后来大多迁居到国外,现在老家的族亲已很少,且不相识。或许,这便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人生况味。


或许正是漂泊的生活经历,培养了杨之光吃苦耐劳的品格,最终取得了艺术上的伟大成就。 



杨之光临摹壁画(1950年)



杨之光在河南写生(1978年)



2014年,花城美术:杨之光作品展在花城美术馆开展

,杨之光老师亲临现场指导


“我什么苦都吃过,现在年轻人都难以想象,但我人生坚强,什么都不怕,纵使最无依无靠的时候也挺过来了。这种性格让我在艺术的探索上不怕艰辛,一直努力在创造自我……我希望年轻一代戒骄戒躁,沉下心来做学问。不能有名利思想,名利思想害死人。”或许,前辈杨之光对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叮嘱与期待,更值得铭记与践行。


对年轻人的教育培养不要太多教条


不仅在生活道路上,求学过程中的杨之光依然充满了诸多的波折与感动:


1949年初,杨之光经人介绍拜高剑父为老师,向他学习国画,当时还严格举行了拜师仪式,杨之光还付了100大洋作为拜师礼。在拜师仪式上,杨之光战战兢兢地将自己以前篆刻的几枚图章拿给高剑父看。高剑父看过之后没有刻意表扬,但邀请他为自己的妻子刻一枚图章。



《画家高剑父》 杨之光


 “当时我‘受宠若惊’,决心把这枚图章刻好。后来图章刻好之后,他果然非常喜欢,我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地了。虽然当时他并没有表扬我,但他的行动暗示了对我的肯定。这对我今后教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对年轻人的教育培养不要太多教条,不要讲太多话,而是要用行动。”高剑父的这个小小举动,在杨之光数十年的美术教育生涯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头学起,从零开始


杨之光另外一位恩师则是徐悲鸿。徐、杨二人的交往,还有一段引人深思的往事:1950年,为报考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杨之光首次拜访了徐悲鸿,看过杨之光呈上的画册,徐悲鸿对之加以勉励,但进而奉劝他放弃考研,改考一年级,“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尽管受到“一头冷水”的无情打击,杨之光却谨记恩师的忠言。在徐悲鸿110周年诞辰之际,他专门创作肖像画《恩师徐悲鸿》,并将此事写成跋文,以铭记难忘的师生之情。



《恩师徐悲鸿》  杨之光


题跋的内容是二人初次见面的情景,虽然寥寥数语,但却形象生动的描绘出当时的气氛,每每谈及此事,杨之光总是激动不已:

           
    杨之光中央美院毕业照(1953年)


跋文这样写道:


“1950年夏我初访悲鸿老师,提出我想报考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的愿望。老师先审阅了我的作品,并表扬我年纪这么轻就出了画集。接着他的表情开始严肃起来,问我愿不愿听他的话。我说一定听。他说我劝你不要考研究生班而是考一年级,从头学起,从零开始。这八个字的忠告竟影响了我的一生。我听了。我做了。在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我将这一忠告又传给了我的学生,传给了我学生的学生。饮水思源,我们今天所以能有所作为,全靠恩师的引路。7月19日是悲鸿老师110周年诞辰(编者注:2005年),在此前夕试为老师造像,以寄缅怀之心。”


正是这幅恩师的肖像画连同另外一件《人体写生》于2007年被不法分子以在北京办展为名从杨之光手里骗走,得知被骗后的他心急如焚,血压一下子上来了,大病了一场。大女儿杨红赶紧到北京报了案,最终在公安机关的全力帮助下,两幅画很快的失而复得且毫发未损,但杨之光不得不从此开始长期服用降压药。  



《八美图》  杨之光  1998年  花城美术馆藏


2008年1月8日,冒着北京的严寒,近80岁高龄的杨之光专程从广州飞到北京,取回自己被骗的画作。看到失而复得的两幅心血之作,他激动不已。他说,其中的《恩师徐悲鸿》是他2005年所创作,花费了大量心血。可以说是他人物肖像画的收山之作。“我现在年纪大了,画不动了,这两幅画丢了以后我就像丢了魂一样。”



画作失而复得,杨之光兴奋地向大家介绍作品的故事


一路下来,徐悲鸿和高剑父两位恩师对他影响最大,因而杨之光的风格归属,一直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你说我是什么派?我啥派都能沾上边,啥派都不全是,我自己一派——‘杨派’。”在晚年接受采访时,杨之光不无风趣地说道。



《轻纱舞》   杨之光  花城美术馆藏


正是恩师的教导,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刻苦,杨之光一生创作了很多精彩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大都捐献给了出去。


 1997年,杨之光将180件创作精品全部捐给中国美术馆收藏,此后又陆续向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和广州美术学院捐赠了大量作品,共计1200幅。


“我家的仓库全空了。”说这话时,杨之光的语气里没有流露出一丝遗憾。“本来这些财富是要留给女儿的,现在女儿收他过去的画只能从拍卖会上拍。杨红花100万买下了我那幅《卡门》,让我很心疼。”


    《反弹琵琶》   杨之光  花城美术馆藏


如今杨之光先生已离我们而去,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精彩的画作与丰富的教学理念,同时还留给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不畏困难而执着于艺术追求的精神,将一直指引、鼓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艺术爱好者勇敢地向前迈进。


杨之光(1930—2016年),又名焘甫,广东揭西人。1949年入广州艺专及南中美院,1950年入苏州美专上海分校中国画科学习,1950年夏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系主任、副院长。曾任广州画院国画系主任、教授、副院长,美协广东分会理事,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岭南美术专修学院院长等职。代表作有《毛泽东主办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浴日图》、《矿山新兵》、《激扬文字》等。著作有《中国画人物画法》、《杨之光画集》、《杨之光书法集》、《杨之光诗选》等。2013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编辑:李传君






花城美术馆欢迎您!


地址:广州市珠江新城花城大道768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 -- 19:00 | 逢周一闭馆( 法定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

联系电话:020—38315530

交通指引:地铁5号线潭村站B出口前行二十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