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悲鸿《寒山拾得》-顽童形象寒山拾得国画人物作品赏析

 百了无恨 2016-05-23
《寒山拾得图》,1944年,徐悲鸿,纸本设色,镜心,纵100厘米,横58厘米,2015保利春拍736万元成交
徐悲鸿《寒山拾得》_顽童形象寒山拾得国画人物作品赏析
《寒山拾得图》作于1944年,徐悲鸿时年50岁,继续居住在重庆磐溪,主持中国美术学院。在徐悲鸿的人物画中,“寒山拾得”是十分罕见的题材。寒山与拾得是唐代的两位诗僧,他们行迹怪诞,言语非常,在佛教史上负有盛名,相传是文殊与普贤菩萨的化身,后被人传为“和合二仙”。关于寒山拾得,最精彩的是二人之间的一次玄妙对谈。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款识:嘉陵江上磐溪中国美术学院,卅三年始夏,写寒山拾得,悲鸿。印文:东海王孙、徐悲鸿、长顑颔亦何伤。
《寒山拾得图》中两个人物均造型诙谐,既与寒山拾得这两位诗僧的“世外高人”之气不符,也不同于“和合二仙”在年画中的一贯形象,这应是出于画家自己的创造。两个少年一前一后,前方的少年蹲在地上,手捧竹篮,竹篮中盛放着五彩灵芝;后方的少年站立着,转身回顾,他一边笑着,一边逗着肩上的蟾蜍。这使人想起“刘海戏金蟾”这一民间传说,“刘海戏金蟾”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同“和合二仙”一样,是常见的吉祥题材,徐悲鸿在1946年曾绘过一幅,造型与此幅类似。画法上,人物以墨线勾勒出轮廓,在面部、躯体的刻画上,吸取了西画的造型法,以灵活多变的线描与体面渲染相结合,既有笔墨趣味,又有立体感;头髮是以画骏马鬃毛的技法而作,先把毛笔搓开,蘸淡墨作底,再施之焦墨画第二层,层次丰富,富有质感。蟾蜍以墨线勾出,染以绿色,憨态可掬。整幅以出神入化之笔,以谐谑的态度,生动地表现出了寒山拾得的独特形象,造型准确,趣味横生,从此幅中既可见徐悲鸿对于中西融合,改进中国画的尝试与努力,亦可领会画家在人生起伏中的自勉与自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