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软的生活

 汉青的马甲 2016-05-23



本文由豆友@邓安庆 授权发布


昨天,跟朋友聊天。朋友说带着父母去逛完家具店,大家都渴了,朋友想买饮料给父母喝。他父母一看饮料要五块钱,都摇头说不要,“太贵了,太贵了。”五块钱,在我们看来已经是非常小的钱了,可是在他们眼中与其花费这五块钱,还不如去喝白开水。朋友还是买给他们喝。我跟他说起有一年我和父母去傅家坡客运站,到的时候是十二点左右,车子下午一点才开。我提议说我们先去附近的餐馆吃个饭。一看菜单,父母立马决定不吃了,父亲说,“一个菜要十块钱!”我说:“没得事,也不贵啊。外面就是这个价格。”父母还是决定不吃,说不饿,回家吃就行了。


说起这些事情,我突然之间觉得特别难过。我想起之前去读大二时,我去澡堂洗了一个澡。老家是没有什么澡堂的,更别说去澡堂洗澡。晚上打电话跟母亲说起这件事,母亲一听我洗澡花了五块钱,口气重了起来,“么能乱花钱?五块钱,多贵,你也舍得花!”我当时一听懵了,从来没有听母亲这样说话。挂完电话,一时间忍不住哭起来。好些年,这个事情都不能想,一想起来都会隐隐作痛。


有一段时期我真的是不能释怀,我觉得五块钱就是普通的花费,为什么要这样说我?每个人都在“正常地”买书、买衣服、买鞋子,为什么我每花费一点钱都有内疚感?慢慢地,我设想当时父母的处境。他们几乎所有的积蓄都拿来供我读书,家中几乎没有一分钱。在我母亲看来,洗澡完全可以自己打水洗的,花费五块钱的确是浪费。进而,我又想起他们当时心中有任何活下去之外的想法吗?没有。他们除开种地,别无他长,然而收入极其微薄。他们这样的境遇就是这样严酷的。


过年时父亲讲起一个事情,说他跟大哥、二哥坐在一起聊天,“大哥说他身上的皮衣,是他大儿子买的,一千五;二哥说他细儿也给他买了件皮衣,八百多。我当时冇说话,我那件皮衣三百多,我都不好说么子的。”父亲说三百多的皮衣,是我给买的,实际上花了一千多,但是我要是告诉他真实价钱,他肯定会埋怨我为什么买这么贵,所以才故意说三百多。就是说三百多,我母亲也说:“真是有钱没处消的!买这么贵,一年穿不了几次。”


有时候觉得父母这种观念也在影响我。我可以花几千块钱给父母家人买各种东西,但要轮到自己,消费几百块钱给自己添置一些衣物,就格外心疼。我会想现在的衣服也够穿,我为什么还要买这些新的呢?鞋子破了点也没关系啊,能穿就成。是的,那种除开生活必需品之外的花费,几乎都在我的预算之外。看到好友路过花店,见花美,就买了一束花回家。闻着花香,心情也是好的。其实花能有多贵,都是可以消费得起的,但在自己的心态上,都立马会排斥掉这个想法。能省则省,骨子里跟我父母是一样的。总觉得没有安全感,稍一不慎就会跌入穷困潦倒的地步。这样的处境,把人扣得死死的,不敢有更多的奢望。然而不都是已经过来了么?我常想这个问题。我已经有能力去做很多过往不敢想的事情,我也不会担心像很久之前那样身处绝望境地。不是吗?我完全可以把生活过得松软一些。


但是父母亲,却再也难以改变。不会奢望带着他们去旅行,虽然我提议过很多次,我但明白他们会心疼每一笔钱,却完全不会觉得窗外的风景有什么值得一看的。他们已经习惯了那种生活状态了。哪怕给了他们钱,也不会给自己添置任何衣物,他们一定会存下,为自己的孩子存下。他们不会想到自己。在我的箱子里,还有我来北京之前母亲给我买的衣服,她在村子里的小卖铺买的一件风衣,一百多块钱,样式在我看来有些“老土”,虽然我不太喜欢,但我还是穿上。回到北京后,衣服就脱线了。这些我当然不会跟母亲去说。她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自己的孩子好。每每想到此,又不免心疼他们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