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在瞎努力?提高收入得用脑!

 易良义 2016-05-23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收入?同样的职位,有的人能拿高薪有的人只能拿着基本的生活费,很多人甚至都不清楚最终为他们的工作买单的到底是谁,盲目地一头栽到工作里,希望用自己 “努力” 的工作状态博得老板肯定,换取升职加薪,只可惜为努力买单的是老板吗?不是。为你买单的是消费者,换言之,是市场。我们能为市场带来多大价值,就会获得什么样的酬劳。市场不在乎你付出过多少努力,它只在乎最后的结果。市场能按照每个人的实际价值给予相应的报酬。




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待遇太低,又或是公司的某某某为何看上去干的活比自己少,收入却比自己高。事实上你眼中的这些 “闲人” 不仅是单位时间产出的价值比你高(1 个人工作效率顶 N 个人用),而且他们还能创造你永远无法提供的价值 —— “创造型” 人才会主动完善体系中潜藏的漏洞,还会主动发现并开拓未曾探险过的盲区,他们时不时给老板提出意想不到的好策划,这些行为都给公司带来了更多效益。

 

经济学里有一条最基本的原理:价格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在劳动力市场供需中,“创造型” 人才数量少而需求多,他们的 “稀缺度” 决定了他们的高 “价格”。稀缺的 “创造型” 人才永远是老板的焦点与 “痛点”,老板们愿意为其支付高昂的费用,以免让他们为竞争对手所用,同时让自己失去左膀右臂。也就是说,如果想要获得更高的收入,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 “创造型” 人才。

 

“创造型” 人才与普通人的差距并不是仅仅靠努 “蛮” 力就可以缩短的,相反,“创造型” 人才看上去似乎并不努力 —— 他们会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努力前的思考上,以确保自己付出的每一分钟时间都能得到市场的最大化收益,再根据市场的实践反馈来纠正自己的思考误区。这意味着在同等努力的条件下,“思考” 的质量拉开了两类人的差距,而不是单纯的就业时间长短,这也是为何工作多年的职场 “老油条” 有时甚至不如毕业一两年的职场新人赚的多的原因。因此,想要有大幅度的收入突破,你就必须培养自己成为 “创造型” 人才,换句话说 —— 你要想方设法地提高思考的质量

 

以下几条原则将帮助你有效地提升思考质量。

 

1. 透过现象看本质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你是手忙脚乱地处理眼前的问题,还是花些时间去思考引发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呢?以过往的经验来看,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于是总是刚解决了眼前的麻烦,下一个麻烦又接踵而至。

 

《做过那么多计划,你为何还没成功?》中指出了计划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实现目标的欲望强度还不够 “致命”,而意志力薄弱、懒惰、拖延症只是其衍生出来的副产品而已。如果我们只分析出了表面浅层的意志力与拖延等问题,简单粗暴地把现象当作问题产生的根源,就会发现为现象制定解决方案根本没法完成目标,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还会变得极其复杂与闹心,治标不治本。其实只要抓住问题本质,所有的表面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 努力培养实现目标的欲望,让它远远大于其他所有欲望,这样我们就能发自内心地坚持到最终完成目标的那一刻。

 

谨记:不要执着于事件,要看到事件背后的结构,找到一个能够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短期有效的方法,这样的错误我们随处可见。




如何抓住问题的本质呢?方法很简单:不断地问自己 “为什么”。借用金字塔原理的思想,从底部的现象往上推原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当得出了上一级答案再试着问自己: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吗?一直推到无法再推的顶层,就是这个问题的本质从金字塔的底部到顶尖,试着去收集表层现象,归纳出更深层的原因,从而建造成坚实的金字塔。专注于解决顶尖的根源问题,你的工作效率可以得到质的飞跃。

 

2. 切合实际地完整思考

 

二八原则指出,生活中 80% 的事情只由 20% 的事情决定,在经济学里这个原则依旧适用:我们 80% 的收入来源于 20% 的工作。也就是说,大部分人浪费了 80% 的时间在没有用的点子上。这个问题在初入职场的新人身上格外明显 —— 因为没有太多实践经验,所以总是不由自主地不切实际。不切实际的人特征很明显:常常只是想到了一个点子就开始兴奋,而又因此忽略了所有的局限。事实上只有能转化成完整性行动的点子才是有价值的。

 

比如说一篇完整的 “实用型” 文章至少分为三部分: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做),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让读者看得莫名其妙,感觉很不爽。同样的道理,你兴致勃勃地跟老板说了你自以为是的好想法,然后给不出任何后续的可操作步骤,你是想让老板自己策划出整个方案?先不论想法的优劣,给出一套完整性方案是最基本的态度体现,很多人却连这一点都意识不到。对于 “创造型” 人才来说,完整性是做事最基本的原则,然后他们还会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添砖加瓦、修缮方案,确保整个流程走下来可以给用户最完美的体验。

 

相比于给出完整性方案,切合实际地思考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则更加困难,因为这一步完全依靠过往的实践与经验。新人更容易理想化地制定方案,考虑不到方案中有执行难度的部分。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最老套却最实用的方法依旧是:大量的实践。不要忘记上文中提到的 20% 的创收工作,最好的实践范围便是这 20% 的工作区域。事实上,“创造型” 人才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放到了创收工作上,因此他们得到的回报率总是最高的。仔细想想你的工作,哪些部分是真正产生经济效益的,不断地去做这些工作就好!

 

3. 掌握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不断学习积累复利效应

 

对于手上拿着锤子的人来说,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像钉子。对于长期处于同一种知识领域的人来说,解决问题的思维很容易养成一种定式。然而有时候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只涉及一个学科时,拥有多种工具就变得极其重要了,也就是说掌握跨学科的知识有助于打开我们解决问题的脑洞,产生一些创造性解决方法。

 



从历史的维度上看,这个时代需要跨学科的思维。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是在绘画、音乐、科学等各领域都有建树的罕见的天才。达芬奇的成就,一方面来自于他的天才,另外一方面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环境。当时各个领域可谓百废待兴,一个全才式的人物,在各个领域都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当时间流动到了今天,我们似乎又迎来了新的文艺复兴,只不过不是百废待兴,而是百花齐放,因为各门学科都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个比方,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都站在知识的海平面上,而天才如达芬奇的人物,在许多领域都站在了高于海平面的平原上;现在,通过无数杰出人物的努力和探索,人类在许多领域都到达了喜马拉雅山的高度,于是,当大部分人还站在平原上的时候,一些掌握了各个学科的最重要的知识的人,会站在高于平原的位置。有极少数人,在各个领域都能学习到很高的程度,或许能够站在青藏高原的高度。

 

“创造型” 人才会有意培养自己的跨学科思维,他们平常会尽可能地吸收多学科最有效的基本知识。比如说概率学、物理中的冗余概念以及心理学等。当他们着手某一方面的问题时,会试着把其他领域的知识融合进去,不会让自己的思维局限于某一领域的思维圈子里,从而产生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新知识此起彼伏地出现,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任何可积累的事物都具有强大的复利效应,我们学习到的所有知识终将在某一天起到爆发式的作用。查理·芒格曾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 —— 没有,一个都没有。巴菲特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4. 每日反思,避开自己惯犯的误区

 

“创造型” 人才深知犯错误是进步的必然结果,他们从来都不害怕犯错误,但绝不会在同一个坑里摔上两次。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很明确什么能让我们更成功,但我们很清楚什么让我们更痛苦。负面认识比正面认识的影响更大,只要避开常犯的错误,我们便能飞速地进步,这条提升之路是通过否定方式实现的。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就是每日坚持写反思日记,把常年来积累的错误都总结一遍,你会发现大部分情况下你都是在反复地犯同样的错误,要是能提前把这些错误矫正不知该少受多少折磨、工作效率提高多少倍!

 

总结

 

工资的高低取决于你能为市场提供多少价值,稀缺度高的 “创造型” 人才是市场供需中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市场愿意为其劳动成果支付高昂的购买费。思考的质量拉开了 “创造型” 人才与普通人的差距,幸运的是,思考的质量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成,本文提供的几个原则能够有效地提升思考质量:


  • 透过现象看本质


  • 切合实际地完整思考


  • 掌握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不断学习积累复利效应


  • 每日反思,避开自己惯犯的误区

 

记住,我们不能决定自己起点的位置,但是提升自我的资源公平地摆在每个人的面前。每天进步一点点积累的复利影响力,岂止是成为 “创造型” 人才?创造一个新世界也说不准哩!


校订:吴巍、姚色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