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的骈文公告欠佳,须得再润色之
悠哉/文
浙江在线05月22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张冰清)昨天,浙江大学师生的朋友圈被一篇“雄文”刷屏了。这篇文章通篇文言文,是浙大发布的120周年校庆第一号公告。 今年的5月21日是浙大119岁生日。庆生的同时,浙大正式启动了120周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系列活动。校庆公告在启动仪式上首次亮相。 公告由浙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徐同教授、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韩梦琳同学共同朗诵。在低沉浑厚的男声和清亮甜美的女声中,浙大120年历经的风雨和辉煌被娓娓道出。 公告发布没多久,浙大的师生、校友就纷纷在朋友圈转发。 有人称赞文笔了得,“中文系的老师们真是厉害。”也有人感叹自己古文素养不够,没怎么看懂,“求翻译成白话文!” 浙大罗卫东副校长在朋友圈评论道,“此篇公告乃中文系主任胡可先等诸位教授合力完成,体现了浙江大学人文学科的雄厚历史底蕴,集中展示了中文系古典文学学科的风采,让人耳目一新。要切实改变人们对浙大有知识无文化的偏见,需要更多师生校友的共同努力。既要有重大活动的文化设计,更要有从身边细节着手的点滴积累。其中,老师同学以及广大校友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气质,无疑是学校文化最好的窗口。加油吧!” 据悉,这篇公告由浙大人文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的楼含松、陶然、王德华和胡可先教授合力创作。 其中楼含松是总策划,另外三位教授先各自写了一份初稿,最后由陶然教授统稿完成。 胡可先告诉记者,文章几易其稿,每个字眼都细细推敲,发布的前几天都还在不停修改,“不知道改了多少遍。” 胡可先说,公告的总体思路是把浙大的历史、现状和特色全部展现出来。里面多处借鉴了浙大的校歌。 记者问胡可先,有些学生表示看不懂,您愿不愿意把它“翻译”成白话文?他果断拒绝,“古文怎么能翻译成白话文,翻译过来韵味就全没了。” 然而,《燕园梦》作者悠哉读后,犹觉不满,须得再润色之。例如开头部分——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启真笃学,求是育英。公元二○一七年五月二十一日,将值浙江大学建校一百二十周年,适甲子之逢双,肇华诞之隆庆。 “夫天地创生,万物兴焉;君子创业,垂统续焉。秉日新又新之义,树本固道固之才。实庠序至教,乃明德始阶。历百年复廿载,期继往而开来。”
“创生”与“创业”并置,出现了两个“创”字,欠完美,应更换一个。至于如何润色它才好,诸位可以开展讨论,载斟再酌。 “秉日新又新之义,树本固道固之才”,可将“义”字润色为“旨”字。另外“日新又新”乃递进关系,与“本固道固”相搭配也存在问题。试问:“本”与“道”究竟何种关系?是递进关系吗?显然不是的。“万物”与“垂统”的搭配也是如此,显得不伦不类。骈偶句式,有着较严格的搭配,此处欠妥贴,乃是无可置疑的。 公告中还有这么一句: “求是为训兮,创新为旗;海纳江河兮,启真无遗。” 窃以为,可以润色如下—— “求是乃训兮,海纳江河;创新为旗兮,启真无遗。” 为什么这么改更好? 原文对句里“为”字出现两次,殊欠雅驯耳! 本来“求是乃训兮”可以改作“求是是训兮”,虑及前一个字是“求是”的“是”,为了避免重复而采用“乃”字。 除此之外,别的瑕疵还有乎?有的,例如结尾处的一句—— “忆往昔峥嵘,叙深情而促共识,黾勉奋发;担未来使命,绘宏图而开新卷,再创辉煌!” 前一个“而”字与后一个雷同,宜改为“以”允称佳妙,即“叙深情以促共识”。 别的瑕疵呢?悠哉认为还有,诸位不妨细细推敲全文吧! 2016-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