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青,最美不过青花瓷
2016-05-22
美物计
中式生活 中国味道 点击题目上方蓝字关注 美物计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龚轼《陶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 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引领时代潮流,超脱、大气,而且文化底蕴深厚,精灵毓秀 始创于唐代,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下烧成,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 青花瓷,是稀世难求的瓷中珍品,唐时被称作原始青花。 此前我国的瓷器都是单色瓷,青花是彩瓷的第一个出现形式。 到了宋代,青花突然隐没,在考古学上被称为“断代之谜”,至今没有得出确切答案。 元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标志着其制作工艺发展日臻成熟,业界人士将之简称为“元青花”。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 朝庭还在景德镇设了“浮梁瓷局”,专门掌烧瓷器。 元青花四爱梅瓶——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元青花松竹梅纹三供 元青花盘 有诗赞曰:“色流香,青胎素描慢拂弦。慢拂弦,岁月浮华,一梦千年。可参造化天地妙,无极由来太极添。太极添,业火凝练,玲珑惊艳。” 元青花凤首扁壶 明青花分官窑和民窑两条线发展。官窑风格严谨,民窑气势洒脱,将青花推向高峰。 清康熙时,青花达到顶峰,以工艺精细和五色青花见长。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清 雍正 青花一束莲纹盘 清 青花缠枝花卉纹绣墩 青花瓷无论从用料、纹饰、烧制时间还是制作工艺上都极为考究。 功力深厚的匠人们,静静地揉泥,默默地制胚,悄悄地画坯,用沉凝的心,或浓施淡抹,或一气呵成,绘出妙笔生花的各式图案,釉一层、再一层,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因而,青花瓷虽然色彩单一,却并不让人感觉单调。 每一件瓷器,一笔一划都凝结着匠人们的心血,拥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用“天青过雨”的难得来形容你我相遇的不易。 “天青过雨”确是青花瓷中的极品,存世极少,也是最美丽的颜色。据说,这种釉色(天青色)必须在烟雨天才能烧出来。以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大概是因为烟雨天气的湿度。 宋徽宗对此种釉色御批说: 雨过天青云破处, 这般颜色做将来。 烟雨对于天青色来说,便是需要等待的佳缘。 青花瓷甚至还有一系列“隐喻”之意,文人墨客赋予青花特殊的文化意义,并为之书写篇章。 青花脸谱纹双连花瓶 古时的读书人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走上仕途后便有“青云直上”的愿望,渴望做一个人民爱戴的“青天”,甚至在卸甲归田之后,还希望能够“名垂青史”,“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在当时士人心中的分量可见一斑。 更为可贵的是,青花瓷所蕴含着的淡泊明志的传统文化和宁静致远的人文精神之美,历代传承,经世不衰,遂成为仁人志士的理想家园和精神归宿。 从一定程度和某种意义上说,青花精神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思想。 青花的素净雅致与釉里红的深沉艳丽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这正是中国儒、释、道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体现。 青花斗艳,美瓷如人。 青花瓷,历经沧桑而经久不衰,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古色古香的瓷放在手边,即使不触,也已觉色香盈袖。 来源:古典书城(ID:gudianshucheng),文章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文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