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档案|大解:建造一座圣殿时,偶尔会想到天空

 昵称33592009 2016-05-23
诗人|大解
建造
那座圣殿时
偶尔会想到天空
  大解,原名:解文阁,男,1957年生,河北青龙县人。著名诗人、作家。主要作品有长诗《悲歌》、小说《长歌》、寓言集《傻子寓言》。
丝绸之路(散文诗)
  在长城向西垒入沙漠后不久,一条以丝绸命名的道路向更西延伸,以至到达了黑海和地中海岸,路上留下了汉人、高鼻梁的罗马人、叙利亚人、以及拉骆驼的阿拉伯人的脚印。
  
  从日出的地方,丝绸和朝霞向西流动。商旅和亡灵向西流动。而贸易在东移,流通带来了繁荣。那时黄河流域的人们,在纺织和农耕的土地上一边凉晒着谷穗,一边收拾着来自罗马宫廷的琉璃,恒河流域的香料,波斯帝国的黄金。
 
  那时人类的黎明期刚刚过去。探险和通商,都带着文明的冲动。大地等待着道路。疆域在争夺中变形。古道穿过扁平的国家直到钢刀切开版图,种群在磨擦中流动。丝绸从衣锦上升为旌旗,成为民族的图腾。不知有多少人穿梭在东方和西域之间,经年奔走,披星戴月倒在风尘之中。
 
  金钱支配着世界。但是钱都落到了谁的手里?那些锦袍玉带的风流男女如今都去了何处?当骨肉成灰,尘埃落定已久, 我已望不见王土之上那些大袖飘飘的人民。
 
  我想邀请他们重新再走一趟,腰间挎着宝剑,嘴里嚼着雪花和乌云。我想跟在骆驼后面,用四条腿奔走,出汗,饥渴,疲惫,摔倒,为美丽的丝绸死去三次。然后我要从荒草中回来,挽着裤脚,在大地上耕作,世代不肯歇息。我要做一个桑农,养蚕,缫丝,织布,眼望着商队远去,直到古道成丝,前人尽逝,仍不回头。
兽性(散文诗)
五十年前,我在燕山的沟壑里追着云影奔跑,一只狼偷偷跟在我身后。我真不知道它的孩子们正在忍受饥饿,等待它带回食品。它是一个善良的母亲,为了把孩子们养大,它含辛茹苦,瘦成了皮包骨。当时我四岁,瘦弱的身体出不了几斤肉,却使它暗自高兴,仿佛一顿晚餐已经摆在了孩子们的面前。它慈祥地说,吃吧,你们吃吧,妈妈已经吃饱了。而实际上它已经饥肠辘辘,为了追击我,差一点昏过去。
 
可怜的狼妈妈,真的很抱歉,我不知道你在我身后,已经追了很久。我真的不知道猎人早已盯上了你,他需要一张狼皮,剩下的肉吃掉。我不知道枪声来自后面,一只狼在临死前会发出绝命的惨叫。我应声回了一下头。我看见了你——干瘪的,瘦弱的,摇摇晃晃的一只狼,摆了几下身子,倒在了地上。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走进狼的身边。看见它安详地躺在血泊中,仿佛睡着了,眼里渗出粘稠的泪水。两天以后,我看见猎人用枪挑着三只狼崽,它们可能还不到半岁,都已经死去。在燕山里,狼的名声很坏,处决它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个猎人枪法很准,他在猎杀的同时,顺便救了我的命。
 
后来,我很久没有见过狼,我接触最多的动物就是人。后来,我见过人与人之间的枪击,不是为了饥饿,而是争霸和仇恨。后来,我在有关内战的电影里,看见一群人攻打另一群人,枪声凄厉,死伤遍地。后来,我见过的枪械全部用于杀人。后来我知道,只有通过人类,才能了解兽性。

北京之夜(散文诗)
北京之夜,灯火和星辰连在了一起,更远处,村庄被黑夜安抚,已经沉睡。我看不清燕山和北风藏在何处,但我听到它们的呼吸。此时,北方的农民已经安歇,而灯火在城里集合、叠加,聚集成堆。就在我隔壁的房间里,三盏明灯照耀着一个女子,我怀疑她是神的闺女,街头的小广告上,正在打听她的消息。
 
有多少透明的窗口,就有多少隐秘的故事。一千万人住在一座城里,肯定有一个是史诗的书写者,他来自一个小村庄,已经潜伏下来,关注着匆忙的人群。
 
在我的家乡,在泥巴屋子和昏暗的油灯下,我曾听到过创世的故事,那时世上还没有城,只有光和退去的洪水,那时北京还是一片荒地,后来出现了人。很久以后,我来到了这里,看见了全城的灯火;很久以后,还将有人来到这里,留下足迹,然后悄然隐去。
建造一座圣殿(散文诗)
在心里建造一座圣殿,需要拆除肋骨,把地基扩展到外面,乃至延伸到郊区。当众人前来,添上他们的砖瓦,我一遍遍躬身,虔诚致意。
 
把一个旧我改造成新我,需要石块,泥土,开启的门窗和透光的穹顶。需要几十辆车,清除历史,运走我体内的垃圾。要脱下几层皮,露出血液和真身;要在清场之后清洗,从里到外,从肉体到灵魂。
 
几十年,我把自己养成了一个废品。几十年,我忘记了上苍,沦为一个愚人。我用杂质构成了素质;从小到老,我由本我变成了一个他人。现在,是回归的时候了。一个人需要多少周折,才能到达原位?要多久,才能看见自己的内心?
 
我有一个愿望——在心里建造一座圣殿,用剩下的时间维护它,清扫它,直到有一天,我幸运地直起身,看见光中,真正的主人悄然来临。
平(散文诗)
对于行走而言,大地越扁越好。就是十个平原连在一起,也不算过分。最好是把山脉集中在一起。那堆放在高端的云彩和星星,不是我之急需。我要的是平。具象的平。抽象的平。公开。公正。公平。适合于行走,辽阔平缓,无边无际。
 
但我生在了燕山。燕山之高,高于屋顶。燕山之老,老于尘埃。燕山起伏不定,从来不曾平坦。没有镜子,像湖泊躺在地上,收复旋转的天空。
 
对于人生而言,起伏来自于命运。我不能谈这些,因我说不出其中的秘密。我不能置现实于不顾,虚妄地企盼奇迹。人生不可能是平的。国家也是如此。
 
燕山以外,也不过如此。我已走出了燕山。我之行走,没有目的,盲从地跟着前人。前人也是如此。那从尽头返回的人曾这样问我:世界如此坎坷。是不能,还是不可能?
偶尔想到天空(散文诗)
我向往天空是从小时候开始的。那时,我和小伙伴们曾设想架设梯子爬上天空,但由于太危险,被大人们所制止。在燕山地带,人们宁可往下走,甚至走到泥土深处,藏身在小土堆里,也不愿到高处去。但他们死后,埋葬时却仰面朝上,面对天空。这种现象在别处也同样存在。
 
现在,我对天空的敬畏主要来自于它的空虚和稳定。天空高远无边,一直在我们上方,却从来不曾塌陷。单从这一点就可以肯定,天空是干净而且安全的。上帝不会选择肮脏和危险的地方居住。有一次我躺在山顶上,仰面看天,发现天空是个不同寻常的地方。此后,我睡觉时尽量仰面朝天,希望梦境与天空发生关联。可惜的是,我陷于尘世太深,大多被琐事纠缠,很少梦到天空。
 
前不久,我回到燕山里,看见许多人,垂直于地表,行走或者站立。人们忙于生计,很少有人考虑头顶以上的事情。在中国人的方向感里,平面化的东西南北是主要方向,而上下,这个关乎生死和灵魂的去处,往往被忽略和回避。一般情况下,上,下,被理解为地理概念,与身体和灵魂无关。
一棵高粱(散文诗)
秋风从山坡上刮下来,经过收割后的田野时,把仅有的一棵高粱按下去,又让它弹起来。这是一棵瘪高粱,至今还是绿色,在霜冻以前它是结不出籽粒了。但农民还是留下它,希望它多熬几天,也许会有收成。在大片的开阔地里,这棵高粱没有伙伴,它必须自己对付一切。这个孤伶的小家伙,只剩下三片叶子,却如两肋插刀的侠客,在秋风里独行。风把它按了下去。如果有必要,风敢折断它。但我确信,它之所以站在地上,是因为再大的风,也拔不出它的根。它不是一个坚守者,而是一个遗孤。在与秋天的对抗中,它注定是失败者,但它接受了命运。许多天后,农民也许忘记了这棵高粱,也许不值得收割,彻底抛弃了它。当我再次见到它时  它已经枯干,但依然站立着,用尽了全身的汁液和最后的力气。
人群的去向(散文诗)
在这世上,谁该走,谁该来,肯定有一个顺序,但我们找不到这个名单。因此也就无法知道后来者究竟有多少,谁该来而未来,谁不该走而擅自溜走。
 
我们之中,应该留下一个坚持者,清点人数,整理队形,顺便帮助那些人潮过后的隐者疏散在泥土里。如果有人愿意留在世上,就松开他们的灵魂。
 
生命是一次登陆的过程,现在轮到你上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你将从生走到死,住在漏洞的身体里,活在皮肤的包裹中。
 
这是一场浩荡的生命之旅,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都让我们惊叹。看,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到处都是人群的背影。
 
不要追问我们到底要去哪里,来就是来,去就是去,中间是我们匆忙的一生。现在我看到你了,还有你,你们。我们都是盲从者,跟着人群走,后面是更大的人群。
欢迎你关注《诗歌之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