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行者 2016年1月6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网络资料的异常丰富也使我们教师的经典阅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古人读书韦编三绝、汗牛充栋、学富五车、坐拥书城的故事已不再会成为今天的现实。许多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在网上一点即可查到,随时随地都可进行阅读,于是这种现象大大冲击了各大出版社,它极大地节省了我们的购书和订阅刊物的开支,提高了阅读的速度的效率,使我们的阅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代。现在的教育经典著作也都逐渐被束之高阁,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钟情于网络阅读,走进网络阅读,让网络阅读推动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但是,网络阅读又有文本阅读所没有的局限性。 当前,我们已经置身于信息时代,任何一个读书人要想彻底与网络“划清界限”,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有其难以替代的优势: 一是网络资料内容新,传播速度快。网络信息传播之快,已到了几乎可以与信息源动态同时的地步。如果你想了解一下课堂教学某一研究方面的进展与动态,网络就可以为你提供与之相关的所有最新信息,让你眼界大开,随时随地地选用。而这些信息,要想通过传统图书获得,要想到图书室或资料室里慢慢查找,那要满足你“迫切需要”的这一刻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是网络资料信息全,容量极大,获取容易。你想要获取某方面的研究信息,只需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几个关键词,几秒钟之内就会有成千上万条相关信息呈现在你的眼前,供你选择、甄别、取舍,如此海量的信息,若想要通过传统图书获得,那得跑多少家图书馆、翻阅多少本资料、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啊! 三是网络信息形式多,参与性强。网络信息的呈现方式,从形式上来说可以影、音、图、文并茂,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文学、音乐、摄影、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之专长,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立体化的阅读享受,也在更深层次上满足我们的阅读需求和美的享受。即便是文字呈现方式,它也具有传统图书通常不具备的体裁多样的优势,比如在同一主题下,你既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关于某一事件来龙去脉的叙述性文字,又可以找到对该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剖析的评论性文字。网络阅读还可通过博客、微博等形式让读者进行随机点评和参与讨论,极大地增强了作者与读者的互动性。 当然,网络信息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信息芜杂,甄别难。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有专家的权威结论,也有草根的一孔之见;有冷静的观察分析,也有偏激的泄愤之词;有真实的动态报道,也有虚假的信息传播;有高尚的价值引导,也有低俗的蓄意炒作。君不见,今天有无数的假新闻、假信息在网络上满天飞,也造成过无数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先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具备“沙里淘金”的本领,如此,方可从容地对鱼龙混杂的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而不至于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无所适从、迷失方向。 其次是阅读阅读不利于消化和吸收。今天我们看来,网络阅读特别适宜于略读、粗读和快读。从古至今,精读书籍和文章都倡导作读书笔记,而今天的读书笔记也慢慢由微博和博客所替代。网络上的文章如果不是刻意下载或保存下来,往往转眼即逝,一闪而过。我们知道,教育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阅读吸收也需要慢慢品味。笔者刚开始接触网上阅读的时候,常常还不习惯,特别是遇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好的文章,常常还是打印下来,慢慢阅读品味,进行勾画圈点。甚至是有些十几万字的长篇大论,也打印了好多篇,充实在自己积累的资料里。现在也逐渐学会了在网络上建立了自己的资料库,省时省力,容量极大,还便宜于查找和应用。 再次,网络阅读没有图书所蕴含的文化和人文气息。自从人类历史上结束“结绳记事”出现了图书之后,书籍便成为了人类文化的承载者,承担着记录和传递人类文化的重要使命。而网络阅读出现之后,它虽然具有传统阅读不可比拟的强大优势,还需要与图书阅读结合起来,才会起到阅读的真正作用。特别是在阅读内容的厚重、系统,在促使阅读者专心、冷静思考等等方面,目前网络阅读还无法取代图书阅读。因此,有人断言的“图书消失”的观点是不可能实现的,网络阅读促进了我们阅读方式的变化,但它不会改变我们对阅读功能的需要。 明白了网络阅读的优势和存在的弊端,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发挥其优势,克服其弊端,让其更好地为我的教育教学和专业成长来服务。而不能片面地认为网络阅读能够替代文本阅读,或认为网络阅读一无是处而否定它。我们应当正确看待网络阅读,发挥网络阅读优势,助推我们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我们应当做到: 1、利用网络可以拓展我们的教育视野,学习到丰富的知识。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量大的特点,极大地拓展我们的知识视野。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了解到国内外重大的新闻,熟悉近期的教育动态,学习名师专家的课堂与文章,真正实现了“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通过网络我们还能学到丰富的知识。我通过实践发现,在网上的学习能使被动变为主动,能使枯燥无味的内容变的生动形象,易学易懂又易记,真是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好帮手。另外,网络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让我们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2、教师要善于甄别和发现有前的知识,去伪存真。网络阅读关键是我们要有一双雪亮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对我们的学习与成长有用的材料和文章,剔除一些无用或有害的内容。为了节省浏览和查找的时间,我们可以多关注一些对我们学习帮助大的网站或个人专业平台,杜绝好奇心理,尽量少浏览一些无用的平台,自觉抵制一些无聊或有害信息的影响,以真正发挥网络阅读积极的作用。 3、要善于精读好文章,变“浅阅读”为“深阅读”。现在一般人都认为网络阅读是“浅阅读”,以区别于书本阅读的文本阅读;也有人认为网络阅读没有“深阅读”,并不是真正的阅读。其实,笔者认为,虽然文本阅读与网络阅读各有特点,但是否是深阅读或浅阅读,关键在于阅读者在阅读时采取的阅读态度和方法。笔者在阅读博客、微信、QQ群等平台上的文章时,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文章,就转成文本格式存入电脑中,反复进行阅读,直到领会其精髓,让网络阅读变成深阅读。 4、要利用网络加强交流沟通和学习。网络阅读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交互性。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网络阅读沟通交流不受时空限制和速度快的特点,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同作者或其他人员进行商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同其他网上人员进行交流。这样也可以学习到名师们的先进经验和高深的见解。当然,这也需要我们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被那些所谓的“假学者”、“假名师”、“假理论”所迷惑。 对于我们来说,不管网络发展多么迅速,我们还应当保持一颗阅读的初心,不要被网络阅读所迷惑,要继续保持好“慢阅读”的习惯。2010年8月3日,《文汇报》在首版刊登了《细嚼慢咽读书,为什么不?》的文化报道,它介绍“慢生活”运动有了一个新的分支——“慢阅读”,而且,这种“慢阅读”生活正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外读书人的兴趣和共鸣,国外一些文化学者正在通过亲自阅读实践、通过呼吁、通过这方面的著述,通过对阅读人群的阅读引导,告诉人们应该从那些违背阅读规律的追求速度、追求节省时间、匆忙无暇的“速度阅读”、“快速阅读”、“快餐文化”中,回转过来,解脱出来,倡导和实行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一种新的“阅读革命”,进行“慢阅读”。 著名学者钟叔河先生说过:“即使阅读器真能全面取代纸本,也不过和平装取代纸装、纸本取代竹帛、竹帛取代甲骨一样,又来一次世代交替而已。模样再变,供人阅读的功能不会变,人们读它,还是在读书。”诚然,书籍带给人们的记忆是美好的,它对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时代在发展,书籍在演变,我们尽快去接受网络阅读,学会运用网络阅读,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