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略研究】美日同盟的新角色、新使命、新动向

 博浪椎 2016-05-23

(思齐 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本文根据2016年3月7日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召开的“应对中国崛起的挑战:日美同盟新议程”和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3月4日召开的“美日同盟与亚太地区的海上安全”两个会议资料整理而成。

中国崛起带来的大国关系调整,使得亚太地区的安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美国为确保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不断加大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并推出亚洲“再平衡”战略。该地区的权力均势变化正在重塑着美日同盟的新角色、新使命、新动向。

一、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演变

美国和日本今天所处的战略环境已与50年代初建立同盟时的国际环境截然不同。首先,随着中国崛起进程加快,并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因素。另外,中国2008年之后将外交政策重心从经济发展转向主权和安全问题,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持强硬立场,并将海上力量进行整合,包括海军、海警等。此外,中国还在印度洋部署潜艇并不断扩大海外驻军范围,如在吉布提建立军事基地。中国不断扩大的军事能力和抱负,意味着美国的权力均势是针对中国的。

其次,朝鲜于今年初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并在一个月后发射远程火箭,对东北亚的安全局势构成严峻威胁。

最后,运输能源的海上交通线更具地缘战略重要性,海上安全问题凸显。日美两国在航行自由、确保海上交通运输线安全等问题上拥有共同利益,因此需要强化同盟关系。这一问题不仅威胁到实际的安全局势,而且提出一个基本问题,即谁将负责维护二战后建立的以规则为基础的自由民主秩序。

二、美日同盟的新角色、新使命、新动向

尽管同盟的传统战略功能,如稳定东北亚局势、威慑朝鲜,依然在发挥作用。然而处于变革中的世界需要一个功能更加多元的同盟,意味着日本和美国拥有更加广泛的、对称的使命。

日本海上自卫队干部学校校长大塚海夫中将(Umio Otsuka)强调要继续加强同盟的威慑能力,同时保持接触战略。他认为中国是一个有问题的主权国家。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失,中国将非军事力量调集编入军事力量。必须做好准备应对这一灰色地带的挑战,因此需要加强双边和多边情报、侦察和监视能力。两国还要加强沟通机制,以避免出现误判。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负责亚洲和日本事务的高级副总裁迈克尔·格林(Michael J. Green)表示加强同盟内部的协同作战能力可以提升军力规模和战斗力,认为海军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指挥机构无法统一。

美海军作战部长拉夫黑德(GaryRoughead)认为最重要的优先事项是加强海权意识,应投资建立一些共同的作战系统,加强水下区域意识并保持主导地位是关键,强调水下作战系统的重要性。

此外,因为技术更加先进,力量可以投送到更远的地方,所以导弹防御、弹性作战能力、离岸作战能力更加重要。

三、如何管理与中国的关系

美国在亚太的战略涉及到维持地区权力均势的承诺,因此,美国制定政策的战略目标不应该是遏制中国,而是鼓励中国在管理和维持国际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求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而又不给其行使领导权的空间是不现实的。东京和华盛顿拒绝加入亚投行是缺乏远见的、不明智的。对日本、美国和东亚其他国家而言,管理与中国的关系并避免发生冲突是决定未来东亚国际关系走向的一大挑战。

日美需要在东亚保持权力均势,但要避免加剧安全困境。华盛顿领导层需要明白不是国力衰落或缺少足够的意愿阻止了美国重新获得主导地位。而是东亚出现了一个新的多极体系,需要新的战略思维建构这一体系以确保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中美双边关系中的合作和竞争态势都在强化,机遇和挑战同时增多。在合作领域,华盛顿和北京都承认很多重大的地区和全球问题——核不扩散、气候变化、全球经济增长——没有中美两国的合作是无法解决的。与此同时,两国在亚太地区激烈争夺影响力,安全领域的摩擦也在不断增加,如网络安全和航行自由。

因此,美国决策者的任务是制定并实施一项能够实现美国和中国在有共同利益领域进行合作的政策,同时管控竞争因素以便它们不会妨碍合作,避免发生军事冲突,阻止中国损害美国的利益及更大范围的和平与稳定。

为了管理与中国之间愈益复杂的关系,美国制定了一项多元战略,包括接触、捆绑和制衡。这些要素随应对中国的行为和国际形势中的其他变量而发生变化。决定何时以及如何应用这三种方法是对美国决策者的持久挑战。

四、结语

美国企业研究所日本部负责人迈克尔·奥斯林(Michael R. Auslin)认为,亚太地区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混乱加剧带来的威胁。美日同盟管控风险的最佳途径是在亚洲创建一个新的自由民主国家共同体并建构一个合作性的安全体系。以共同的民主价值观为基础,与该地区的众多伙伴国合作,同盟就有能力阻止亚洲安全形势的持续恶化。增加在南海或朝鲜问题上的联合行动可能在近期会产生风险,但只有改变当今的趋势,亚太地区才有望在未来保持和平。

(平台编辑:蒋佩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