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粉圈原生态,白描众生相

 naiga书馆 2016-05-23

粉圈原生态,白描众生相

独家网   何 意   2016-05-23 10:48  

不用曾几何时,至今,百度一下“粉丝”这个词,跳出来的新闻大抵充斥着负面的评价,如粉丝大闹机场、粉丝追星不顾学业、为追星疯狂挥霍,等等等等,如同在看一系列精神病院的病人样本。虽然这与媒体殚精竭虑“如何抓眼球”的心机有关,但舆论方向也是如此,从未改变。追星在很多标榜“理智正派”的人看过来,是一件幼稚荒唐,甚至“羞耻”的事情,请不要否认。

但笔者想说,想要大声说,你们这些outman!!!

在只能通过传统媒体看世界的时代,我们就像近视眼,在难辨真假的有限信息里选择性地相信一些事情。而到了网络时代,还有一个更嘚瑟的词汇——信息大爆炸时代,用一句网络上调侃的话来说,我们简直如同四爷(雍正)上身,日理万机,“已阅”“知道了”,不知不觉整个人生都升华了呢。而笔者所要表达的是,以往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所以会对不了解的事情产生歧视和偏见,而现在,任何时候,你都有大把的机会去了解所谓的“粉丝”——网络时代的粉丝们,去印证或者矫正自己的看法。笔者这并不是按头喝水,最多只能算努力科普。网络提供了这样一个便利的平台,将时下流行的“圈子”挨个摆在你的面前,这其中就包括所谓的“粉圈”。再没有比粉丝圈更有表现欲望的了,你所要做的,只是轻轻戳一下窗户纸。

很多人,尤其是家长,对追星“谈虎色变”,不过他们可以摸摸自己的胸口,是不是对所有学业以外的事情都持如此态度,关心则乱而已。不管“社会人们”如何反对,粉丝们从来都有自己的小世界,并勇于将所有反对意见关到门外。

有人还要责问为什么偶像明星们会把孩子的魂儿都吸走了?这也反证了“追星”这一现象永久的生命力,而现在的追星不仅仅是追逐明星本人,还要呼朋唤友,加入一个个大粉圈、小粉圈。究其心理因素,可确定两点:一是抒发喜欢,找到同好。二是表达意见,展现自我。任何一项,对于粉丝们,乃至对于人这一生物来说,都是情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已,只要不走到极端上。追星仅仅是实现需求的一个途径,为什么不能被接受呢?社会自己去反省。

网络上的粉圈数量之庞大是很多人不可想象的,不管三次元(真实存在的世界)还是二次元(虚构作品的世界),任何一个演员、歌手、各界大咖小咖、动漫角色、猫猫狗狗等等,可以说任何有生命力(广义)存在的东西都是她们所追逐的对象,很疯狂是不是?是的,相当疯狂。然而,在笔者看来,在美术馆对着一幅画发呆整个下午,和在网上刷一天喜欢的“对象”的图片和视频,属于同等的疯狂。只关乎“喜欢”来说,兴趣不同,无分高下,谁也不用鄙视谁。如果你又嗤之以鼻,以为粉圈都是些未成年的小孩子,那么你可以去了解一下与明星有关的营销案例中,粉丝们恐怖的购买力,再来鉴定她们的成分。还有别的问题吗?追星多么无聊?不不不。闭着眼睛发表评论,她们只会送你两个字:呵呵。

所谓“粉丝”的范畴实在太大了,所以笔者所讲的,仅限于真人明星(为表述简便,以下统称明星)的粉丝以及因此形成的粉圈,像剥洋葱一样,告诉你,网络时代的粉圈究竟是什么。

粉丝组织是基于某个明星建立起来的,粗略地可分为官方组织(演员签约公司or经纪人公司管理或委托管理)和民间自发建立两种。民间自发的在数量上更多一些。官方建立并统一管理的,一般会在该明星体现出其市场价值后才单独建立,或者直接接管较有影响力的粉丝群、后援会(贴吧和论坛)以及官方微博ID(任何组织都会申请一个官微)。

图1 粉圈粉丝组织

图1 粉圈粉丝组织

日本和韩国拥有十分完整的艺人培养和营销规划,其中就包括主要由官方建立并统一管理粉丝组织,而国内近年来多少受到他们的影响,但因为在整个体制上有所不同,所以,官方通常更像个“福利机构”,比如发布明星动向,放出行程,组织探班,发放粉丝票。即使有官方群,粉丝组织内部成分复杂,很多粉丝就会分身(并非脱离)出去,建立属于同好们的小圈子,叫做所谓“圈地自萌”。这样就形成了“圈”的概念,粉圈的生态也就建立起来了。

所谓生态,这个词的内涵颇广。笔者笔力有限,只好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来到了菜市场,猛一看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她们尽情吆喝着自己的喜好,热情地向你安利(推荐乃至推销),关键看你赏不赏脸。然而没过几天你就可能看到一场“掐撕大战”,才知道原来表面之下藏着多少明争暗斗和互相攻讦。以上全属陈词滥调,却是每一个群体组织都无法摆脱的魔咒,不仅仅关乎粉圈。但这种“斗争”发生在网络上,会以被全部记载的方式呈现在你面前,因此尤其触目惊心,就像忽然被抛到了《动物世界》里的非洲大草原之上,令人心惶惶。

粉丝群都分布在哪里?可以说无处不在。国人享受网络的便利真正算起来也就二十年,而在社交网络上建立粉丝群便可以从那时候算起。依据最近的APP活跃度分析来看,粉丝群大部分依存在微信、QQ、百度和(新浪)微博这些地方。据此分析,微信、QQ和微博都通过建立“群”的方式来交流,百度则依然是贴吧,是一种简易论坛的形式。其中带有附加功能的是微信和微博,微信可以建立官方的公众号和订阅号,微博也可以申请官方微博,这样一来,能够更为便利地宣传该明星以及组织本身。这就不免带上了营销的性质。同样是建群交流,微博又有新花招,这些大大小小的微群是直接与该偶像关联的。当你点开该明星微博首页时,能够看到数目可观的粉丝群,并且可以从命名上窥探它们的性质。

图2 明星粉丝群

图2 明星粉丝群

如果该明星加入了其中一个粉丝群,那么一旦他进入该群,群系统会立马发出“空降通知”,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着实叫人期待,尽管对于大部分粉丝群,该功能是个鸡肋。笔者要指出的是,实际情况下,这些APP的粉群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呈现一种联动的状态,类似各类企业会申请一系列账号来做宣传,全方位地服务于对软件使用有偏好的客户们那样。

建立了如此多的粉丝群,如何保持其持久的生命力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粉圈存在的价值,一言以蔽之,就是大写加粗加下划线的“交流分享”。那么他们都分享什么,交流什么呢?

首先,我们得分析一下粉丝的成分。假使你认为那些活跃的粉丝都是些精力无处发泄、逃避课业负担的学生们,那就大错特错。网民的成分有多复杂,粉丝的成分就有多复杂,没有任何不同。粉圈可以同时容纳00后的小朋友们和70后乃至65后这些妈妈党、奶奶党们。当然主力还是80、90后这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们,其中,比较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生活优裕或者说消费观已经形成的女性。笔者之所以一直坚持使用“她们”,用意不言自明,在性别上,女性自然是占压倒性优势的。注意,是压倒性,并非全部,实际上,男性粉丝的数量也是很可观的,只是在网络上的活跃度差一些。再补充一句,追星不追星,跟单身与否和受过何等教育,并没有直接关系,无论男女。

尽管你是匿名,她是小号,但相对来说,几乎是抛弃了固有的社会角色,打破了年龄、身份、收入、相貌等等交往障碍,只为了共同的兴趣交流分享,表达意见,展现在三次元世界里隐匿起来的热情奔放,包括最大地释放恶意。这就是粉圈之所以活跃的一个重要原因,用一句她们自己的话来说,叫做:可以尽情地放飞自我。

自然而然地,粉丝因个体的差异又会在粉圈内部继续分化,建立起很多界限分明的小群。粉丝们也许是最爱给自己加标签的人群,正所谓“圈地自萌”,一方面是给同好们划个圈子,专注兴趣内的事情。另一方面,强烈地排外,一旦划定了小圈子,那么大家兴趣不同,互不干涉,也不用迁就,不失为一种搁置争议的和平手段。笔者试图想依据这些标签给粉丝们严格地分类,然而并不能够,只能简单粗暴地做一下圈定。

现今追星与以往大有不同,以往粉丝们呈现出的状态大多是单箭头,现在则是赤裸裸的多箭头。举个例子,引用一句她们对自己的描述:“我的本命是×××,我还收了好几个墙头,我的墙头有×××、××、×××、××等。”可以说,毫不专一,并以此为乐。这种情况体现在粉圈之中,就出现了很多新鲜的标签。

本命粉,墙头粉。铁打的本命,流水的墙头,俨然像拥有了一个后宫一样。不过本命也可能会被抛弃,即脱粉;墙头也可能会被固粉成为本命。

潜水粉和活跃粉。这个很好解释,活跃粉是每个粉圈有生命力的标志,潜水粉则很有意思,不发言或者极少发言,但她们可能会比活跃粉更加死忠。

老粉和新粉,新加入的粉丝会形成新的阵营,更加自我、热情、冲动,激进,还会带来一些新的作风,比如接机、应援。这些都会对老粉造成一定的冲击。

和平粉和鸡血粉。究竟是埋头花痴,不理窗外事,还是主动出击或反抗被黑,发誓要为偶像冲锋陷阵,争一分天下?和平粉看起来软弱,鸡血粉又过于冲动,这是每个粉圈都会头疼,需要思考如何平衡和调和的问题。

颜粉,就是所谓外貌党。在这个一切向看脸的时代,出现大量颜粉也并不稀奇。而让她们爬走的理由就有可能是“颜残了”,颜汪们就是如此耿直。

角色粉。特别钟爱明星演绎的某个角色,这种大多数是墙头粉,也在粉圈里现身,不过活跃度大抵有限。有些则会一直爬墙有爱的新角色,毕竟过期安利总不让新鲜的更好吃。

苏粉。不管是对真人还是角色(主要针对男明星),苏粉都能随时出现“星星眼”“花痴脸”“嗷嗷嗷……”的状态(此处应有表情包)。“苏”,大抵是一种特别吸引人的魅力和气质,那么究竟是什么呢?可惜荷尔蒙并不会自己发言。补充一句:未必帅就是苏,不帅就不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参考另外一个千古谜题——“萌”。

关系粉,大概包括妈妈粉、女儿粉、女友粉、妹妹粉,从她们对明星的称呼可以看出端倪。假使你听到她们一口一个“我儿子,我女儿,我宝宝”“我爸爸”“我男朋友,我女朋友”“我哥哥,我姐姐”,那也许是在称呼偶像,是一种特别的爱称。这种标签不要过于认真,更类似于一种调侃。

大炮粉,大炮特指摄影器材的长枪短炮,他们在粉圈是独立的存在,一般拥有业内的身份,主要发布前线的各种现场图片,皆为原创。因为其业内的身份,自带光环,吸粉众多。

最后单独要说的是CP粉。CP,即couple,原来指官配,举个去年热门的例子,《伪装者》堪称CP大乱斗的典型。其中台云(明台×程锦云)、楼春(明楼×汪曼春)就是官配。CP粉会同时喜欢两个人,尽管会有所偏重。但而且,CP粉坚决不会满足区区官配的束缚,她们先后创造出了非官配的各种CP:台历(明台×于曼丽)、台风(明台×王天风)、台春(明台×汪曼春)、楼台(明楼×明台)、台诚(明台×阿诚)、双毒(明楼×王天风)、楼诚(明楼×阿诚)、诚春(阿诚×汪曼春),甚至三毒(明楼×王天风×明台)。等等,难道你以为仅限于此?不不不,所谓脑洞如黑洞,永不止步,水仙党也要占一分天下,让角色自攻自受,一样玩得开心。还有一部分CP粉热衷于RPS(Real  Person  Slash),即真人向,比如超俪粉(邓超×孙俪)。和CP粉相对应的就是纯粉了,这是一对难分难解的冤家。

好感路,即有好感的路人,仅是有好印象,并不会特别关注,达不到“粉”的程度。不要轻视好感路,他们并不单单是来打酱油的。

虽然笔者努力给粉丝们安上标签,但是同时也意识到她们之间并不能被严格区分,而是相互交叉勾连从而结成一体。没人想去给一蓬蔷薇花梳个发型,自然状态才最美是不是?请允许笔者进行下一话题。

粉丝们乱哄哄闹嚷嚷地聚在同一个粉圈里,总不能只是埋头花痴吧。假使遇上一个喜欢“神隐”(不出现,没消息)的明星,“精神食粮”再多,也会有吃光的一天,难道就此脱粉?不必担心,她们永不会甘于寂寞。除了刷剧,追行程,收美图之外,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这时,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粉丝经济,才能更好地解释下面所有的道听途说。所谓粉丝经济,共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如何固粉;二是如何圈钱。也许有些粗暴和偏颇,但在粉圈这里已经达成一个共识:没钱你追什么明星。

从好感路到毅然跳坑成为粉丝,并不需要多大的勇气。明星们是最容易圈粉的,毕竟这是一个吃颜值的世界:“拒绝吃藕(丑),唯爱帅逼;他抛个媚眼,我鼻血长流……”只要是自己的tea,粉上几个月,不算什么难事。只要明星保持一定的曝光率,粉丝就会像下饺子一样跳进坑来。吸粉不难,难的是如何固粉。除了明星团队做出的积极营销之外,粉丝们还会主动自觉地从影视作品、新闻、访谈、前线repo、路透那里发掘明星身上的闪光点,然后产生交流(主要是花痴)以及产出各种精神和物质食粮。所谓产粮,可算是粉圈最为有趣的一件事情。产粮的主体是粉圈各路小透明,以及各兴趣圈(写手圈、画手圈、MV圈和原创音乐圈)的大大们。

图3  MV圈产粮

图3 MV圈产粮

各圈大大们手速快,产出质量高,他们有自己独立的圈子,但也会爬墙到喜欢的明星那里,产出很多有才有爱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大部分是免费发布在网上的,“分享交流”是动力,当然,自制周边出售更是大势所趋。这些作品极大地活跃了粉圈的气氛,也使得粉丝们更加折服于偶像的魅力,路人则愉快地吃下安利,转几天粉来开心一下。小透明们也不可忽视,她们才是粉圈的基石,接机、送机、探班及写repo,写影评剧评,甚至一些表白爱意的“小论文”,一旦偶像被黑(出现负面新闻或评论),也会第一时间跳出来支援,激愤地进行辩解或者“洗白”。同时,粉圈内部也会同声同气,相互抚慰。在笔者看来,这些举动,都不失为粉圈内部的自发固粉,同时也达到一定程度的洗粉。正所谓“大浪淘沙”,被圈死的这些粉丝便可以进入下一环节了:掏钱。

粉丝的日常不仅仅是花痴,明星的日常也不仅仅是拍戏或唱歌,总有许多的“不务正业”,比如广告代言、商演站台,与时尚圈的互动,各种颁奖礼、公益活动等等。而时下最为粉丝们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所谓明星的“商业价值”。究竟什么是“商业价值”?想必没几个粉丝真正明白其中的要义,她们只能抓住关键词:数据。

某年某月某日,某位业内大神得意洋洋地爆料他为旗下艺人所做的“数据营销”,一时间舆论哗然。这件事对于粉圈来说,意义当算重大,可谓“醍醐灌顶”,原来许多看起来“很红”的明星都是营销的结果,而这种营销竟然都可以通过刷数据来实现。于是,“空降热搜(微博热搜)”(图4)“买水军”“刷销量”“被黑”“对冲”“通稿”等等名词在粉圈里被科普和流传开来。尽管实际上粉丝们还都一知半解,但也挡不住“亲妈心”一样的激动和热情。

图4  热门话题榜

图4 热门话题榜

当然,“粉丝”们早已成为营销精英们瞄准的猎物。还是以新浪微博为例,有关明星营销的案例都明明白白,例子随手拈来。营销号遛粉司空见惯,一为博关注,二为吸粉,三为收钱作宣传,最主要为赚钱。不过,现在的新情况是,连一些在粉丝惊呼着“高大上”的各种政府部门的官微们也都打起了明星牌,转发一些明星动态,制作一些带有明星表情包的宣传图片,放低身段,各种互动,引得粉丝们心中暗喜,纷纷关注、转评赞。比起花钱买水军,可谓再好不过。不过粉丝们自然不都是傻白甜,也清楚明白地知道他们不过是在“蹭热度”,而这种事情是双赢,对明星来说可谓提高了“逼格”,也会成为粉丝们炫耀的资本。反之,如果该明星粉丝少,热度低,更没有什么为他花钱的粉丝,那么,断然是不会被官微们“遛”的。

除了遛粉,还有数不清的榜单和投票等着粉丝们去参与,什么寻艺(V榜)、明星权力榜、明星势力榜,还有各个营销号的遛粉投票(快来支持你的军装男神、谁最适合出演这个角色,诸如此类)等等。热衷于数据的粉丝们可不仅仅会动动手指,还会潜心研究知名榜单的数据规则,然后撰写专文指导其他粉丝如何去做。比如V榜看的是全网数据,那么诸如剧播量、签到数、提及量、转赞评量等等,五花八门,全都不能放过。新浪的明星势力榜就仅限于该网站的数据抓取,而其中最能提高数据的莫过于“爱慕值”,(图5)曰送花。为偶像送一朵虚拟的小花,2块钱,贵不贵?有的粉丝可以一次送一百朵甚至上千朵,不得不说,有钱就是任性。还有一类新风向,开发粉丝专用APP,比如超级星饭团。安装了星饭团,登录新浪微博账号,你就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偶像何时上线,发了什么博,写了什么评,点了什么赞,被什么人@了。粉丝们可以便利地进行“每日应援”,带上tag(话题,比如“明星名+话题+15字内容”)转发、评论、点赞,(图6)开心之余,还刷新了数据,一举两得。至于其盈利模式,星饭团提供了三个免费关注名额,如果想要开通更多,那就需要掏出钞票了。(图7)

图5  明星势力榜爱慕值

图5 明星势力榜爱慕值

图6  超级星饭团日常应援任务

图6 超级星饭团日常应援任务

图7  超级星饭团购买页面

图7 超级星饭团购买页面

那么,到底什么是“商业价值”呢?粉丝们心心念念地认为:一旦数据刷上去了,那么偶像自然会接到更多的邀请,各种角色、演出、杂志访谈、广告代言等,接得越多,就越代表着被认可,有热度,“大红大紫”,money也会越赚越多。至于粉丝们为什么要操心偶像的事业和钱,大概满满的全是爱吧。

也有弊端。刷数据业已成为一部分粉丝的困扰。举个例子,有的粉圈单独成立了“数据群”,像上班一样,依据群规,完成每日的数据贡献量。更有走火入魔的,要求每一个做数据的粉丝注册一定数量的小号。她们日复一日,任劳任怨,甘当免费水军,实在感天动地(此处没有任何贬义)。长此以往,一旦耗尽了热情和精力,也许只剩下了厌倦,那么,“长久不久”。

明星们的各种“不务正业”,在粉圈这里无非转化为两种动力:“刷刷刷”“买买买”,送花只是小case,粉丝们的剁手欲望岂会轻易满足?上封面,买!出唱片,买!出写真,买!代言推广,买!偶像穿了新衣服,买!产粮的大大们自制周边出售啦,买!买一份怎么能够?买三份,一份自看,一份收藏,一份卖安利! 

图8 淘宝上的自制周边

图8 淘宝上的自制周边

就是这么自信骄傲有底气。这些所谓销量也成为数据的一部分,有购买就会有晒单,晒单代表着一种实实在在的贡献。

不过,如果你以为粉丝们只会“乱挥霍”,那么,你要是看到以粉丝名义举办的各种读书会、研讨会、漫展,完全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天赋,一定会惊掉下巴。你还可以去了解一下各家粉丝们多年来做的数不清的公益活动,(图9)就会知道粉丝们并非盲目无知没药医的脑残,她们一样拥有着正确而成熟的社会价值观,并相互影响,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只是这些低调的举动很少出现在舆论的视野中。粉圈里最有购买力的,莫过于前面所说的一部分生活优裕、消费观已经形成的年轻女性们,她们对自己的收入支出有着一定的规划,但不妨碍每个人都有冲动的时刻,为了喜欢这种美好的情感付出时间和金钱。她们并不期待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们站出来随意指责。

图9  粉丝公益

图9 粉丝公益

这其中隐隐透露出一些微妙的变化,“娱乐至上”是真理,“消费明星”是风潮,看看层出不穷的“明星真人秀”,要热度,找粉丝,是真理。要数量有数量,要活跃度有活跃度,讨好粉丝,总归有百利而无一害。与之对应的,粉丝的心态更是与以往大有不同。正如之前所提到的:毫不专一,并以此为乐 。明星,在一部分粉丝看来,是消费的对象,可以为他投入真挚的情感,可以为他大把花钱,也可以说脱粉就脱粉。脱粉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十分有趣。而这种脱离队伍,爬去别家的行为,只要不回踩,并不会受到任何道德苛责,大家见惯不怪,互不干涉。有些粉丝还会积极主动地向团队提意见,吐槽甚至责难。新浪微博开发了“私信”功能,使得粉丝可以直接同明星和团队发消息,(图10)如果他们翻阅了私信,就会标识出“已读”状态。收到回复也并不是破天荒的事情。这样一来,粉丝同偶像的直接距离大概只隔着一道薄薄的显示屏,真是叫人兴奋。而这些都是粉丝经济的真实体现,笔者把这叫做“消费者的话语权”。她们的付出,总希望要求一些回报。

图10 给偶像发私信

图10 给偶像发私信

不过,大部分粉丝都会谨守着所谓的“分寸”,在网络世界里自娱自乐。她们享有着消费者的话语权,也拥有着属于消费者的乐趣。喜欢的时候她们追逐着有关偶像的一切,不喜欢的时候全都清理出去,半卖半送,给那些依旧在坑底痴迷的昔日的小伙伴。一切都发生得理所当然。

然而,狂热的爱总是叫人害怕,因为缺少必要的节制。粉圈并不是粉丝们的伊甸园,更像是一座座活火山,燃烧着足以融化一切的热情,并赋予摧毁“敌人”的勇气和力量。每个粉圈总要有一个或几个“对家”,于是掐架成为家常便饭。路人们看热闹不嫌事大,粉丝们则操心偶像的一切,所以大动肝火。一旦敏感的神经被触动了(不敏感的时候占少数),怒气值max,那么,开撕。守护偶像,是每个粉圈的基本“教义”。

掐架的理由五花八门,但大都类似,两块钱就可聊完。粉丝们经常自嘲戴着“粉丝滤镜”,知道明星亦凡人,但自己选的偶像,跪着也要粉下去。这种不要钱的幽默感,平时看起来萌萌哒,然而一旦遇上被人批评这回事,全都化成玻璃心,随时碎满一地。粉丝们自以为“所爱”不能被随意侮辱,所以总想要发声。网络让“表达”变得直接,也给了争论的舞台,几句针锋相对下来,一场掐架怕是逃不过。不过原因如此单纯的掐架,已经无法引起粉丝们的兴趣。一切纷争源于利益,战斗能不能升级,全在于此。如今的娱乐圈,竞争激烈到令粉丝心惊,而虚荣之心令她们无法停下攀比的脚步。什么撕资源,撕番位,控评,刷销量,忙得不可开交。如果这时有人犯了逆鳞,那简直要发雷霆之怒。一旦又鉴定“先撩者贱”的是某家粉丝,再忆及“旧恨”,那么,莫名的阴谋论持续发酵,腥风血雨在所难免。上面所提有关明星的各种“不务正业”,在粉丝这里叫做“资源”。假使有小道消息爆出比如资源被某家截胡的事情,那么,是可忍,孰不可忍。将来,旧恨又添新仇,掐架逐渐成为日常活动:你敢抛个白眼,我就敢啐你脸上;你再踩我一脚,我就泼你一盆脏水。

粉丝们对娱乐圈和偶像的一知半解更助长了这种矛盾的加深和掐架的升级,她们难得真正地去了解所谓真相,以为“总有刁民要害朕”。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有些疯魔的粉圈则以掐架为目的,所谓“黑红也是红,虐粉即固粉”,这其中隐隐可见职业粉丝的身影。而职业粉丝背后是明星的团队。

如前所述,粉圈拥有很多“标签”粉丝,在这里还需要对粉圈“阶级”多说一句。之所以用“阶级”这么严重的词汇,是因为同样都是粉丝,地位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粉头”,即“粉丝头领”,未必每个粉圈都有显性的粉头,粉头也未必只有一个。粉圈内同样会有拉帮结派,各种组织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大粉”,是一个普遍的概念,在粉圈内拥有上万粉丝的才有资格称为“大粉”。大粉会有很多个,有可能发展成“粉头”。“粉头”和“大粉”在粉圈属于是令人瞩目的“明星”,拥有个人魅力,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也可以叫煽动力。基数最大的就是“小透明”粉丝了,影响力有限,但积少成多,她们是粉圈是基石。这其中,“粉头”和“大粉”都有可能本身是职业粉丝,或者已被团队暗地里争取。不过,职业粉丝在粉圈这样一个野生氛围里,略显尴尬,并不会受欢迎,因此只能一直隐藏属性。他们擅长爆料(带有倾向性)和引战,其用意不难揣测。对于团队来说,粉丝们总是好用且免费。

掐架并没有什么好看,大多是给对方起黑称,互爆黑料,人身攻击 、污言秽语这些没完没了的嘴仗,以及相互打脸,甩消费记录。但让人大开眼界的是,她们竟可以将这种“撕逼”常态化,包括时不时用言语撩拨对家下场,污染对家广场(微博全名搜索页面,图11)、注册小号长期开黑贴,甚至潜伏到对家粉圈截图留证据,或者冒充对家粉丝到处惹事掐架,演起了一出出“无间道”。“对家”一有风吹草动,这边就各种联动,积极挖掘黑点,怪话黑贴满天飞,比粉丝还要“热情主动”,其目的是为控制舆论。可以说,完全突破了道德底线,所作所为令人咋舌。

图11 明星微博广场

图11 明星微博广场

与之对应的,有些粉圈并不乐意总是对掐,那么她们要学习的就是如何“反黑”。第一是净化微博广场,前面所说的刷数据在这里便派上了用场,多发原创微博,带tag,@偶像等,集体转赞评,这样才有可能会上广场,“洗掉”那些黑子的发言。二是拉黑并积极举报。无法约束对方,只能从己方做起,不给热度,努力举报,并截图作为证据发布,以正视听。三是做澄清长贴。有谣言,就会有澄清。你开贴泼脏水,我也会开贴证清白。掐架期间,争取舆论最重要,那些所谓的好感路们站出来说几句支持的话,比粉丝的万言书都要给力。毕竟,粉丝们也非常明白,路人们占据着舆论的制高点,双方撕得再厉害也没有所谓输赢,而舆论说“对”,不对也对。

然则这只是粉圈之间的所谓的“外撕”,粉圈内撕也不亚于刮起台风,所谓“同好之谊”,转眼便割席断义,荡然无存。对某件事的认同与否,会成为比较常见的掐架理由,比如有关接机、抢活动票和应援(粉丝去活动现场举灯牌,去剧组送应援物,比如盒饭等行为)。

最后,还是要特别提到“一脚踩两船”的CP粉们。在掐架大业中,他们简直是行走于刀尖上的“勇士”。他们的“圈地自萌”非常容易不小心越界,因此经常被两方粉圈的纯粉们鄙视。一旦两方开撕,CP粉无论站在哪边,都无法避免被殃及池鱼。他们本身也可能成为掐架的导火索,并被双方当作“黑料”相互投掷。然则这并不能代表他们都是无辜的,管不住脑洞,还喜欢到处ky(注: 来自日语,大意为看不懂眼色到处找存在感,煞风景),难免不会招人烦。他们也算是一种奇怪的生物,不管两家粉丝如何仇深似海,CP粉们总能两耳不闻,将脑洞开到毫无顾忌。他们也有话说:我也为她付出了精力,花了钱,怎么没有资格?!

因为整日置身于网络世界,所关注的全是粉圈和偶像的种种“美好”(正方称之美好,反方称之洗脑包),粉丝们非常容易产生错觉,以为身边即世界,网络即世界,粉圈即世界,从而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将偶像上升为完美的真神,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合法化”。如果有一天,她们退步抽身出来,回顾往日,很大可能会为曾经无所顾忌地释放过那么多恶意而感到羞愧。

不过,我们也可以发现,尽管粉丝们所知的偶像的种种“美好”,也许并不完全真实,但她们的价值取向大多是趋同的:颜值高,身材好,有才华,有学识,品味高,勤奋努力有追求,绅士风度or淑女姿态,演技好,人缘良好等等。这些会激励着粉丝努力学习、工作,追求新兴趣,读书写字看书,学习新知识,甚至于做公益,不断提高着自身素质。明星的影响力是无法否认的,粉丝们追求的也正是积极正面的东西,首先,喜欢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而能否做到“知行合一”,才是她们在成长中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洋洋洒洒,千言万语,只为抛砖引玉。笔者并非要为“追星”这一行为镀金、洗白和翻案,只是想将一些评论者们从居高临下的神坛上拉下来,以平行的视角来关注并探讨粉丝们,以及她们身后所呈现出的网络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毕竟有了解才能获且丰,有理解才会同其情。笔者始终以为,粉圈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小社会,笼络着一大批拥有热情和活力的青少年们,她们无所芥蒂地接受着世界上一切新鲜有趣的事物,比如语言,比如时尚。她们从不羞怯地展示自己的发明创造,也不吝惜赞美和批评。她们有着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对“美”的理解,与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没太多不同。她们每日都在发生着新奇的变化。假使我们的评论家们观察了一块石头五秒钟就吐出一个“丑”字,毫不考虑石头的心情,那么石头也永远不会对你开口说话。

本文为独家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