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你为什么要爬山

 长乐未央WQC 2016-05-24


那是一个秋日。是夜,细雨蒙蒙,秋寒阵阵。


我绻缩在洛阳火车站侯车大厅一角,等待从武昌开往西安的K621次火车。火车到洛阳站时间为凌晨1点零9分,我需要消磨掉几个小时的时光。百无聊赖之时,信步踱至车站售报亭,买了一份《南方周未报》打发时间,看了两眼发现这是一份已经过期的报纸,拿着报纸找售报亭的人却被恶狠狠告知不可以调换。我拿出逆来顺受的姿态重新回到侯车室,随便的乱翻起来。




其中有一篇文章,内容早已模糊,却有一个句子象横空出世一般袭击了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引用卡夫卡的一句话:


“受难是这个世界的积极因素,它是和这个世界建立关系的唯一通道。”


我愣在原地。在这个时刻,看到这个句子,仿佛是种天意。它似乎是早已等在此地,等着要远途跋涉的我,告诉我我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意义何在。




西安不是目的地,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峡西周至县境内的秦岭太白--——我国大陆东部的最高峰。和我同行的还有六位驴友:领队牧人,队友老水手、大智若宇、凡人、国锋、山林。我们全副武装,登山包里除了帐篷睡袋防潮垫等野营的全套装备外,还携带整整四天的食物,最轻的背包重量也不下于三十斤,我们将要从一处名为“都督门”的地点出发,四天内用自己的脚步跋涉一百二十公里的路程,上升将近两千米的高度。




李白《蜀道难》中有过如此描绘:“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此中险峻,令人浮想联翩。然而,路程的迢迢和高度的攀升还都算不得什么。太白山作为秦岭山脉的主峰,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其气候有着瞬息万变诡谲难测的恣容。从2007年到2008年的上半年,分别有数名驴友失踪于太白,还有一名因高反在太白遇难。我曾看过很多穿越太白的笔记,梅若梅是我喜爱的一位作者,她曾随驴友跑遍中国的大江南北,身体素质理应不错,然而却“崩溃”于太白,自言“差点不能回来”。




 领队宣布这条线路后,我一直在犹豫不决中来回徘徊。


三年前,我彻骨的体味过“崩溃”的滋味。那是一个冬天,我们一行人在几尺厚的积雪中蹒跚挣扎了十多个小时,鞋子里面进了雪水,湿个精透。衣裤被冻得铁桶一般坚硬,寒冰刺骨。在某个时刻,我甚至想到了死。我恨透了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虐待自己,发誓再也不做驴友了。


那种苦楚令我后怕。就我读到的经验和想象里,太白该是超于我所体验过的苦楚之若干倍。


然而,在徘徊犹豫里还有一丝渴望。对于未知,总有着体验和经历的渴望。




从武昌到西安的K621次火车于10月1日凌晨1时30分驶入了洛阳火车站。我们一队七人,背着硕大的背包,是那么的显眼,柠檬黄、桔黄、桔红的背包罩醒目耀眼。侯车室里、站台上,海浪般的人潮莫不向我们投来奇异的目光。国庆长假,旅客空前的多,我们在拥挤的大潮中涌上了车门,找定一节车厢稳定下来,开始想办法安置我们的背包。行李架上早已堆满,牧人、老水手他们把旅客的行李撂起来,再把我们的背包塞进去。




车厢内无不投来好奇的目光,只听一个声音问:“这是干什么的?”另有一声音答:“旅游的。”再有声音说道:“一群蠢货!也不知道是出去旅游呢,还是受罪呢!”

和卡夫卡一样,他的话同样击中了我。


是啊,我们是要干什么来呢?是来游玩的吗?还是象他说的,找罪受?



曾有记者问一位登山家:你为什么要爬山?登山家回答说:“因为山在那里。”


因为山在那里。多么简单的答案。可是,除了喜爱山,喜爱爬山的人,谁还能感受到这简单的语句里饱含着多少不可言说的感情或哲学?你能感受得到,但永远无法言破,永远无法表白清楚你内心的感觉。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蠢”?为什么要给自己找罪受?




对我来说,行走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风景。经历和体验本身更成为一种层次丰富的风景,这风景是如此千变万化、波澜壮阔、风云莫测而又蔚为壮观。坦途的轻松愉快飘忽而散,真正能印入脑中铭刻终身的却是所受的那些苦难,随着那些苦难的经历和体验而来的是心灵的安详、平静、成熟和从容。受难是这个世界的积极因素,它的根本意义也许就在于此。


身体遭受的苦难果实丰厚,心灵受难也殊途同归。爱人的背弃、朋友的出卖、亲人的逝去、小人的暗算……每个人的一生中,心灵都会不同程度的“受难”。如果一个人一生中心灵从无遭受过苦难,他一定无从认识这个世界。而一个人“受难”的次数愈多,他和这个世界建立的联系也愈多,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愈深刻,他对自己的认识也愈清醒。




爬山是一种形式的受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会意志的美妙,在身体和精神双重受难中联系这个世界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这个受难的过程,是地狱到天堂的路程。


除了受难,大山,还给了我们什么?


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过滤器,它会过滤掉所有的污浊,带给你超凡脱俗的清新剂。


偶识一位女子,在我眼里,这是一位纯净、素洁、品格非凡的女子。然而某日与几位朋友小酌,不意中听到他人对她的诋毁。我心头颤抖,想到作家吴非的一句话:一个人,有真诚的思考,爱惜自己的品格,反不容于世。




那么,我,一定也是属于这样难容于世的分子。表面上柔弱,内心里狂放不羁。他人在乎的,我不在乎;他人看重的,我偏看轻;你争抢得头破血流的,我却付之一笑。人们喜欢和他们一样的人,你偏偏和大家不一样。


是什么让我造就了这样的品性?除了生性中从父母那儿遗传得来的一小部分因子,我想,是大自然,是大山。置身于大山大水大自然之中,你看得到人类的渺小;面对恒久壁立的千仞,你知道自己的人生不过是时光长河里的流星一闪;仰望那些静静闪烁光芒的星星,你会明白你所有的巨大心事是多么微不足道。


在这样的大山大水大自然中,有什么不能释怀?




我喜欢我这样的品性。所以我感谢大自然。它为我过滤掉那些繁杂俗念,让心情清新而谦卑。在听到夸赞的时候不得意忘形,在听到刺耳的诋毁声时不忧戚在心。始终以自己的信念抵达、坚持自己的内心。


从自然中回到城市,回到你生活的这个场子,你无法不俯瞰它,清醒、理智、旷达的俯瞰它审视它,知道世间万物原是过眼烟云,而你唯一应该关注的,就是自己内心的快乐和幸福。


大自然里藏着人生所有的秘密。


去爬山。


文、图:高雯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