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我们小派课堂公开课的第一堂课正式回归,团队内部和walk in的小派的粉丝们一起继续探讨好莱坞娱乐经纪江湖的那些事儿。以下是讲课要点以及点评。 艺人经纪agent一词和艺人管理manager其实是两个职位,后者更偏重艺人长期职场规划而并非像agent那样着重每日的签约。大陆目前没有manager只有agent. 虽然经纪的概念早就存在,如文学经纪和出版经纪,但是电影经纪在1928年之后才正式出现,因为20-30年代电影行业自身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对于经纪的需求。
在好莱坞,经纪人就是“人人各司其职”的粘合剂,让一切顺利运转的核心;左手连接才华,右手连接钱,是好莱坞的“策划部门”。国内制作经纪不分家有一点最大的弊端就是,在演员/导演/编剧不红还不是咖的时候,制作公司会尽量压(ya)低(zha)人(zhi)员(zuo)成(li)本(run),从而导致人红即流失和撕逼现象频现。 好莱坞经纪模式的大行其道,其历史背景是80年代,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在与好莱坞大制片厂垄断交锋20年之后,最高法院以派拉蒙为例做出了限制大制片厂捆绑销售多部电影的方式(中国的反垄断法...此处省略一万字)。由此经纪业务得以发展和走向兴盛。 William Morris 是最老的一个门派。1975年WM的几个弟子另起炉灶成立CAA,后成一代江湖霸主。同年一个不大不小的公司ICM成立。2009年和WM合并成新巨无霸帮派WME的Endeavor是在1995年才成立的,公司老板先在CAA学徒,后跑到ICM打工。和当年的CAA如出一辙,徒弟因怀异心而被掌门扫地出门,遂另起一门叫做Endeavor,迅速发家成为江湖最亮眼小生。 目前,CAA和WME为江湖两大首领。 除以上具有渊源的几门之外,好莱坞的经纪top 7还包括了UTA等其他公司。这是他们的详细信息。 经纪对于艺人有极强的依赖性。有时候一个人的来去都可能影响整个公司的江湖地位,更别提一帮人了。2015年好莱坞江湖大震荡,天都变了,在短短几天之内共有12名CAA门徒“叛变”到了UTA,并且带着各自重量级的艺人,其中包括银河护卫队的星爵。
CAA随即提起诉讼,官司仍在进行中。 当老大就是容易被黑。某艺人在奥斯卡晚宴吐槽CAA办事不力,can’t do anything. 谁料隔天这款恶搞吐槽黑的就是你版海报竟然出现在洛杉矶街头醒目位置。世人怀疑WME是幕后主使,但是必然是一桩江湖悬案。 这个生命周期图大家都不陌生吧?产品是这样,市场也是这样的周期。 经纪初始期,为个人英雄时代。回忆一下前3位最成功的经纪人都是具有极广资源的个体。而国内排名领先的壹心的起家也和创始团队自身的高起点密不可分。而内陆的各种工作室莫不是紧密团结在个人英雄周围。
随后百年老店William Morris开启了综合经纪公司时代。 和老大哥WM合并的江湖新晋门派Endeavor你还记得吗?它的老大Ari Emanuel被称为好莱坞新国王。他的经历和CAA第一任掌门Ovitz的经历是如此相像,然而再也没有第二个CAA了,因为时代变了,经纪江湖已经到了成熟后的衰退期。
向内看,内陆的娱乐经纪刚进入成长期。不过,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考究好莱坞当下的经纪现状对我们的长期战略有益颇多。 互联网加速好莱坞经纪模式的变化,IMDb Pro的数据库里面的标签分类可以精确到演员瞳孔的颜色,经纪公司神通广大的地位遭到威胁。可是很多人依旧觉得艺术创造这门“人”的生意,除了需要数据之外的第六感、主观判断和运气,还需要白纸黑字的契约和执行。 所以好莱坞的三架马车:律所、经纪公司和经理公司依旧可以飞驰前行。互联网、社交工具和数据只是为了更便捷地帮助这些专业人士的工作、提升效率,以便更加聚焦在执行和服务客户上面。Awesomenness TV以及Maker Studio等MCN模式(视频出品制作)的互联网短视频孵化平台,则被人们戏称为互联网网红的经纪人。
在精专著称的好莱坞,经纪人会继续存在下去。而CAA的资本运作以及前段时间软银对WME的投资都是我们会持续观察的动向。
目前中国的泛娱乐圈,行业各个环节都稀缺专业人才。从手工业到工业,独立经纪公司的模式是符合产业发展的长期需要的,特别是服务创作人(不单纯是演艺艺人经纪)的经纪/孵化模式一定会出现行业新秀。 课堂补充材料可点击复习: 原创作者雪子&曹雪,转载请获取授权。 我们收集BP,因为(1)太多的资本资源可以免费对接;(2)我们会对够酷的公司进行报道。BP请发:bp@piegroups.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