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清明假期,从京城下江南踏青。“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作为摄影爱好者,杭州的西湖春色无边,是游览的必去之处。“清明时节雨纷纷”,早起赶到了西子湖畔,天空开始飘落小雨,绵绵不绝。虽说雨中的西湖展现出更加朦胧细腻的美感,也有“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这样的诗句,但在阴雨蒙蒙的环境下,自然是不便拍照摄影。同时,清明小长假的缘故,全国各地的游客云集西湖,在湖边以及苏堤、白堤等处,尽是撑伞的游人,也很难拍摄出西湖的静谧和闲适。

宝塔山上拥有俯瞰西湖和杭州城的绝佳视角,用手机就能拍出大片
在雨中从湖东岸一路沿湖,先到了雷峰塔,又从南向北穿过苏堤到达北山路,一路都是摩肩接踵的人群。烟雨西湖,也被这般喧嚣和嘈杂所淹没。而在堤岸上,以平视的视角拍照,大多数照片都是模糊一片。西湖的烟水气太浓,连影片也被融化在这般朦胧之中。
于是只好在断桥附近的蒋经国故居里稍事休息。这个故居如今被改造为麦当劳和麦咖啡,尽管室内的墙上依旧挂着蒋经国当年在这里居住的照片。一杯咖啡和一片蛋糕,让人在这个阴冷的日子里稍微有了些暖意。在和好友越好晚餐的安排后,发现还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忽然想起在沿北山路一路向断桥走的时候,经过了一个登山的入口。于是便折返回去,从那里登山。

登山的情侣
从登山的入口拾阶而上,发现登山的人很少。打开地图一看,这里便是西湖北安的宝塔山。宝石山绝不是西湖边的热门景点,游客稀少,倒是有些像本地人样子的男女,悠闲地撑着伞,闲庭闲步的在这里爬山,似乎把这里当成了一个城市的街心花园。宝石山不高,也并不特别,山的高度仅有78米。不过山体为富含氧化铁的火成岩,呈赭红色,日照下会熠熠发光,因此被得到了宝石山的名字。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新西湖十景的评选中,宝石山以“宝石流霞”的景致,获选殊荣。
在半山腰的时候,第一个到达的经典是宝石山东边的保俶塔。这座蔚然挺秀的宝塔,塔身较为纤细,放佛一个窈窕美女亭亭玉立。所以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女"之说.。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保俶塔极为独特,以在中国古塔中并不常见的造型直指苍穹。

塔尖极为独特的保俶塔
经过保俶塔,仍可一路向上继续攀登宝石山。尽管从山体来看宝石山略显平凡,但山上有几处观赏西湖景色的绝佳位置。在离保俶塔几百米处,穿过一个一线天般的石头缝隙,便可到达一个火山岩堆积而成的平台。这里被一些驴友成为“外星陨石”。站在上面,便可获得俯瞰西湖的绝佳视角。整个西子湖的水面,以及湖外围的城市都映入眼帘。环视一周,从烟雾中的雷峰塔,一直到湖东岸参差有致的现代楼宇,再到视角最西处的保俶塔,山脊、古建和现代的城市连为一体,形成了错落而迷人的天际线,放佛人与上天对话的语言,让人动容。

在绵绵细雨中,山、水、城完美的融为一体,像极了一副水墨画。
这里视角和景致,一扫之前在西湖边捕捉美景而不得的失望。带给人真切和的深入的感触,不得不赞同当地人所说的西湖美景是“晴不如雨”,也让人默念苏轼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西湖远处的山丘和建筑,若隐若现的隐于雨雾之中,再加上周遭的群山起伏,以及被雨水冲刷的发亮的七萋萋草木,更是尽显出这座千年古城的千媚百娇。当年的白蛇和许仙,就是这样的环境下,唱出一段千古绝唱。天水一色沉浸于霏霏春雨之中,站在山巅,在细雨中颇有羽化登仙之感。

雨雾杭州城 烟水西子湖
绝大多数游客都是沿西湖游走一圈。而如果要俯瞰整个西湖,游客也大多选择西湖边的孤山、雷峰塔,以及南部的玉皇山上的城隍阁。和这些收取门票,并且游人如织的景点不同,宝石山不仅没有门票,也略显小众,到这里的游客着实不多。但这里却能获得俯瞰西湖的绝佳景色,哪怕是在阴雨天,在湖畔观景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在这里依然能获得欣赏西湖的绝佳体验。
后来又阅读了一些宝石山的资料,才发现这里不仅是绝佳观景之地,同样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除了保俶塔,宝石山还有来凤亭、寿星石等众多古迹名胜。而旁边的葛岭,则是葛洪炼丹之地,保存有葛仙庵、流丹谷等历史遗迹。
在雨中登宝石山看西湖,的确是这次旅行中的意外之喜。回想以往的旅行经历,发现在旅行的过程中,常常是那些并没有事先计划,随意到达的地方,带给人最大的乐趣。自己的不少很好的照片,都不是刻意到某个地方拍摄的,而是无意中的惊鸿一瞥。这种不期而遇的感觉,就是“那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的奇妙感觉吧。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未知和不确定的美。只是这一次,最美的西子湖,让这种“偶遇”更加美妙。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