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 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 谁见金丝弄晴昼? 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 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洞仙歌·江南腊尽》 该词通篇咏柳,借柳喻人,以含蓄婉曲的手法和饱含感情的笔调,借娜娜多姿、落寞失时的垂柳,流露了作者对姿丽命蹇、才高数奇的女性深切的同情与赞美。全章用象征法写柳,词人笔下那婀娜多姿、落寞失意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姿丽命蹇的佳人。词中句句写垂柳,却句句是写佳人。读罢全词,一位品格清淑而命运多舛的少女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读者面前。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下片则是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只有东风的吹拂,才可消愁释怨,使蛾眉般的弯弯柳叶,得以应时舒展。吹拂杨柳的东风,自然很易得,只要春天一到,东风也便有了;而在那封建社会,那些美丽而清高的女子,她们的东风又在哪里呢?是否会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呢?这似乎完全是一种命运,一种机遇。 命运和机遇自然永远是人生的“天机”,似乎一切都命中注定,似乎又一切不可捉摸。但“机遇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主观的努力,持续的奋进,虽不可改变命运,但当机遇来临之际,却往往可以牢牢把握,可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更充分的体现。 所以,每当落寞或困窘之时,情绪的消极,万万不可持续,如果也如那“无个事、一成消瘦”,最终也会落得个“尽日无人”关注的萧条和冷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