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苏轼64:对酒卷帘邀明月

 江山携手 2016-05-24

读苏轼64:对酒卷帘邀明月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在润州时(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把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得如此之分明,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却不见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

  下片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寂寞中,本想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妻子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娥在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

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是因为政治理想不能实现而孤寂苦闷;苏轼托妻子之口“对酒卷帘邀明月”,表达夫妻之间的相互思念与无限寂寞;现实生活中,或许你我也有挑起窗帘,或走到阳台,或走向户外,大概也是孤寂、苦闷、抑郁等情愫泛滥于怀吧。此时,可能会闷闷不乐,但偶尔能够如此,又何尝不是一种生命体验呢,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或许就是一种幸福。

网络有语:一大早被闹钟吵醒,说明还活着;不得不从被窝里爬起来上班,说明没有失业;收到一些短信,或吃饭聚聚,说明还有朋友想咱;听别人的话有时刺耳,说明还有人注意你;衣服越来越紧,说明吃得还算营养;总想出国去看看,说明生活还有追求;很想休息但没批准,说明还有一定位置离不开你;看了这个文字还能发出会心的微笑,说明你是快乐幸福的。

如果再补上一两句,还可以这么想:时常卷帘邀明月,说明心中总还有惦记的人;需要溜达来排忧,说明你总有一颗年轻的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