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苏轼69:真彩凤,独不鸣

 江山携手 2016-05-24

读苏轼69:真彩凤,独不鸣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此词是根据唐朝韩愈写音乐的名作《听颖师弹琴》改写的,大约作于公元1087年(元二年)苏轼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

  词句从开头到下片的“一落百寻轻”均写音乐。

乐声初发,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在亲昵地窃窃私语,谈爱说恨,卿卿我我,往复不已。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仿佛是泪水和着琴声。突然之间,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镇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渐渐地,又回到和缓,似乎在回首遥望那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乐曲极尽缥缈幽远之致。

接下来便如同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颤着宛转错杂的啁哳之声,唯独彩凤不鸣。瞬息间高音突起,曲折而上,曲调转向艰涩,好像走进悬崖峭璧之中,脚登手攀,前行一寸,也要花费很大气力。正在步履维艰之际,音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

最后五句,则是从听者心情的激动,反映出成功的弹奏所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弹者技艺之高,能兴风作雨;听者胸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音响之撼人,不仅使人坐立不宁,而且简直难以禁受,只有推开琴手,独自归去,由于连连泣下,再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

“真彩凤,独不鸣”,可以理解为沉默是金,用俗话说: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或是满罐子荡不响,半罐子响叮当。很多时候吸引别人的并不是高谈阔论,也不是口若悬河,而是有着真正的内涵素质。

赞美琴声如鸟鸣,而不鸣的彩凤应当无须表现的,也是无法表现的,那么,苏轼在这里说“真彩凤,独不鸣”,又是为何呢?这应当是一个疑点。但从苏轼独立特行的个性以及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来看,这只高贵的“彩凤”自然是暗喻其本人了,而不鸣叫则是表达自己仁则保身的一种处世哲学。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修炼成一只有真才实学、有过硬本领“真彩凤”,,应当是许多人共同心愿,同时还应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机遇来临之际,唱响云霄,一飞冲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