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作者:河南 梁新杰一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总有那么一道或几道题是有些考生心中永远的痛,究其原因,无非是这一道或几道题总是不能得满分,甚至追求一个高分都很难,主观衔接题便是这样一道题。调研考生的答题情况,这道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拟写的内容不符合语境,二是遗漏要素,三是衔接不紧密。从主观衔接题的本质特性分析,这道题要求考生根据语段的具体内容拟写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准确、连贯、得体等。 一般情况下,解答这道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把握语段意思,二是分析空格前后文,三是根据空格前后文语句的句式特征等拟写语句。 接下来,我们以安徽皖西高中教学联盟2016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的主观衔接题为例,简要介绍如何通过三步来解答主观衔接题。 【典例】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感冒服药期间,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重复用药。①________,很容易造成某些成分服用量超出安全限额。感冒有时会伴有发热、疼痛的症状,②________ ,于是便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这是十分有害的。须知感冒的治疗本身需要一定的过程,而许多感冒药、退烧药和止痛药中都有扑热息痛的效用。如果同时使用两种感冒药或同时吃退烧药和止痛药,③________ ,导致急性肝损伤,严重时会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第一步,把握语段意思,明确填写方向。 主观衔接题要求在具体的语境里填写语段中空缺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做题过程中首先把握语段的整体意思,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所填写内容的具体方向。 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可以从分析语段每一句话的意思入手,然后归纳概括。文段的第一句,表述的内容是感冒患者要注意不能重复用药;第二句的后半句写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第三句,写感冒时会出现的不同症状并指出同时用两种或以上的感冒药是有害的;第四句,写感冒治疗需要一个过程,同时交代许多感冒药都有扑热息痛的效用;最后一句,写同时使用两种感冒药或者同时吃退烧药和止痛药带来的危害。 由此可以看出,语段的整体意思是感冒时不能同时吃两种或两种以上治疗感冒的药物,否则,就容易造成肝损伤、肝衰竭甚至死亡。 第二步,分析横线前后内容,确定填写要素。 确定了语段的整体意思,就明确了空格处需要填写的大致内容,但这样做还不能够明确空格处要填写的具体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接着分析空格前后的内容。这里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空格前后的语句表述的具体意思,二是语句表述的主体。 比如第一个空格,空格前主要表述的是感冒服药期间不要重复用药,空格后的内容是重复用药容易造成某些成分的服用量超出安全限额,那么从空格前后的内容可以推断出,空格处的内容是第一句的反方面,即讲“重复用药”的问题;第二个空格,空格前的内容写感冒时会出现的症状,空格后的内容写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是有害的,由此推断,空格处的内容应该与感冒患者的某种心理有关,即想让感冒尽快好起来;第三个空格,空格前的内容是很多治疗感冒的药物有扑热息痛的效用,感冒患者如果同时吃两种这样的药物,空格后的内容是会带来很大的危害,由此推断,空格处的内容应该与扑热息痛的量有关。 同时,我们也要分析空格前后表述的主体,一般情况下,空格中语句的表述主体要与空格前后的表述主体相一致。根据之前的分析,我们很容易能够明确前两个空格拟写内容的表述主体都是 “患者”。 第三步,关注语句特点,确定填写内容。 把握了填写语句的要素和表述的主体后,就能够确定空格中需要填写的主要内容,但这不是结果,因为“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等方面的要求,还需要把握填写在空格中的语句的特点,比如单句的句式特点或者复句的关系等。 比如第一个空格,从空格前文表述的主体“患感冒的人”以及空格后的“容易造成某些成分服用量超出安全限额”等内容,可以判断出要写的语句的主要内容是“同时服用几种感冒药”,再通过语句关系判断,这句话是假设复句,那么填写的内容应该为“如果同时服用几种感冒药”。第二个空格,从前后文分析,空格的内容应该与“患者急于快速康复”有关,再从语段的意思分析,这个内容还要加上限制性的词语“有的”,即“有的患者急于快速康复”。第三个空格,根据前后文分析,空格的内容应该与“过量摄入有扑热息痛效用的药”有关,再从表述的对象和句式特点分析,空格要填写的内容是“那么会造成扑热息痛的成分摄入过量”。 【答案】 ①如果同时服用几种感冒药 ②有的患者(病人)急于尽快康复 ③那么会造成扑热息痛的成分摄入过量 当然,有了好的方法技巧并不是说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我们还需要用一些练习来强化这种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在高考语文主观衔接题中夺得高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