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hD养成记| 环境这么功利,你为啥还这么认真搞科研?

 绝尘2012 2016-05-24



撰文 | Xenia Schmalz 
翻译 | 谭坤



不久前我在推特上看到一张表格,列举了成为优秀的科研人和成功的“圈里人”的矛盾之处:

来源:@SciPubLab/Twitter

我真不知道做这张表格的人是在讽刺还是在给真诚的建议。它读来像讽刺;但让人伤心的是,当我拿它和我迄今为止的学术生涯作对照的时候,却没觉得这有任何夸张。

通往“优秀的学者”和“成功的圈里人”的道路似乎有些共同之处,但这只发生在学术系统的激励机制更看重研究的质量、而非数量和诱惑力的地方。举两个例子吧:慕尼黑大学心理系近期发表声明,将来在做有关雇佣的决定时,他们会把申请人对开放科学的贡献纳入考虑;在我这个领域,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在审阅含小样本的稿件时会更加严格,最终这会在整体上提高统计功效和研究的信息价值。关于如何支持更多优秀的研究,以增加科学成果的可靠性的讨论也层出不穷;乐观者指出,激励机制正在以一种空前的速度越变越好。

然而在现阶段,这种激励机制的改变似乎还没有惠及处于早期职业生涯的研究者们。这是非常不幸的,因为这些改变对这些人特别重要。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拥有短期合约,因此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选择:要优秀,还是要成功?科研圈的激励机制虽然有所改善,但发表论文的压力还是每日相伴。有一次我和一位潜在的雇主交流,他最先向我提出的几个问题中,就包含了我的论文发表记录。一个好心肠,也很支持我的资深同事严肃地问我有没有在发表文章。面对我愤世嫉俗的回答,他的回应是 “呃,我一直在被拒。”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需要发表很多论文,才能和同事们竞争经费和工作机会。据我所知,所有助学金或奖学金都是以论文数量,而非优秀的科学实践为标准来分配的。如果上层的评价机制以现在的趋势继续改变,这必将会有所改观,但是,由于合约期太短,当现在的博士和博士后需要工作的时候,这一改变还不大可能让他们受益。

在现有情况下,我决定退一步,思考从长远来看什么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至少此时此刻,一个人肯定不能同时做到“成功”和“优秀”。

要成为表格里定义的那种“优秀科研人”,你需要做周密的实验计划,可能要测试几百个被试者(在我的领域,通常每个个体需30分钟的测试时间),仔细分析数据,然后进行后续实验来理清不够清楚的部分,等等等等。在你准备一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的同时(特别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同行至少可以发表五篇随意的研究了。

一切还是要归结为:作为一个人,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当然想在职业上成功,但是我也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科研人。我之所以选择我的职业(虽然经历了一些起起伏伏,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是因为我发现,寻找和拼接真理的拼图、了解世界如何运作的工作是如此有趣。但是,如果要全力去做一个成功的学者,我就与这样的理想背道而驰了。换句话说,当我选择我的职业时,我没有想要参与一个肮脏的游戏:出卖自己、拍人马屁,发表我自己都不相信的结果。

我还是会选择成为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即使很可能在博后合约到期后就不得不离开科研界,我也不愿投身到违背自己的原则和理想的行动中去。现在,我希望继续自己的科研事业,至少目前我的工作依然有趣和有意义到不可思议——同时不违背我的理想。这是我最终的结论,于是我决定写下我将要遵循的准则:


(一)将研究的决定性价值最大化


设计马虎的实验会浪费参与者、合作者、审稿人和我自己的时间。在最糟糕的情况下,这样的研究最终可能因为实验结果无法解释而无法发表;而最好的情况可能是,研究者让“P值黑客”包装一下结果,然后发表。这样是不能产出好科学的。为了将获得有意义的结果的几率最大化,我将在计划、实施和发表试验时遵循以下的原则:


○ 审慎对待科学范式:操作方法真的可行么?如果拿不准,就进行预实验,并将其包含在后续论文或预登记报告中。

○ 认真对待统计问题:我预期的效应量(effect size)应该是多少?是否无论实验结果如何,我都有足够的样本量来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 在检测某个特定的假说时进行预注册,清晰地标注所有探索式分析。

○ 公开资料、数据和分析:我有 Open Science Framework 的账号,上面有我所有进行中的项目的材料、数据和分析。任何人都可以重复或查证我的研究。如果发现我的错误,他们就可以对错误的部分进行更正,而我将从中学习。

○ 主动跟进完善实验和统计方法的文献,只有这样,我才能保证自己做研究计划和分析的时候拥有足够的信息。

○ 站在怀疑者的角度检视自己的研究,如果不能让自己相信研究结果的正当性,就不提交论文。如果自己不能确定,把论文交给一个严格的同事审阅。


(二)和他人交流


○ 对已有的研究结果(合理地)存疑;

○ 根据其研究质量,以及他们对不同研究的态度——是支持优秀的科学还是成功的科学,来选择合作者(我认为这二者是息息相关的);

○ 不匿名审稿:关于某次被拒稿,我有一段美好的经历。其中一位审稿人给了负面意见并署了名。他指出了一个可能引起混淆的地方,而这几乎毁了这篇论文。知道了他的身份,我得以联系他,继续讨论这个问题,然后我设计出了更新更好的试验,也对一些理论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当审阅论文时,像作者索要材料和数据。这是“主动公开同行评议倡议书” Peer Reviewers’ Openness Initiative)的部分内容,而我已签署了这份倡议书。


(三)平衡工作和生活


读了Jacob Jolij.的博客后,我决定增加这部分内容。长时间的工作也许能增加发表论文的数量,但不代表就能产出优异的科学,并且还会损害一个人的健康(就像我在一些朋友和同事身上看到的那样)。尽管我非常享受研究工作,但与亲朋好友共处,花一些时间在爱好上也十分重要。最后是我的一些解决方案。

○ 工作时间不摸鱼,不上脸书和推特。每天半天关闭互联网(例如不查邮件,因为它会引诱你查看脸书)。白天完成了所有的工作,我就不会为休息时间不工作而感到愧疚。

○ 减少非工作时间查邮件的次数。早餐时不查邮件。

○ 周末不工作,除非你真的真的特别想工作(有时的确如此)。

我应该说至今为止,我在科研上的经历还是正面的居多;幸运的是,我与一群鼓励优秀的科学和为人正直的人一起工作。这可能是我对未来保持乐观的原因:我希望向着优秀的科学而努力,并把自己的职业进展建立在工作质量之上。

原文链接:
https://www./blog/good-scientist-or-successful-academic-you-cant-be-both


            排版:阿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