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杜甫 杜甫是唐代与李白齐名的大诗人,与当时的很多诗人、艺术家一样,他也在诗篇中铭刻了大明宫的辉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经济空前发达的时代,无数遗留下的诗篇、壁画艺术、绘画和数不尽的文人雅士是亘古前所未有的,可见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华侨被称为“唐人”,华人聚居的地方被称作“唐人街”,唐朝的一切,带给国人的美好想象超过了任何一个时代。 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原是唐太宗为太上皇李渊修建的夏宫,营建工程在第二年因李渊驾崩而停工,直到高宗时期因李治染病,原来的太极宫不适宜居住,便重启大明宫的修建工程,曾用名蓬莱宫、含元宫。从唐高宗起,大明宫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达两百多年,唐代国力强盛为世界之最,吸引了世界各地万国来朝,长安城的城市设计和管理是世界上先进、最繁华的,至今日本京都保存有仿照长安的建筑,连韩国大名鼎鼎的景福宫也是如此,其中的翘楚,便是坐落于中轴线上的皇城-大明宫。1957年,在西安北侧的龙首原陆续发现了众多的台基遗址,足足相当于4.5个紫禁城的大小,经考证这是大明宫的遗址,且直到今日,大明宫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仍未停止。 (图)故宫 据史料记载及发掘研究成果,跟现存的紫禁城一样,大明宫中轴线上是用于处理政务的三大殿:含元殿、宣政殿及紫宸殿,规格严整,恢弘大气,比明清故宫紫禁城的总面积还大几倍,在国人的印象中紫禁城已经大得可以了,可在比它早千年的秦汉、唐代,宫殿建筑以“非壮丽无以重威”为原则,建于高高的台基之上,随着历代都城的规划,皇室宫殿越来越小,毕竟,政治需要才是首位的,中国的宫殿在建造时并不以“美观”作标准。 大明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瑰丽的宫殿,除了前朝的三大殿,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麟德殿—-迄今唐氏建筑中形体组合最复杂的建筑群。作为皇室举行宴会的娱乐场所,它位于大明宫太液池(西的高地上,主体建筑左右各有一座方形和矩形高台,台上有体量较小的建筑,各以弧形飞桥与大殿上层相连,错落高低地结合在一起,以小衬大,形式空前绝后,壮丽无比。现在看到的紫禁城是由木建筑群为主,虽然威严壮丽,却没有湖光山色,花草掩映的园林来得赏心悦目,大明宫建筑兼具雄伟错落及山水园林之美,波光粼粼的太液池位于三大殿以北,中央筑有三个小岛,称为“蓬莱岛”,波光盈盈,湖光山色的映衬下犹如蓬莱仙境。想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奇花异草、波光粼粼围绕的麟德殿踏歌起舞,言笑晏晏,这是大明宫最后的辉煌。 大明宫历经两百多年,二十几位帝王在此主宰着中国最强盛王朝的命运。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已是千疮百孔,至唐僖宗时屡遭兵火,长安城的居民在惨无人道的兵荒马乱之际被迫逃离家园,大明宫屡次遭到毁灭性破坏,最终于公元896年彻底沦为废墟,长安城和大明宫一样,逃不掉被废弃的命运,渐渐湮没在无情的朝代更迭中,大明宫徒留些许残垣台基,中国古建筑史上的奇迹只能从史书中领略一二了。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 这首杜甫的名作是他亲眼目睹长安城沦陷后写的,笔触哀伤,以景喻人,对于王朝更替,此等情境司空见惯,对中国文化,则又是一场无法挽回的浩劫。 原标题:大唐遗梦:世上无双的大明宫 *作者:小k,鱼羊秘史特邀作者,85后文艺女青年,梦想诗和远方,爱一切美好事物,爱好多得数不完,曾立志做考古学家和作家。 |
|
来自: 东方竹马 > 《社科政教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