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同学打,小女孩说了这么一句话,让人掉下了眼泪

 龙在天中 2016-05-24

文 | 风铎

最近,我身边一位母亲十分苦恼,她告诉我她的女儿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桌的欺负。女儿的同桌经常骑在女儿身上打她,而女儿却不敢反抗。女儿每天回来都说在学校里过得并不开心,几次提出想让妈妈去和老师说,换个位置,远离这个老是欺负她的同桌。这位妈妈也确实找过老师几次,无奈老师并没有给女儿安排新的座位。

我问她,为什么你的女儿不敢反抗?这位母亲告诉我说,她的女儿觉得自己是班上最弱小的,谁都打不过。为此,她还送女儿去练习跆拳道,鼓励她在受到欺负的时候能够打回去。无奈一直没什么效果,女儿也一直受到欺负。

我想,大概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苦恼。孩子在学校里受到欺负,不敢反抗,只能回来和父母倾诉。父母爱子心切,可能会去求助于老师,更有些偏激些的父母,还会直接出面替孩子“解决”麻烦。

然而这些都并不是很好的解决办法。父母固然可以找老师寻求帮助,但是老师能帮一次两次,不太可能次次都帮。就如同刚才说到的这个例子,就算老师真的给她的女儿调了座位,就能保证她不再受到别的同学的欺负吗?换来的新同桌,也可能比之前那个还要恶劣,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而有些偏激的家长则会采取替孩子出面的方式,则更加不可取。孩子之间有独特的相处方式,大人往往不能全面理解孩子间矛盾产生的原因,冒然插手,极有可能影响孩子今后和朋友的相处之道。

若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受到同学的“欺负”,作为家长,可以先想想其原因是什么。就如同刚刚提到的这个例子,这位母亲的女儿在学校里遭到同桌欺负,明明学了跆拳道,却不敢反抗。这里说到了一个关键的地方,这个孩子之所以不反抗,是因为“不敢”,而不是“不能”。那么孩子为什么不敢,她在怕什么?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做出回答,并找到解决之法。

很多时候,家长的言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遇到事情时的判断。我想大概很多家长都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用自己作为成人,已经形成的世界观,去告诉孩子一些自己认为应该注意的事情。比如,学校里欺负人的都是坏孩子,他们很凶,我们不要和他们玩耍;或者,如果有人打你,骂你,就是在欺负你,你要告诉老师或者告诉爸爸妈妈;再或者,遇到比你强壮的坏孩子打你,你就赶紧跑远,去寻求帮助,不要正面反抗以免受到伤害;或者干脆直接告诉子女,打架的都是坏孩子,大人们是不喜欢坏孩子的……

这些说法并没有什么错误的地方,但是它们却在很多时候影响到孩子在遭遇欺负时,所作出的决定。

刚刚提到的那位母亲,她也许在教育女儿的时候,说出了类似的话。她告诉她的孩子,打人的孩子就是在欺负人,所以当她女儿的同桌骑在她身上的时候,她觉得自己被欺负了,从而把自己摆在一个“被欺负的弱者”的角度上,本能的感受到了害怕。如果父母没有表达出类似的观点,孩子可能会觉得这只是同龄人之间的一场玩闹,不害怕,就不会不开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会自在很多。

孩子天生能够感知父母的喜好,他们会本能地采取父母喜欢的方式,去处理自己遭遇到的事情。对孩子来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新的,与同龄人的相处之道也是新的。他们的一切感知,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父母的引导。若是父母给孩子的认知,是“被打了就是被欺负了”,以及“被欺负了要告诉爸妈,你自己应付不来”,那么即使在孩子还没有遭到欺负之前,他就已经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有可能被欺负,且没有反抗能力”的弱者。而这并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养成。

我们可以同理孩子,但毕竟我们不再是孩子,我们不可能理解孩子的心理,也不可能理解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方式。作为父母,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一些我们接受不了的行为,首先放下自己的判断。因为一旦你有了这个判断,你就会带着这个观点去了解情况,要么是在能量上向孩子传递了这个结果,要么是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这个结果上,而忽略了这个结果之外其他的细节

同样是挨打,另外一个妈妈分享的案例出乎我们大人的想象。

一次课堂上一个学员分享这么一个案例。一个小男孩总是打一个同班的小女孩,小女孩的妈妈很生气,问这个小女孩为什么不还手,小女孩说:“妈妈,你知道吗?XX的爸爸经常打他,他其实很难受的,并且我知道,XX打我并没有用力。”我知道你很苦,我懂你,我知道你打我是因为你只会用这种方式处理自己的情绪。并且我也知道,你的这个“打”,也包含着你的爱。

“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小孩子这种同理心、这种天生的大爱,是我们成年后花很多钱、上很多课试图追求来的。在孩子身上,天生的就有这种品质,但是我们大人不懂,却要让孩子学我们,不要“吃亏”。

你只看到了表相,孩子处在事件中,更接近真相。

你是你,孩子是孩子;你的想法是你的想法,不是孩子的想法

回到开头的案例中,作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好忌用自己作为成年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去处理孩子之间的事情。要协助孩子养成一个中立完好的人格,使孩子既不认为自己应该用欺负他人来突出自己,也不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如此,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关于更多和亲子沟通的话题,可以参加5月份心泉成长风铎老师精心打造的《合一父母》第九期微课堂。

主题:亲子沟通+丰盛教练 导师:风铎+雁行

授课形式:微信群每周一次每次两个小时共八次

时间:2016年5月30号

报名:加微信海燕13906169099

少潆13162058822

编后语:这是心泉成长免费微课堂一对一互动中的实时问答,由雁行老师和风铎老师实时在线互动,每周一次。如果你有育儿、夫妻关系、或者人生中遇到的困惑,欢迎添加微信海燕13906169099或少潆13162058822入群互动。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1.孩子玩手机停不下来怎么办?--风铎老师互动答疑整理

2.的成长从我愿意“看见”开始

3.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那么你对孩子的爱呢?

4.当我开始聆听自己的感受时,我开始懂得自己、懂得别人

5.让别人快乐不是你的事

6.请不要拿别人的经验来养育自家的孩子

7.孩子不愿意坚持自己兴趣爱好该怎么办?

8.如果他不是你的老公,你会怎样对他?

9.父母如何转化自己的情绪

10.孩子有情绪怎么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