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剪纸应用上的分类14.人生礼仪类剪纸

 常州赵虹 2016-05-25

    第九章 剪纸的分类

    第二节 剪纸应用上的分类

      14. 人生礼仪类剪纸

    人生礼仪类剪纸,是我们今天仍然使用的少数几种剪纸类型之一,有:(1)婚嫁  (礼花、喜花、绣样、陪嫁压箱底秘戏图) ;(2)生育  (礼花、朝三旗) ;(3)寿诞  (窗花、礼花) ;(4)送终  (服饰、寿材、供品)

 

(1) 婚嫁

a. 刺绣花样

  刺绣花样是刺绣的粉本,是刺绣施针换色的依据。自古以来,剪纸在服饰上应用不仅门类多,而且其在服饰中的功能作用和装饰效果也让人赞不绝口,作为刺绣的第一步,先用薄白纸剪成所需的各式影像形态的纹样,贴到待绣的底料上,再依样用色彩和针法把绣线铺排到绣样上,而绣花样被绣线覆盖,表现出客观自然物象的艺术形象来。

  尽管刺绣花样始终服务于刺绣,兼顾着刺绣的功用和工艺特点,但其自身又具备了相对独立的审美地位,刺绣花样的题材实际上就是刺绣的题材,好的花样才能绣出好的刺绣品,只有选对刺绣花样,刺绣作品才具备完美的特征,所以绣花妇女熟悉刺绣的工艺特点和服饰,日用品的装饰部位,具备丰富的刺绣经验,在剪刺绣花样时,技艺非常熟练,用剪如同用笔,甚至强于用笔。一般两三张纸叠在一起,用纸捻固定或用线钉牢,右手持剪左手拿纸,运剪方向不变,转动纸张,一幅精美的刺绣样,一会儿就剪出来。也有对称和二方连续的图案,则先把纸张对折或连续对折,然后再剪,专业性的刺绣花艺人多是男性。为了提高效率,通常会采用刻纸的工艺。

刺绣花样在形式上不等于窗花剪纸,虽然其造型与窗花同属平面化、投影化的特征,因为刺绣花样的造型优劣直接关系到刺绣品的好坏,需要依样施针,所以在剪刺绣花样时,表现出针法、变幻绣线的效果,会用暗剪、虚线来处理。刺绣花样是适合纹样,虽然用于裙子、桌围、门帘以及上衣的散花有较大的自由,就其实际,也属装饰部位的适合。对于大多数刺绣花样来说,主要是刺绣小品。像鞋花

[转载]剪纸应用上的分类 <wbr> <wbr>14. <wbr>人生礼仪类剪纸
                 (刺绣鞋帮样  胶东)
肚兜花、围嘴花、帽花、领花、袖口花、枕顶花

[转载]剪纸应用上的分类 <wbr> <wbr>14. <wbr>人生礼仪类剪纸
                         (扁刺绣枕花样  胶东)
袜底花、香包、钱袋、荷包、眼镜盒、扇子套、钥匙套、名片夹、剪子套等等,都采用适合纹样。

b. 陪嫁的秘戏剪纸

     做为女红艺术的剪纸,表现性爱主题的平台,唯一可行的途径是以“秘戏剪纸”藏于陪嫁箱中。秘戏又称“春宫图”,是指以男女交合为题材的绘画,秘戏剪纸是典型的性文化和生殖文化崇拜。

      古人说:“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对于中国古代女性来说,性、情的禁锢使妇女将性爱看做生殖繁衍的途径而淡化两性愉悦的价值,生殖的需求几乎压倒一切的需求。她们的观念是“为后也,非为色也。”由此,中国女性的基本生存观念,一是生存,二是繁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没有子嗣,被视为女性的耻辱。秘戏图早在汉代即已出现,《汉书》载:“坐画屋男女裸交合,置酒请诸父姐妹饮,令仰视画。”里面说的男女裸交合,就是秘戏图。明代之后,秘戏图特别流行。古人对女子不孕而“断了香火”的忧虑很看重,所以在女儿出嫁时剪几幅秘戏剪纸,买几卷秘戏画作为陪嫁,放在箱子底下。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民间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很少走出家门,以严守妇德,更不能与男性交谈论性。到了出嫁日,母亲则将几幅“箱底剪纸”藏于嫁妆中,以启新婚夫妇之性知识。借生殖崇拜观念来表达对生命繁衍不息的寄托。文人士大夫往往会在藏书中,夹上几幅秘戏剪纸,一来把玩,二来拒火。不会有人将这类剪纸贴于窗户之上,以为大耻。

[转载]剪纸应用上的分类 <wbr> <wbr>14. <wbr>人生礼仪类剪纸
                 (秘戏图 莱州)

  这类的秘戏剪纸,不会将男女性爱生活赤裸裸地描绘出来,她们会以男女儿童赤裸相戏,或男女着衣,行为非常亲昵的,称为“暗春宫”。与绘画秘戏图相比,秘戏剪纸中以浪漫、寓意而具有如《素女经》所言,秘戏剪纸寄寓“男欲求女,女欲求男。情意合同,俱有悦心。”的本能观念。暗春宫比较含蓄,着重于男女心理的刻画,显得更为含蓄而富有遐想,对情爱的渴求更具理想化的意境,秘戏剪纸非常之少,在莱州有少量发现。

 c. 礼花·喜花

      剪纸艺术的品类很多,南方基本不贴窗花,但是婚俗活动中用的剪纸却不少。婚礼剪纸叫礼花、喜花,有的也叫吉祥花、嫁妆花和喜字花。其形式以喜气洋洋的气氛出现在婚俗的各种场合。

      婚娶是中国民俗活动中极为隆重的仪式,人们普遍认为是人生中一件大事。婚嫁“六礼”中,从纳彩到迎亲,送聘回礼等活动都离不开糕点、糖果、首饰、聘金、猪头、猪腿、猪肉等。这些礼品,必须装饰剪纸礼花或喜花。如猪肉饰鸳鸯肉花,糕点饰糕点花……烘托出欢乐喜庆的气氛。喜花剪纸采用的是适合纹样,装点什么样的礼品,就剪什么样的礼花贴放在礼品上。如饽饽花

[转载]剪纸应用上的分类 <wbr> <wbr>14. <wbr>人生礼仪类剪纸
              (饽饽花(福寿双全 必定如意 连生贵子 事事如意) 胶东)
糕饼花、糖果花、猪头花、鸡花、鱼花等等。山东东平,新房的炕上铺着新买的席子,席大炕小,半铺半竖地倚在墙壁上。竖起的席子用大红剪纸装饰起来,看上去格外喜庆,当中贴一幅大“席中花”,四角贴“席角花”。当地送嫁习俗,必有一对面盆,盆底盖有“喜鹊登枝”剪纸,里面装的香皂盒、粉盒、镜子上都装饰剪纸,    相互映衬的极有精神。婚礼仪式的剪纸,流行最广泛,花样最繁多的还要数喜字。  无论贫富女出嫁,新娘   有几台嫁妆,为增添新婚喜悦气氛,件件嫁妆上都要附上一件象征吉祥的剪纸“嫁妆花”。常人春在《红白喜事·旧京婚丧礼俗》中说:“喜字是民间的吉祥图符。习惯上,双喜字用于娶亲,单喜字用于嫁女。所有的嫁妆上都贴上红色剪纸形式的喜字,甚至天地桌上当做香炉的木斗上也要贴个喜字”。 

[转载]剪纸应用上的分类 <wbr> <wbr>14. <wbr>人生礼仪类剪纸
               (喜 吴昇平)

 

 (2) 寿诞

    寿礼中的剪纸,重点是窗花和寿堂。滇西北丽江、永胜、洱源地区的纳西族祝寿用的福寿花最有特色,以寿字为母题的装饰变形,配上蝙蝠、回纹、花草或组合纹。常见的像双寿、蝉(长)寿、五福捧寿等折叠剪成团花。纳西族有敬老、爱老的习俗,给老人庆寿时,妇女们用红纸剪制寿花悬于室内,在形式上具有喜庆的效果,表达了晚辈的孝敬之心。

      祝寿时的“寿窗花”多是女儿的贡献,有的剪“老寿星”,大家都熟悉的光头南极仙翁手捧仙桃祝寿。

[转载]剪纸应用上的分类 <wbr> <wbr>14. <wbr>人生礼仪类剪纸
               (五子拜寿 栖霞)
有的剪“猫蝶图”,猫蝶谐音“耄耋”,指高寿的意思。人们将猫与蝶凑合在一起,为老人祝寿,自然有长命百岁的吉意。

 

 (3) 送终

   服饰·寿材·供品

      丧俗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死者穿的衣服俗称“寿衣”,寿衣的一部分也是有剪纸参与。例如男人穿云头、圆寿纹鞋。女人穿的寿鞋上贴剪纸或绣荷花、小猫小狗,有民谣说:“小鬼小鬼你别拉,奶奶脚底大莲花。”

[转载]剪纸应用上的分类 <wbr> <wbr>14. <wbr>人生礼仪类剪纸
                 (送老鞋样 胶东)

      丧俗礼仪活动中多用白、黑、黄、蓝、金色剪纸,含有阴冷、肃穆、玄秘的含义,如丧幡用白纸剪成幡状物,有的在上面加黄色的幡头或蓝纸花。剪纸丧幡与佛教有关,唐代佛教中的持幡“引路菩萨”,便是起指引灵魂道路的作用。

      棺材,俗称“寿器”、“寿材”。棺材要用剪纸作装饰,俗称“寿材花”。寿材花用金箔纸剪成,男用青龙戏珠,女用凤戏牡丹,更少不了“五福捧寿”。 

[转载]剪纸应用上的分类 <wbr> <wbr>14. <wbr>人生礼仪类剪纸
                  (纸扎花样 胶东)
装饰起来很像一件艺术品,人们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达哀思的。

     过去说“看殡不怕殡大”,什么意思呢?看的是“纸活”。纸活即纸扎,纸扎离不开剪纸,灵前七件:碑、楼子、轿、马、童男、童女和箱,这是最起码的烧活,每一件都有剪纸作装饰。大家族出大殡时,用纸扎戏出,一出数人,取材于当地人们喜闻乐见的戏曲中最精彩的一幕。扎上几十出戏,再加女儿送的,摆在一起,一条街巷放不下。从审美的角度看,这不啻是一场民间剪纸的展览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