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省城归来话“乡亲”

 乐书斋222 2016-05-25


五一小长假,女儿家进新居,要我们去过几天。妻有过眩晕,不能乘车,我自前往。虽然好多年没去南京了,但我还是不想离家一天。一是天天遛它喂它逗它的小狗拴住了我的心;再怕吃不惯,电话中妻嘱咐女儿:“你爸爱吃青的,多弄菜给他吃。”还怕住不惯,对长居乡村散漫惯了的我,感觉条件越好,拘束越多。

女儿家的新居在浦口的香鸢美颂小区,离长江大桥不远,四周学校、超市、医院、公园、幼儿园、菜市场等一应俱全。名字美得无法理解,保安守门,持卡进出。一幢幢楼房中西合璧,庄重典雅。花园比比皆是,景色美不胜收。

一进新居,除了感觉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气息,觉得还是与我的生活习惯有所抵触:乘电梯要纠结那短暂的心发眩、头发胀,吃的还是不如居家的粗茶淡饭来得自由。晚上,大人孩子起码要10点后上床。我比较排斥抽水马桶,早上,我都早起到小区外如厕。

一号下午在长江边走走,看看大桥,望望轮船,又到津浦铁路的南京老火车站转转。二号下雨,上上网,睡睡觉。三号下午,我有个曾跟我念过书的小老乡,转业后在南京市文化新闻广电出版传媒集团任职,他安排我参观六朝博物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江南织造博物馆和总统府。有专门解说员为我们父女两讲解。晚上在南林大设家宴款待,有老乡及几十年未见的老同学作陪。席间,乡音乡情乡俗浓浓,乡亲拉近了相互间的距离。

在南京的粗粗浏览中,感觉其美丽奢华,方便有序等一切都是用金钱铺设打造起来的。这人口密集的现代都市,仅市政管理就不易了。在与园林工人攀谈中得知,小区花园的一草一木一石,高矮粗细大小种类,都得按图施工,马虎不得。早上,看见那些头戴安全帽,一边吃着煎饼裹油条,一边行色匆匆往工地赶的农民工,不禁心生敬意:他们用那粗糙而灵巧的双手,为城市的建设与美化做出了默默奉献。

这奢华的南京城真不是我呆的地方,即便是亲生女儿家也不如自己家舒适自由。这也应验了“金家银家不如自穷家”的俗话。任凭他们怎么挽留也不行。四号早上乘坐7点班车回家,中途电话告诉妻,中午到家吃饭。11点到县城,立马花50元打的到家。

也就离家三四天时间,到家却感觉什么都像久违了的新鲜:小狗亲狂得在你身边上蹿下跳,哼哼唧唧;大鸡小鸡一个个像不认识似的伸着脖子望着你;门前的小麦好像变色不少,康乃馨好像开的格外艳丽,金银花好像香气更浓。习惯于田园生活的我,打心眼里觉得,还是乡村养人啊!

虽说这是草根贱民少进取缺远见的感慨,但我依然认为: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在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方便就医、就学、就业等社会服务功能基础上,始终要保留乡村富饶美丽特色。要知道,像比我等更不习惯宾馆式生活,顽固留念田园生活的大有人在。如果全国到处都是清一色的城市,乡,还有亲可言吗?少小离家的游子还有乡亲可念、乡愁可思吗?若千里迢迢回乡,展现在眼前的只是遍野庄稼,缺失了民居与鸡鸣犬吠、牛羊满地的田园牧歌景色,该是怎样的一种惆怅与落寞啊?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要让村民全部市民化是不切实际的。保住乡村,留住乡愁,让农民在自由散漫的环境下快乐地经营土地,供养城市;城市反哺农村,让城里的人来农村休闲,聆听万籁,静观风雨,仰望星空,欣赏大自然。采农家菜,做农家饭,尽享节奏舒缓的田园生活,感知民风民俗与浓浓的乡情。这不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城乡互补互享的、理想和谐的生活画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