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赵雁君讲书法

 昵称10853521 2016-05-25

听赵雁君讲书法

(2011-07-09 09:16:38)

7 月7日。昨接通知,知省书协赵雁君先生来讲课,于8时30分准时到画院。一看人颇多,以老年人为主,活到老,学到老,值得尊敬。

赵先生讲的题目是《书法创作和展览》,分两部分,一为创作和展览,一为创作和临摹。应该说讲的都是常识,说常识并无贬低赵先生讲课质量的意思,更多的时候常识是最有用的。赵先生对展览于书法促进之功十分认同。一个普通的书法爱好者参加展览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水平。且以现身说法,生动详实。我们都知道赵先生就是从参展得奖起步的。赵先生说参展首先是对自己的挑战,不能为参展而参展,明天截稿今天就写一张送出去了。要有明确的目标,预设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并为之而努力。否则还不如不参加。现代书展的特点是“好色”,重视形式特点,但赵认为形式要为书写服务。制作,比如写小字的用册页拼接装裱成立轴,就算写错了一张也可以把写错的那张重写,而不必整个作品重写。写小字的多,因为大字能写好的少。要参展必须注意几个要点:

1。要提前准备,及早写,确定目标后至少一天临摹一天创作,不要机械重复。

2。不是所有的文字内容都能成为书法创作的对象,文字内容至少要有三分之一以上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

3。作品要有字眼(就如文章的文眼),而且应该安排在作品悬挂后的视平线上方。

4.同样的水平,写小字占便宜,因为评委要拿起来看,过得去的就进初选了。

5.要把尺幅尽量写足,规定不超过8尺整张,你写个4尺对开一定没戏(这个先前真不知道)。小楷除外。

另外写到一定水平,能不能进展和获奖和运气有关,入展和获奖不能说哪个水平更高些,只是在这次评选中获奖的运气好些罢了。他还否认了评选中的暗箱操作的说法,说是十分公开、公正的。

下半场,赵先生讲了创作和临摹。临摹是学习的起点,也是终生的学习手段,许多大家终其一生,不少间断。同时也要有气度接受新的形式,王羲之在当时也就是新体,孙过庭评“古质而今妍”就是明证。学习书法需要临摹是没有异议的,但有的人机械临摹没多大价值。举例有人临兰亭白又八通,但最后一通和第一通并无差别,那又为什么要写那么多次,全是无用功。在选好帖子后,第二次临写应该解决第一次没做好的问题,不停地对照、改进。这样的临摹才有意义和价值。学习的过程要从“线——字——字组——行——篇”,这里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字组,好多学习者直接把学到的单字组成作品,就容易产生气韵不畅的弊病。这点认识我在宁波的一位书友那里得到过启发,所以深有同感。特别讲到读帖应该细致入微,观察笔触的不同,同一个笔画如果全都雷同就是大忌。技法上的学习只要方法得法是可以解决的,当代人没多少差别(距离),如果写到一定的阶段觉得写不下去了,可能还会觉得退步,其实这正说明你的眼界提高了,正是产生质的飞跃的潜机。每个成功者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同时也说明这时候你的素养不够了,需要上下求索,需要充电了。

到门口时碰到几个认识的友人,小谈了一会儿,进场时只能坐到靠后几排了。赵先生略带绍兴口音的普通话很容易听。可会场的纪律不怎么好,末排的讲话声有段时间真不小,好似从老年大学过来的。全场手机声也此起彼伏,有个前排的接电话的声音盖过了讲课者。陈主席大概忍无可忍,回头厉声斥曰:到外头开。赵先生反倒觉得不好意思,连声说:“没事,没事。”

关于赵雁君先生,个人也有点慧眼识珠的小得意。十余年前,一老同学问我欲送人书画,浙江可选谁?我说若是讲升值潜力,可选赵君。记得当时小城里赵先生一副四尺对开也就千余元足矣。至于现在润例几何倒也没去关心过。但赵先生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虽然近年来的变法令我有些看不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