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官眼中的景中村】“梵音”之梵

 江海报览 2016-05-25
等下一个天亮
与相约

编者按:相传当年梵村曾遭遇大旱,村民请来了一位法师为他们祈雨,法师要求村民,身穿白衣,和他一起念阿弥陀佛三天,三天后村民的精神感动了上天,降下甘霖,因为当时梵声四震,所以梵村得名。

2011

大学毕业来到景区,到现在已经第四个年头了,我也已经从一名懵懂少女晋升为人母,在梵村的这些个年头里,体会到的不仅仅是工作带给我的历练与成长,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照拂。

农居
梵村亦称范村、范浦。北邻“云栖竹径”、“梅坞春早”,东南为之江度假区及宋城。梵村地处十里梅坞茶文化休闲一条街延伸段。

整个村落青山环抱,幽谷滴翠,绿茶飘香,宜人的环境为茶树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一片片茶园,一层层茶山形成独具魅力的茶乡风光。
村道
鸟瞰梵村,薄雾似纱,粉墙黛瓦,茶香飘溢,整座山村似诗如画。无论季节如何更替,我最喜欢的独数群山环抱下的梅灵路。

    它素来四季风景如画,享有“杭州空气最清新的马路”和“最适合兜风的一条路”的美誉,而梵村正是坐落于梅灵路的南端,这里除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美景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之外,更多地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当代词学泰斗夏承焘先生上世纪30年代执教于之江大学时,某日与朋友骑着骏马沿江岸山道一直到达古范浦即今梵村,赋诗有云:“此是宋贤高吟路,马头山色倍宜诗。”
    梵村在清代有江声草堂、范庄等胜迹,名人辈出。清钱塘文人金志章所作《春日忆江声草堂》写道:“屋外清江屋后田,绿阴弥望树横川;棕鞋桐帽吟帆处。惭负莺时与笋天。


    松粉飘花近石窗,藤衣垂蔓过鱼矼;暖风更忆纤纤麦,绿遍高田四十双。” “江声草堂”为金志章所建,堂里种有松梅修竹,环境幽雅。


多色的梵村
    金志章为人性闲旷,常邀朋唤友至此吟诗作画,当时的杭州名人厉鹗、翟灏等均是其座上客。“落日挂帆去,背人飞鹳鹅。风烟秋半净。江水晚来波。渔浦山争出,樟亭树忽过。寻源意飘荡。一听越乡歌。”旧人往昔,在厉鹗的《晚渡》中亦可见一斑。而范庄据考证,南依钱塘江,北靠五云山麓,地处九溪与转塘之间,就在今天的梵村。大江之水流经钱塘地面有三折,最大一折就在梵村。
    梵村村民多以种茶和农家乐为生,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携上三五好友,来梅灵路骑骑单车,去茶山散散步,到饭点了就到我们的农家茶楼小撮一顿。日下桂树旁,吃吃村民自己种的新鲜采摘的蔬菜,品尝他们自家养的鸡做成的土鸡煲,还有比这更快活惬意的吗?

文案:梵村  杨洁
排版:王婧丽
审核:马宇
西湖去哪儿
ywj_xuj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