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晓林:从曾巩传世墨迹《局事帖》再谈收藏

 昵称LKk4A 2016-05-25

从曾巩传世墨迹《局事帖》再谈收藏

刘晓林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彪炳文坛。他的《局事帖》仅有124字,也是其惟一的传世墨宝。在中国嘉德2016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专场中,曾巩的《局事帖》以1.3亿元起拍,1.8亿元落槌,最终以2.07亿元成交。相关资料记载:《局事帖》是曾巩62岁那年写给同乡故人的一封信,共124字,距今已有936年。曾被历史上多位名人收藏,并经徐邦达考证著录于《古书画过眼要录:津隋唐五代宋书法》。早在20年前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夫妇以50.85万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451.91万元)竞得该藏品。第二次出现在2009年11月北京保利秋拍“尤伦斯夫妇藏重要中国书画”专场中,这幅估价为1200万-1800万元的《局事帖》,最终拍出了1.0864亿元,成为第一件破亿元的中国书法作品。

于收藏而言,除了艺术品本身的实际“质量”外,有哪些因素还在制约着其综合的价值?或者说,艺术品收藏需要注意什么?如下:

1、收藏不仅在于作品的真假
许许多多的收藏者把作品的真作为首要的条件,尤其是当代社会的人们更是千方百计通过影照等方式来佐证是否是赝品?真假果然那么重要吗?九天居士认为,至少要分两类情况来具体分析:A、收藏一般艺术工作者(包括名家)的作品,当以“好”作为最重要的考虑要素,其次才是真。一些笔会活动上的作品,真又何用?!B、收藏大家、大师的作品,真是最基本的要素。在真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精妙、孤绝等。同一个作者的作品,普通的真迹与孤绝之作在艺术价值上存在着天壤之别。

体裁的稀缺性、表达的独特性以及存世的唯一性等,这些综合决定了一件作品是否可以获得收藏者的最大认可。齐白石所画的《苍蝇》,因其体裁的稀缺性使得在20几年前就达到了每平尺近600万元。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因表达的独特性(包括所达到的高度)使得其成为国宝。曾巩的《局事帖》,存世的唯一性使得其在字字千金。

2、综合学养对作品价值的影响
于中国书画而言,仅仅写写画画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在文学、哲学、美学等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决定了其作品的“气质”。进而,导致了其“灵魂”是否存在?生命力是否久远?有些人认为综合学养好的作者创作的可归入文人书画,其他可以忽略综合学养而把技法、功力、面貌等作为衡量作品优劣的主要因素。事实上,艺术家自身如果没有优秀的综合学养,其作品很难达到“书外寻书”、“画外寻画”!也就是说,“文人书画”也只是强调的结果——它存在于我们自我定义的一切书画(楷书、篆书、行书、草书、工笔、写意、山水、花鸟、人物等)里面。它比“非文人书画”在情感的注入与渗透上更为突出,更为强烈。因此更能调动人们灵魂深处的东西,从而引起欣赏者的共鸣或共振。真正的文人书画向世人阐释了杰出的艺术品绝不是仅为表现或再现人类生活、自然万物的真实存在,它是解释创作者所思的最好载体。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其综合学养不需论证。《局事帖》散发着大文人的风采、渗透着大学问的气息,哪里是寻常书画家可以比肩的?


3、流传有序对古代作品的重要性
古代的作品,因年代久远而造成了评真假的难度。在鉴赏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对作品的优劣比较容易判断——优不同于真、劣未必就是假。因此,流传有序对古代作品的重要性非常之大。
曾巩的《局事帖》曾经何良俊、项元汴、安仪周、王芑孙、曾燠、费念慈、许源来、张珩、张文魁等收藏,并经徐邦达考证和著录于《古书画过眼要录:津隋唐五代宋书法》,朱家溍编写进《历代著录法书目》。 此外,《局事帖》也曾是解放后我国第一代书画鉴定大师、泰斗张葱玉先生的的旧藏。

收藏若交友,既有形式之交,也有灵魂之交。前者,只要自己觉得可以接受即可。后者,必须与对方要有足够的了解——在主观、客观条件具备的条件下,揽入自己的怀抱,以至永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