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终年105岁。得知这个消息,十点君又想起了那句拉丁文:
这句拉丁文翻译过来是:昔日的玫瑰仅存芳名,陪伴我们的只有赤裸的名字。 它被用在艾柯的《玫瑰之名》的最后,对应的诗句是“Stat rosa pristina nomine”,第一朵玫瑰的名字,揭示了一切。意思是说,只要有了玫瑰这个名字,哪怕世界上根本没有玫瑰,或者玫瑰不再存在,玫瑰也依然存在,这一点不能被改变。 此时,用这句话送别应该在恰当不过。 当然,我知道,此刻你们已经刷了足够的朋友圈,点了足够多的蜡烛,看了足够多的杨绛语录,念了足够多的悼词。不过还是容我啰嗦一句——杨绛真的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位能用先生称呼的女性了。 请不要小瞧 “先生”这个称呼,它放在女人身上,带着浓郁的民国知识分子的味道。与普通男人也能称其为先生不同,能称为“先生”的女人都是不普通的,只有拥有大学问,器识高爽,风骨魁奇的才女方能驾驭。 十分惭愧和无地自容地说,杨绛的著作十点君读的甚少,她建造的空中花园中,唯一比较熟悉的也就是那本暮年之作《我们仨》。边读边抹眼泪并非重点,重点是各种寻常小事她都能讲得温文尔雅,风度翩翩,谦逊且不疾不徐地接近真知,合上书,明白人家是真真正正的超脱。 如今斯人已逝,她的墓志铭上绝不会是“她的光辉照亮了一个黑暗的角落”之类,也不会是雅静一点的“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人生苦短,欢愉有时,能把“香草美人”当作精神尺度,如道德律令般的做一个谦谦君子的人实在太少,女子就更凤毛麟角了。如果说,愚钝如十点君这般,还能从杨绛先生那里有所领悟的话,那便是——真正重要的是活得令自己尊重。 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说,他去俄国拜访了托尔斯泰的墓地,穿过羊肠小道,在林间,看到墓地上既没有墓碑,也没有名字,只有一块方形土丘,上面覆盖着青草。这就是伟大的俄罗斯的灵魂的归宿。以前没觉得托尔斯泰怎么样,《战争与和平》写得那么闷,根本读不下去。直到读了他的《忏悔录》,突然受了十万暴击。怎么说呢?长了见识了。一个人,肉体凡胎,凡夫俗子,真的可以活得近乎神圣。 好多事,高尚、干净、智慧非凡,我们常常不信,不屑一顾,以为都是扯淡呢。其实是没见过。茨威格见过,他说,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中,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我不知道杨绛先生的墓志铭上会写些什么,但至少,我想杨绛先生一定见过茨威格之所见,俯仰天地之间,取诸怀抱,与托尔斯泰和茨威格总有一些相似。 但愿先生的原则与风范长存。 华章一世梦,百年明月心 浮名犹似三更梦,幻影无非百岁春 下面,十点君把杨绛103岁生日时 单向街书店出品的 《10个我们永远也成不了杨绛的原因》 分享给各位,盼你我皆有所思 ▼ 1.我们没有像杨绛那样生在知识分子世家,父亲又在美国、日本留学,又有文武双全担任京师高等建厂厅长和《申报》主笔的经历。 2.我们没上过传说中数一数二的振华女中、清华,就算花很多钱去上私立学校,但应试教育还是离过去那种中西融汇又不丢传统的教育水平差太远了。 3.我们都习惯了依靠美妆和PS来包装自己,却不能一键得来杨绛学贯中西、浑身散发的诗书锻造的气质。 4.我们不敢理直气壮地做一个文学青年,担心钱途不好,但又没有像杨绛那样干一行爱一行,戏剧、散文、小说、译作无不涉及。 5.杨绛没有娇小姐习性,为了给家里省钱自己动手做煤球。这对于习惯了享受物质便利的我们来说是很难想象的,不然你试试今天别开空调了? 6.我们没有办法想象自己是不是有勇气,为了帮爱人洗白,要在千人大会上挨批斗。坚守真相还是屈服于强权,对于离开了文革时期的我们仍然是需要做出选择的问题。 7.我们没有超人的学习天赋,没法做到为了翻译《堂吉诃德》,专门学习西班牙语,还是国内第一个介绍这本书的译者,更别提她103岁还在创作。而我们连博客都不写了,呵呵。 8.杨绛始终以赤子之心看人生,说过像“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样牛逼闪闪的话。这在物质消费的今天已经难以再现,首先那帮锤子手机粉是不会同意的。 9.杨绛始终跟人群是非保持距离,而我们这些高度依赖信息交换和社交媒体的人,一天不在朋友圈点100个zan都不算完成任务。 10.杨绛这么牛,还是甘愿成为钱钟书背后的女人,晚年悉心服侍他,炖汤挑刺……而我们现代女性则越来越偏向于追求个人发展、喜欢叫外卖,而且就算我们想站在谁的背后也不行,因为世界上已经没有钱钟书了。 by 单向街书店 最后的最后,请不要在留言里点蜡烛,不要写“大师”、“女神”,不要说什么“一个时代结束了”。杨绛先生用一生来做学问,对于这样一个饱含大智慧的大家,写那些无聊的句子毫无意义。如果真的尊重或者喜欢他,那么径直去读她的作品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