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警惕!贫血导致仔猪腹泻和母猪繁殖力下降,推荐一个补血方案

 zhangyin小可爱 2016-05-25


导读

猪群贫血曾经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困扰我国养猪业非常严重的问题,当时我国刚刚引进美国的养猪模式,从传统的土圈养年猪转变成农业产业化周管理快速养殖。猪群的生长速度成倍增加,营养水平跟不上生长速度。出生仔猪在0-3周体重增长6-7倍4-10周体重增长4倍左右,血液中的营养缺乏导致贫血成为了当时很严重的问题。



  
        

一、母猪贫血症的危害

        

贫血的母猪,肌肉收缩无力,产程延长;仔猪脐带断裂,母猪却无力产出,造成死产发生;且死产的比例比正常母猪高出三倍。母猪贫血会使产程过长,难产、死产多,泌乳少、发情异常、难配种。免疫力、抗病力低,易发各种疾病。

        

二、仔猪贫血


1.仔猪贫血危害:仔猪营养性贫血是指5~35日龄的哺乳仔猪缺铁和脂溶性维生素所致的一种营养性贫血。多发于秋、冬、早春季节,对猪的生长发育危害严重。本病在一些地区有群发性,由于缺铁、VA、VD、VE 、硒或对铁需求量大而供应不足,影响仔猪体内血红蛋白的生成,红细胞的数量减少,发生缺铁性贫血。另外,母猪及仔猪饲料中缺乏钴、铜、蛋白质等也可发生贫血。缺乏铜和铁的区别是,缺铁时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而缺铜时红细胞数减少。


2.仔猪贫血表现:一般在5~35日龄发病,精神沉郁,离群伏卧,食欲减退,营养不良,极度消瘦,耳静脉不显露。可视黏膜苍白,轻度黄染。被毛逆立,呼吸加快,心跳加速,体温不高。消瘦的仔猪周期性出现下痢与便秘。另一类型的仔猪则不见消瘦,外观上可能较肥胖,且生长发育较快,2~5周龄时,可在运动中突然死亡。

  

当时通过行业内专家研究发现:出生仔猪体内约储备有40毫克造血营养物质,在0-35天阶段每天约消耗7毫克,每头仔猪每天从母乳中摄入2毫克左右,母猪哺乳期每天通过母乳流失造血素营养25-35毫克。母猪和仔猪造血营养不足成为了当时产业化养猪的拦路石。

      

三、专家建议


1.仔猪:在1-3日龄第一次补充针剂铁剂和VE,同时口服葡萄糖2ml; 15-17日龄第二次补充铁剂和VE 。

  

2.母猪:生产时注射铁剂5毫升 ,断奶时注射铁剂5毫升, 哺乳母猪料添加5%的秘鲁鱼粉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 


该方案有效的控制住了母猪群贫血问题,让我国养猪业产业化集约化得到极大发展。笔者在2003年在武汉天种公司实习时当时天种产房就是使用的这套补血方案,后来笔者参加工作后十余年在生产一线一直恪守该方案不动摇。很少见到猪群中有贫血的案例,有极个别发病导致的贫血猪只在补血后也很快恢复了。

      

四、笔者诊断


在2015湖北某猪场因为保育猪腹泻的问题请笔者去做生产环节评估,当时该场保育4-6周龄的仔猪,总是零星反复腹泻消瘦,发病所占比例在10%-15%,这种现象在猪场持续时间超过一年。我进场观察了3天,查阅两年的生产数据 、用药方案剂量、抗体检测报告。场长一直在旁边说青岛XX的圆环苗不行,要打意大利XXX的,老板就说疫苗成本太高,承受不了。我解剖的症状皮肤及可视黏膜苍白,肌肉颜色变淡,心脏扩散,肝脏肿大且有脂肪变性,肌肉淡红色,血液较稀薄,胸腹腔内可能有液体,肺水肿或发生炎性病变,肾实质变性,看上去是贫血。难以理解,现在补血方案这么完善还有这么大规模贫血。

      

五、笔者补血方案


在诊断完后当时建议该场保育舍4-5周龄的仔猪补注补血剂2毫升/头,整场的补血方案改为:哺乳仔猪1-3日龄1毫升,14-17日龄2毫升;母猪产后当天5毫升,断奶5毫升。

      

六、结果


10天后该场的保育仔猪腹泻在配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得到极大改善,15天后抗体检测 蓝耳和圆环的整齐度都极大提高。注射青岛XX圆环的猪群抗体合格率比意大利XXX的还稍微高一点,这说明该场根本不是疫苗问题而是典型的猪群贫血。

  

笔者通过后续了解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国的猪群补血方案在很多小场新场变成了不科学的,只在仔猪出生3天补1-2ml。这种方案只能保护哺乳仔猪前期,完全无法保护保育仔猪,母猪的补血也不做。这就是典型的猪场管理不到位,只管产房不出事,不管其他部门生产成绩。

  

产房是猪场承上启下的核心,许多工作都是为了下一个环节而作的。如果只管产房不为下个环节做预先工作,导致整个猪场环节出错,最后恶果还是要回到产房的。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补血方案, 就是希望能引起同行的重视,不忽视贫血给猪群带来的危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