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历史:4种题型+8种评价方法+7种史观+6点史料学+4阶段资本主义经济+3次科技革命比较研究

 wnqhope 2016-05-25

高考历史4种题型+8种评价方法+7种史观+6点史料学+4阶段资本主义经济+3次科技革命比较研究

文综宋老师(微信号:13523091072)


高考历史主观性试题4种题型以及应对策略

(一)抽取有效信息题

1)这类试题是送分题,但是学生往往不能得满分,原因是学生没有把材料和图示中的所有信息全部列举出来,而且没有对所列信息所反映的本质答出来。

2)这类试题的应对策略是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通过图示中的图例、注记以及图示的变化趋势和特点,逐条列举出答案,然后概括现象背后反映的实质

(二)考察基本知识点试题

需要学生熟悉教材上的基本知识点,诸如中共八大的内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伽利略的贡献、黄宗羲的观点、中国不同时期土地改革的内容、英国圈地运动的内容、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中西方内阁的不同、中国监察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谏议制度的发展历程,均田制和屯田制的不同之处等

(三)启示类试题

1)经济方面的启示:

一般从哲学方法论方面回答,诸如经济发展要符合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力标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政治方面的启示:

政治民主化,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创造条件,民主的推进要符合国情,循序渐进

3)文化方面的启示:

唱响主旋律,文化是多样的,继承优良传统,兼收并取,求同存异,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四)评价类试题

1)第一种评价方法:

坚持矛盾分析法,诸如全面的观点(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2)第二种评价方法:

坚持联系的观点,分析与历史事件相关的背景、经过、发展高潮、影响等,进而对历史事件展开系统全面的分析

3)第三种评价方法:

坚持发展的观点,要把历史事件放到历史长河中分析,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衡量昨天的历史事件,承认其历史价值以及影响

4)第四种评价方法:

坚持生产力标准,评价历史事件的影响,要看其是否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5)第五种评价方法:

坚持唯物史观,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积极作用

6)第六种评价方法:

先破后立

7)第七种评价方法:

史论结合

8)第八种评价方法:

论点+论据

(如需详细咨询高考政史地文综学习,请添加文综宋老师微信:13523091072)


历史学习中的七种主要史观

(一)近代化史观

①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

②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

③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

④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例如:运用近代化史观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1)政治上: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由专制向民主过渡。

(2)经济上:大力倡导实业救国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创造条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过渡。

(3)思想上:倡导民主、共和、自由、博爱,开启了民智

(4)生活上:辛亥革命倡导不缠足、不裹足、不跪拜,人们的社会生活日趋现代化

(二)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例如:运用全球史观分析世界市场形成的历程

(1)第一步:15世纪前后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海外贸易和争夺殖民地,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2)第二步: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国家在全球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第三步:19C20C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世界基本上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三)文明史观

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②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

③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例如:运用文明史观分析古希腊文明发展历程

(1)物质文明:古希腊创造了世界上领先的物质文明,诸如:

(2)政治文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发展起来,成年男性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3)精神文明:轴心时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大力倡导重视人的价值,哲学思想不断得到发展

(四)社会史观

①概念:

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②社会问题的核心:

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例如:运用社会史观分析中国近代以来衣食住行的发展历程

(1)衣:从长袍马褂到西装,再到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

(2)食: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讲究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健康

(3)住:从传统平房到宽敞楼房

(4)行:新时代代替旧时代,从马车到汽车

(五)唯物史观

①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②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⑤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

⑥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例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决定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

(2)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3)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在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六)生态史观

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

例如:运用生态史观分析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历史

(1)采猎文明时代   

(2)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    

(3)后工业化时代

(七)革命史观

革命战争。

例如:运用革命史观分析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原因

(1)依靠亿万人民群众的推动力

(2)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方法之一,是实现社会发展的质变

(3)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如需详细咨询高考政史地文综学习,请添加文综宋老师微信:13523091072)


6点史料学

(一)一般分法

①实物史料: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②文献(文字)史料:

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文集日记等。

③口述史料:

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

④图片、影像史料:

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二)据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

①第一手史料:

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影像史料,真实的口述史料,部分文献史料。

②第二手史料:

文献史料,口述史料,部分图片、影像史料

(三)据史料载体划分

①实物史料

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用以探讨当时人的生活、及观念等等。这类的史料,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②文献史料

A.史书:

距离要研究的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史书,是研究当时的重要史料,例如《汉书》之于汉代历史,《通典》对于唐代制度的历史。明清的地方志对各地区历史的研究等。

B.档案文书类:

尤其对政治史及社会史研究颇有帮助。例如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户籍资料、唐代的法律条文、明清档案、南京国民政府的档案等。

C.思想或学术著作:

反映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学术的发展。如由《孟子》中可看到战国时代人的思想观念,借由《黄帝内经》可了解中国古代人的医学以及对人的身体的认识。《皇朝经世文篇》反映了清代人的政治社会思想以及政治社会上的问题等等。

D.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的内容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如从《世说新语》看六朝人的思想及生活,由元杂剧看元代人的观念及生活,从《金瓶梅》观察晚明文化及生活。

E.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

包括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薄、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

F.报刊杂志:

为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纸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

(四)获取史料的途径

(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

(2)采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

(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五)影响史学观点的因素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时代的局限性等

(六)坚持的方法或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

(2)坚持正确的史学观

 (如需详细咨询高考政史地文综学习,请添加文综宋老师微信:13523091072)
4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

(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

(1)主要生产组织形式为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有两大类: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

分散的手工工场是较为低级的形式,在经济学上也称之为简单协作。

集中的手工工场是以手工业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是从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过渡的准备阶段。

(2)这一时期比较盛行的经济思想是重商主义,它适应了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3)典型事件之一:开辟新航路

原因

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②社会根源: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

③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切断了东西方传统商路。

④宗教原因: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条件

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地理知识的进步;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指南针的应用。

经过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

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影响

①经济上:

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

其次引起了西欧的价格革命,即大量金银等贵金属从美洲流向欧洲,引起物价上涨,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②政治上:

环球航行的开辟,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洲、非洲和美洲人民带来了殖民奴役。

③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角度看,它使人类活动的舞台由大陆转向海洋,改变了世界各区域文明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从而标志着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世界的最早起步。从文明交汇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欧、美三大文明的汇合和交往。

(4)典型事件之二: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补充:三角贸易和东印度公司发展历程

A.主要指17-19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欧美商人以廉价工业品(枪支等)运到非洲换取奴隶,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生产原料(金银,工业原料),制成商品再运到非洲以换取奴隶的循环贸易活动。因其贸易涉及欧、美、非三洲,故称。

B.东印度公司始建于1600年。最初,英国人主要是利用东印度公司作生意,慢慢地, 东印度公司就成了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了。1833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对中国的贸易垄断权。这样, 东印度公司不得不走向破产的道路。东印度公司的破产不是偶然的,其原因有三:

首先,公司职员贪污走私成风,使公司总收入锐减。

其次,因公司对印度人民的横征暴敛,造成印度人民不断起义。而公司要镇压起 义,就需大笔开支。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公司限于重重危机之中。

再次,东印度公司是商业垄断资本的代表,而工业资本在英国迅速发展壮大,商业资本逐渐失去了它往日的地位。这一点,也是公司垮台的最主要原因。

1858年,东印度公司被英国政府正式取消,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印度。东印度公 司就象一位衰老的老人,当它用尽毕生精力为英国聚敛到足够的财富之后,便被一脚踢开了。

(二)蒸汽时代(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后期):

1)工厂制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工厂出现了。

2)自由主义

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一书,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任何人都有权通过合法手段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政府应该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充当一个谦虚的警察,维持秩序和保护财产;保护性关税也应该一律予以废除。

3)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条件

资本: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聚了丰厚的资本

劳动力:英国的圈地运动提供了大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力

补充:英国的土地政策

A.背景:15世纪末叶、16世纪初叶,欧洲直通印度新航线的开通和美洲大陆的发现,以及环球航行的成功,使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

B.类型:

第一种:小块零散土地的集中;

第二种:对公荒地的圈占;

第三种:议会圈地;

第四种:打破租约的圈地

③技术: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聚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

④市场:

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商品销售量随之增加,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

(4)法国工业革命进程缓慢的原因

中小企业多、企业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技术);

中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劳动力缺乏,市场也不景气(劳动力、市场);

补充:法国的土地政策

A.雅各宾派把逃亡贵族土地分成小块出售,购地款在10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地按当地人口分配;无条件地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面临严峻的内外危机,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成为打击封建势力和争取农民支持以挽救革命的重要手段。

C.雅各宾派1793年颁布法令,逃亡贵族的土地一律没收,分配或低价卖给农民。贵族地主在最近200年内从农村公社中夺占的一切土地,应当归还农民,不分性别、年龄,按人口进行分配。这样,数十万农民成为小块土地所有者,还无条件废除了一切封建义务。

D.土地分成小块,造成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存在,法国的工业革命缺乏大量自由劳动力,影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高利贷资本发达,工业资本相对缺乏(资本)。

(5)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①制度先进:

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

②殖民霸权: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争夺,于18世纪中期就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

③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

④经济政策:

英国政府全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工业发展。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商品输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自由竞争阶段

蒸汽时代

(三)电气时代(19世纪晚期至二战结束):

(1)原因

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2)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①电的广泛应用,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③化学工业的发展,

④科学技术也推动了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垄断组织

①垄断原因

生产和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垄断。

②垄断形式

垄断最初产生在流通领域,如卡特尔、辛迪加等垄断组织,后来又深入到生产领域,产生托拉斯等垄断组织。

③垄断的影响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资本输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垄断阶段

电气时代

(5)凯恩斯主义

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20世纪30年代,成为克服经济危机的重要经济思想。

(6)运用全球史观分析世界市场形成的三部曲

A.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联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B.19世纪中期,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国家大肆在全球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四)信息时代(二战后至今):

(1)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使得西方国家出现了“黄金时期”。  

黄金时代出现的原因是:

A.二战以后,人们渴望和平,反对战争,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B.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发展

C.就欧洲而言,受到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大力扶持,经济迅速得到恢复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促使经济快速发展

(2)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西方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形成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3)“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股份公司不断增加,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

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经营者革命”应运而生。

(4)建立“福利国家”

目的:

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影响:

①福利制度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②“福利国家”制度也有许多弊端,使一些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5)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①第三产业的兴起:

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

②新经济的出现: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6)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梳理

A.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私人垄断出现

B.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以后,由私人垄断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使得西方国家出现了“黄金时期”

D.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开始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形成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如需详细咨询高考政史地文综学习,请添加文综宋老师微信:13523091072)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四个阶段比较研究


①工场手工业时期

②蒸汽时代

③电气时代

④信息时代

时间段

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

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后期

19世纪晚期至二战结束

二战后至今

生产组织形式

手工工场

工厂制

垄断组织

高度信息化

对外贸易的方式

殖民扩张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混合经济以及经济贸易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

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私人和国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

盛行的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历史线索

新航路与殖民扩张

英法的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罗斯福新政

福利国家

历史影响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世界近代化进程加速

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并发展

全球一体化加深

题眼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四个时期,

重商主义注重财富的积累,

自由主义强调自由经营和贸易,

凯恩斯主义注重国家干预,

信息主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