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三字经·暑症》认识暑症、暑症的时方治疗

 为什么73 2016-05-26

《医学三字经·暑症》认识暑症、暑症的时方治疗

原创 2016-05-26 王心远讲述 王老師講座節選


今天我们学习《医学三字经·暑症》,学习完这篇以后,夏天的疾病该怎样治疗、怎样预防,就都清楚了,所以我们要为过夏天做准备,要学习暑症,暑症肯定是发生在夏天的病。

这一篇暑症,大家要充分重视,因为它不仅仅告诉我们怎样解决夏天的疾病,而且里面还蕴含着中医一个非常大的秘密,知道这个秘密的人不多,大家别以为《医学三字经》好像是入门书,其实涉及到很深刻的含义,涉及到中医很深奥的秘密,这个秘密是可以公开讲的,但是我们很多人不理解,所以把这个问题弄懂以后,很多问题就都能明白了,所以今天咱们就要学习暑症这一段。

暑症其实我之前讲过,在讲夏天常用的一些方剂的时候讲过,听过课的同学应该还能记得。中医有五种外感病,所谓“伤寒有五”,实际上就是五种外感病,这五种外感病大家一定要知道。

我们平时最容易得的感冒等疾病都是外感病。外感病一共有五种,这是中医最正规、最专业的说法。

五种外感病就是伤寒、中风、湿温、温病和中暍,中暍就是中暑,这是一个疾病的不同名称。

一、认识中暑

暑症在夏天是最容易得的病,一般来讲在立夏以后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疾病。

伤暑病,动静商简单地讲,中暑分为两种:一种叫阳暑,一种叫阴暑。

① 阳暑是因为日晒,在外面活动等原因而得的病。

② 阴暑就是纳凉、乘凉、贪凉过度了,在深宅大院或者是在空调房间里得的中暑,这种中暑就是阴暑。

所以先把中暑分为这两种情况便于大家掌握。

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因为动静就是阴阳,动为阳,静为阴,是从阴阳来分的。

(一)阳暑

动而得,热为殃烈日炎炎长途跋涉,比如我们在野外工作或者是旅行,病人中暑了,身热如焚,身上火烫火烫的,面垢,脸色特别不好,体倦,口渴,身体一点劲都没有,特别渴,老想喝水,脉洪而弱,脉摸着很洪大,像洪水一样,但是使劲按很弱,因为暑伤气阴,伤了正气,所以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得的才是阳暑,但是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少了。因为现在我们谁没事到太阳底下晒呢?那么建筑工人在太阳下施工,高温酷暑,但是建筑工人很少得中暑,为什么?因为他习惯了,所以阳暑现在是比较少的。但是2013年的夏天,得阳暑的人就不少,为什么?因为2013年的夏天是酷暑,温度太高了,躲都没处躲,邪气太盛,人避之不及,躲也躲不了,真正中阳暑的人很多,所以条件改善了不等于不得阳暑,因为你不可能永远待在空调房里。

1.阳暑怎么治疗?

六一散,白虎汤六一散是一个最浅显的方子,并且非常安全,大家可以预备六一散解暑!

六一散的成分就是两味药:滑石、甘草。滑石6份,甘草1份,每次大概吃9克,量也不大,药也平和。

为什么叫六一散?因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所以六一就是水的意思,暑热是火邪,水能克火,是这个意思,而且滑石和甘草的比例也是六比一。这两味药非常巧妙,滑石既能清热,又能利尿,还可以荡涤六腑之邪热,让热从小便而走。甘草调和药性,而且本身就是甘缓的药物,属土,冲和之性调和内外,甘草还能止渴生津,保元气,泄虚火,甘草这一味药就非常神奇。

还有一种叫益元散,就是在滑石、甘草里再加一味朱砂,量很小,朱砂镇心安神,暑热容易导致心神不宁。

(二)阴暑

静而得,起贪凉阴暑怎么得的?一般来说在深宅大院,在高厦深室里面贪凉得的。在古代没有空调,皇上可能有冰箱,就是一个木头做的箱子,里面放冰块。而老百姓用不起冰块,一般富贵人家房子很高、很阴凉,或者在水榭、凉亭,有凉风的地方乘乘凉,这样也容易得阴暑。何况我们现在条件特别好,我们有空调,所以更容易得阴暑。

实际上阴暑是什么呢?就是受了寒,暑为阳邪,只有阳暑才是真正的暑,阴暑实际就是夏天受了寒。

1.中了阴暑可以吃大顺散

阴暑的人出现受暑的症状也是非常复杂的,阴暑实际上就是受了寒,所以古人一般用一些热药,比如大顺散,大顺散里边尽是热药。为什么是热药?因为确实是受寒了。

2.阴暑之后出现霍乱,可以吃五苓散和理中汤

如果阴暑以后出现霍乱,霍乱就是挥霍缭乱、上吐下泻,这种病情在夏天很常见,夏天急诊室经常有这种病人。如果是这种情况,口渴可以吃五苓散,不渴吃理中汤。

所以这个阴暑和阳暑大家记住。

3.藿香正气不可用于中暑

有的同学提出来中暑用藿香正气,这个就要注意了,阴暑和阳暑的正确方子都不是藿香正气,藿香正气是另外一回事。

(1)藿香正气是治疗受四时不正之气

藿香正气是驱邪气的,不是专门用于夏天受暑的,藿香正气是可以用于四季的。它主要就是治疗人受不正之气,大家可以看看藿香正气的方子,里面都是一些温性的药物,治疗中暑是很不适合的。

夏天治疗霍乱,最主要的方子是理中汤。那么能吃藿香正气吗?不能!因为藿香正气不对,它不是治疗霍乱的。藿香正气是驱邪气的,它是正气,邪不压正,四季都可以用。

藿香正气对于寒湿病疗效比较好,因为它主要以温性的,温化寒湿的药为主。

中暑分阳暑、阴暑,这个和大家原来的理解不太一样,大家听了这课,起码要把中暑分成阴暑、阳暑,不要以为中暑都是阳邪,不要以为夏天受暑都是受了热邪、火邪,不能这样简单理解。这是中医正确的理论,如果你跟《医学三字经》的理解不一样的话,就要自己调整过来,这话不是随便讲的,因为这是根据中医传承讲的,《医学三字经》是中医最正规的书,如果你的理解不是这样的,那你只能调整自己了,因为这是中医最正确的思想。

4.暑跟一般的感冒如何鉴别?

恶寒相,热逾常中暑的这种恶寒特别严重,一般的感冒没这么严重。恶寒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怕冷。

一般的人阳虚怕冷,盖上被子就不冷了。但是恶寒这个症状,不管你如何添衣被还是怕冷,这才叫恶寒,恶就是厌恶,这个字一定要念恶(wù)寒,要是念恶(è)寒,就外行了。

中暑的发热,就是身上发热、发烧要比一般的外感病严重的多,中暑病人身上滚烫滚烫的,而且还特怕冷,病人虽然身上滚烫滚烫,但是病人的感觉往往不是身上热,他是身上冷得很,这是中暑的一个特殊表现。

心烦辨,切莫忘中暑患者心烦的症状比较突出,一般的感冒很少有心烦的,但是中暑一定有心烦的症状,因为它是暑热之邪,容易扰动心神,而且一般的外感病受了外邪之后,脉是偏盛的,不管是浮脉还是紧脉,脉都是偏盛的,因为有外邪,所以脉会出现一种比较强盛的表现,但是中暑的脉象是虚的。为什么?因为中暑伤了气阴,伤了正气了,所以即使中暑的脉是洪大的,但是如果你仔细按它,会发现脉是虚的。

(三)中暑常用的一些方剂

1.香薷饮

香薷饮有专长”:治疗中暑还有一个方子,也是经常常用的,就是香薷饮。香薷发汗、利水,为暑症之专药。香薷饮是很古老的一个方子,它发汗、利水,所以受了暑邪用的比较多。如果受暑以后出汗比较多,就不能用了。因为再发汗就容易伤阴了,所以香薷饮适用于中暑无汗的病人。

为什么香薷饮里面有扁豆这味药呢?主要是祛湿,因为暑必兼湿,暑邪往往间夹着湿邪。现在夏天的桑拿天比较多,所以夏天容易有湿邪。尤其到了农历六月份,就是中医说的长夏,这种桑拿天就特别明显,这个时候湿热之气能长养你,但是湿热之气也可以伤你,所以这个时候湿邪尤其盛。

2.大顺散

大顺散,从症方大顺散里面有干姜、肉桂这些热药,再加上杏仁、甘草,这个药这么热,夏天怎么还吃这个方子呢?大顺散就是夏天吃的,因为大顺散就是治疗阴暑的,就是治疗夏天贪凉受寒的,当然要用热药了。

3.生脉散

生脉散久服康”:还有一个方子也是夏天特别常用的,就是生脉散,同仁堂药店可以买到生脉饮口服液,原方就是生脉散,这是孙思邈《千金方》里面的方子。

生脉散就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用于治疗暑热之邪伤了元气,气阴两伤出现的气短、倦怠、口干、汗出较多。有的人就不爱过夏天,他对于夏天特别不舒服,特别没劲,出汗也多,气也有点短,这种人就适合吃生脉饮,早点吃这个药,能起到预防、调理作用,不让病的太厉害,但是这个方子是夏月长服之剂,不是治病的方子,真的病的厉害了,吃生脉散就有点晚了。这个方子比较平和,靠它治疗很重的病不太现实。它的名字叫生脉散,很多人误解这个方子,以为人要死了,快没有脉了,吃了这个方子脉就生起来了,这绝对是误解。所以,有人把这个方子改名叫“参麦散”,这样就免得误解。   

4.清暑益气汤

东垣法,防气伤李东垣先生对于夏天的暑伤元气,补益的方法很有研究,所以他有一个方子叫清暑益气汤,这个方子还是很高明的。

实际上夏天的这种湿热之邪伤人的元气,所以用这个方子既益气,又祛湿,还能升清阳,就是升清降浊。因为人一受湿就容易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我们还讲过王孟英先生的清暑益气汤,王孟英先生的这个方子益气养阴,也很适合现代人,在我的博客(新浪博客:道生堂主人)上有。

(1)李东垣开方的特点

清暑益气汤的药味很多:黄芪、人参、白朮、苍朮、青陈皮、麦冬、猪苓、黄柏、葛根、泽泻、神曲、炙甘草、五味子、升麻、当归身、姜枣,药味很多,李东垣先生的特点就是药味很多,但是他的药量很小,一般的药量都是三分,三分就是0.9g,最多的量就是两钱,就是6g,所以量很小,所以李东垣先生也不是开大方,他药味虽然多,但是药量小。

5.治疗中暑的偏方

上面都是常用方剂,大家要记住。还有很多简单的治疗中暑的方法。有一些人就是怕过夏天,他们夏天特别难受,只要一立秋就好多了。秋分以后,他们就没事了,实际上这些人特别容易受暑。

治疗中暑方法很多,民间也有很多验方,我们中医不排斥偏方,只要效果好都不排斥。

比如受了阳暑,用黄土、大蒜和水,取其清汤部分灌入即活。当然现在找这些没有被污染的黄土比较难,在农村可以,在城市里比较困难。

比如治疗夏天的上吐下泻,可以用陈皮五钱、藿香五钱,这是比较简单的方子。

还有伤暑,可以用扁豆叶捣汁服也治疗中暑。

还有夏天的干霍乱,也叫绞肠痧,是霍乱,但是既不吐又不泻,表现为肚子拧着疼,身上出冷汗。

(1)盐姜汤

我原来讲过一个案例:文革的时候,一位老先生白天刚被红卫兵批斗完,晚上请他出诊,红卫兵头头他妈得了病,就是夏天的干霍乱、绞肠痧,肚子绞疼、出冷汗,既不吐也不泻,疼的在地上打滚。老先生说不用去抓药,就你们家厨房里面的这些东西就能治好。用食盐加生姜,放锅里炒黑,然后拿水一煮,等病人喝下去一吐就好了!这位老先生怎么会知道这个方法呢?他也是看了些书才知道的,所以我们要知道,中医早就有这些方法,这个方法叫盐姜汤!

真正高明的大夫不见得开方!有时候就用厨房的这些东西也能治好病,所以中医叫验、便、廉。所以红卫兵从此不批斗这位老先生了,这位老先生就是施今墨的弟子,并不是民间的郎中,他是四大名医的传人,他不迂腐,因为那个情况下赶快急救,就是用厨房里面的这点东西把她救了,所以我们要学就要学这样的老先生的风范。所以我们并不排斥一些偏方、验方,但是我们要用医学理论来指导它。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