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者调查|七成孩子每天跟爸爸谈话不超过半小时,专家:父爱缺位会为孩子埋下“性格炸弹”

 昵称33712900 2016-05-26


  然而,不少爸爸也表达了自己的难处。“每天晚上加班到九、十点钟,周末还被老板喊去加班,公司事务、客户应酬,一个也少不了。我图什么?还不是为老婆孩子生活得更好一点?”不少网友调侃,周杰伦应该给爸爸们写首《爸爸很忙》,他们忙着工作忙着赚钱,在亲子教育中缺位。


  记者选取三所学校的三个班级进行抽查发现,缺位的“隐形爸爸”现象并非少数,五成孩子跟爸爸每天相处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而接近七成的孩子每天跟爸爸谈话不超过半小时。采访一些爸爸也发现,爸爸们总是想当然地把妈妈排到养育孩子的第一顺位,一些人甚至乐得以“隐形爸爸”自居。锡城儿童心理专家表示,“其实,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爸爸口袋里钞票换来的礼物,还有爸爸对孩子的精神影响。”父亲所承载的特殊教育元素缺位,不仅造成亲子关系淡漠,孩童性格可能产生扭曲。


半数爸爸每天和孩子相处不足一小时

  近日,记者对小学和中学的三个班的孩子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为“爸爸每天都会陪你吗?”通过调查发现,能够每天和爸爸相处超过一小时的孩子仅仅一半。然而,即便爸爸在家,真正的亲子陪伴时间也很少。调查显示,接近70%的孩子每天跟爸爸谈话不超过半小时。


  在随机采访的30位爸爸中,多数人都意识到自己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而且,多数爸爸不清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真正需要什么,所以,能主动改变者不多。


  然而,40%的爸爸们回家以后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看电视和上网。对于他们来说在家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等娱乐活动更有助于释放压力,调节情绪。此外,还有一些爸爸会把工作带回家完成。


  对于儿子已经上初中的刘先生来说,家中经常出现的情景是自己上网、儿子复习功课。有时儿子学习结束后,希望能跟自己切磋一下棋艺,或是聊聊天,但时常会被刘先生不耐烦地拒绝。“总觉得自己在单位工作一天了,回家希望上网来放松一下,虽然过后也觉得该多陪陪孩子。”


  有感于中国爸爸在亲子角色上的缺位,台湾作家陈安仪创造了“假性单亲妈妈”这一概念,却无意中给“隐形爸爸”下了形象定义。“老公工作很忙、很晚回家、一天跟孩子说不到两句话,或是根本早出晚归、见不到孩子的面。运气好一点的,老公还有个星期天会待在家里,但所做的事情也只限于吃饭、睡觉、看电视、玩电脑,通常两只眼睛都不会摆在孩子或孩子的妈身上。运气差一点的,连假日也要去加班、应酬。一年工作360天,跟同事相处、聊天的时间,都远远超过家里的老婆、小孩。”


“隐形爸爸”为孩子埋下“性格炸弹”

  
  “从中国社会的传统上看,包括日本、韩国,形成了一套‘男主外女主内’的固化思维————男人应该在外拼搏,女性因生理、心理特性自然而然地承担起孕育、哺乳及对孩子生活细节关注指导的责任。”儿童心理专家杨勇指出,受传统思维的影响,爸爸们自觉不自觉地将工作、赚钱当成逃避亲子教育的借口,尤其是那些富裕阶层,对社会资源的占有更多,更容易将其看成于己有利的推搪理由。


  生理价值感的缺失也是造成爸爸们爱“隐形”的原因之一,“女性生理上孕育后代,因此具有母亲的意识。男性则没有这一体验,他们体验不到生理上的价值感,亲子的欲望也就没有那么强烈。”杨勇说:父亲在生育过程中的“旁观”位置决定了他们存在从亲子教育中抽身的生理乃至心理基础。他们可以选择负责,也可以选择不太负责。而母亲,因为亲自生育,割舍的难度远大于父亲。


  “照顾孩子太多琐碎细致的要求,女人这方面最擅长,也符合人尽其才、优化组合的道理,你让我来做说不定越帮越忙。”对亲子教育缺位的指责,锡城的爸爸们满腹委屈、振振有词。


  虽然爸爸们都有各种理由“隐形”,但不少专家都共认一点:爸爸在家庭生活中不可缺位。


  “爸爸可以给男孩阳刚之气,给女孩带来安全感。”小学班主任李志萍老师观察发现,父亲一旦在这种“互动”中缺席,无疑将孩子推到了一个只有母亲的世界里。“由妈妈主导教育的男孩子往往很粘人、娇气、胆子小。”她认为,妈妈们管得过细,孩子的创新和自理能力往往不足。


  父亲在亲子教育中的缺位造成男孩女性化倾向的理论和案例已不鲜见,但另一类的问题往往被忽视,“父亲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男性形象,父亲跟女儿的关系决定了女孩在今后生活中与异性处理关系的方式。”李志萍说:“爸爸应该是孩子的靠山、勇士,爸爸缺位直接造成孩子安全感的流失。”


  儿童心理专家提醒“隐形爸爸”,如果爸爸顾不上照顾家庭,他与孩子、妈妈的关系越行越远,无疑为孩子埋下“性格炸弹”。

每个爸爸都没有“隐形”的必然理由

  
  幼儿心理学家格塞尔曾指出:“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成果也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孩子智商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汉,女孩儿长大后更懂得与异性交往”。


  亲子教育中父亲角色的存在,注入了母亲不具备的特殊元素,儿童心理专家任芳从三个角度剖析父亲的影响力:“他为孩子提供有担当的精神气质;他比母亲更会扮演社会角色;他还是与孩子手牵手的大孩子,母亲更喜欢抱着孩子成长,而父亲则牵着孩子成长,教孩子探索、凝视前方。”


  “一个好父亲胜过100个校长。”无论爸爸们有着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成为忽略孩子的借口,“在家庭教育中‘隐形’,等同于工作上的渎职。”杨勇说。
  “没有什么工作能让人把24个小时都赔进去,只有重视与不重视。”重视教育的爸爸一定会做好时间管理和分配,妥善地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如果你把陪伴孩子当成最重要的会议,再忙都能抽出时间。”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重视与否”。


  儿童心理专家建议,爸爸们每周应该固定时间甚至每天只抽一个小时陪孩子都可以,关键在于长久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尽量避免其他事务挤占跟孩子的欢乐时间。“就我所见,大多数父亲的亲子直觉很正确,妈妈往往看了太多育儿书把自己给看乱了,反倒是爸爸对孩子学兴趣课或考试分数持宽容态度。如果爸爸愿意下功夫看些育儿书、接受育儿培训当然好,如果不行,至少划出时间陪孩子唱歌玩游戏。”


  “社会风气也需要往鼓励爸爸亲子的方向上转。你看奥巴马,时不时秀一下家庭和睦气氛,既爱孩子又爱老婆还爱狗,好莱坞的男星都喜欢抱个孩子在身上,美国人把父亲带孩子当成时尚来模仿。”小学教师杨帆指出,与美国街头抱孩子的人中男性占80%的比例相反,中国街头则是80%的女人抱着孩子,“这个社会还需要从上至下的观念指引。” 


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爸爸,你可以这样做


  爸爸们,从此刻起,您可以适当地放下手中的工作,这样做:


  一、首先必须做到,爱妈妈


  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爸妈恩爱、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和孩子一起玩儿、一起运动


  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放下父亲的架子,丢下其他烦心事,专心陪伴孩子玩乐,不仅能建立亲密的父子关系,更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尊重孩子,说的话要做到,不能失信于孩子


  孩子的心灵世界是需要我们大人慢慢去融入进去的,孩子也渴望得到尊重,所以,只有做到尊重孩子,你才能走入孩子的心灵去和孩子沟通交流,并且一定切记答应孩子的事说到要做到,在孩子面前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四、在孩子面前放下那几乎不离手的手机


  陪伴孩子不是所谓的陪坐在孩子身边,而眼睛却死死地盯着手机的屏幕在看,这样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觉得自己都不如那个手机。放下手机,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你会发现,孩子的笑脸远比手机来得精彩。


  五、做个“不缺席”的父亲


  家庭聚餐、孩子的生日、学校的运动会、家长会,爸爸们尽量都别缺席,即使默默地当一个观众,孩子也会觉得自己备受关注和重视,对孩子来说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因为爸爸的出席让孩子有很多的安全感。


来源:无锡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