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国际大奖,史上第一次被中国人拿到了

 闲人光影 2016-05-26

有一个来自深圳的公司,用了两年的时间做出了一条45秒的广告片,把宝马、联合利华、汇丰银行、奥迪等知名品牌的广告都PK了下去,为中国夺得了首座 EVCOM Screen Awards(国际视觉传播协会奖)的全场最高级别金奖——“视觉效果与图形图像金奖”。


伦敦当地时间4月28日18点30分,全球唯一的国际型社会责任传播大奖 EVCOM Screen Awards 在英国皇家园艺大厅 Lindley Hall 举办了盛大的颁奖典礼。


现场云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400多位知名创意人、电影出品人、导演等创意界大腕和领军人物,盛装出席的他们都为EVCOM奖而来。当晚在万众期待之下,主办方揭晓了各个组别的金银铜奖。


一部来自中国创意公司点石数码的作品《 T4· Logo篇》,从400多部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视觉效果与图形图像金奖”。这是亚洲公司在本届比赛中获得的唯一金奖,也是中国创意公司在 EVCOM Screen Awards 中所获的第一个金奖。


《 T4· Logo篇》时长仅45秒,由全球动画大师、点石数码创始人邓博弘先生亲自创意并执导。

“能与 Buddy Films and Havas Sports & Entertainment、The Edge Picture Company 等名声赫赫的英国制作公司一同入围决赛,对点石来说已经是一种莫大的肯定。” 看到EVCOM官网公布的第一轮入围名单时,老邓这样感叹道。


说起这个EVCOM Screen Awards,它是由源于1967年的、英国国会和英国投资贸易总署支持成立的、全球规模最大的视觉传播行业组织EVCOM主办。每年都会吸引众多国际顶尖动画、特效和电影制作公司竞相投稿。

本届的奖项角逐比起历年任何一届都更加激烈。来自84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400多部参赛作品中,有大量来自戛纳、CLIO克里奥广告节、纽约广告节等国际顶级赛事的获奖作品。可谓是高手林立。


本届大赛组织了一个由50多位行业专家组成的庞大评审团,评委们需经过层层筛选,挑选出77部入围作品,再从中评选金银铜等大奖。

有一位评委还称:“本届的参赛作品完全颠覆了我对广告创意和执行的观念,作品的水平太高以至于做决定时异常艰难。” 

最终,令人欣喜的是,来自中国的《 T4· Logo篇》以它独到的创意和叹为观止的流体特效博得了全体评委的青睐,拿到了金奖。




影片中,这一抬腿大概有三千万个水珠

这条获奖影片利用的是流体动力学模拟与表现技术。通俗点儿说,就是模拟“水”。

流体模拟技术因巨大的计算量而著称,是目前电影特效行业中耗时最长、成本最高的部分,也是好莱坞大片最引以为傲的技术。如《泰坦尼克号》、《2012》、《末日崩塌》中大量的镜头都是用流体技术制作的。


影片中,这一空翻大概有九千万个水珠

尽管点石早在2007年就得过德国 REALFLOW 比赛的金奖,但这次的制作难度着实不小。既想让舞者和水花贴合,水又必须形态完美、吹弹可破,这事儿还真没人干过。

没办法,没有任何窍门的情况下,只能一遍遍地测试、解决一个个难题。最终事实证明,中国的视效公司也可以把流体玩好,而且,还玩出了不一样的效果。



这部只有45秒的片子,邓博弘和他的团队整整忙活了2年……为了使拍摄动作无缝转化成电脑里的精准数据,他们启用了运动捕捉技术,技术人员一遍遍地跳,一遍遍地进行运动捕捉测试。


为了实现人水合一的完美画面,他们做出了一个跟演员一模一样的3D模型。为了使水花的细节更丰富、更逼真,他们使用了不同参数组合计算……技术攻关还不算,每一个细节都绝不放过。


自己编排舞蹈。舞蹈动作要柔中带刚,甚至老邓还把男生的舞蹈动作融入其中,这大大增加了找演员的难度。


自己设计服装。从飘逸的长裙到紧身衣,尝试了十几种款式,面料、花色,样样都要自己动手。


94周前,概念设定; 

72周前,概念测试; 

59周前,演员面试…… 

在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一份不遗余力的坚持。当你为了一部影片倾尽全力,得奖真的只是顺便的事儿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T4· Logo篇》第一次拿奖。在2014年的“独眼巨人”国际广告创意节 (CICLOPE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Craft 2014)上,该片就获得了“最佳视觉效果奖”(The Best VFX Awards)。这也是点石数码创立13年来在国际比赛中获得的第71项奖项,第13座金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