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整体发展概况

 孤凤 2016-05-26


一、 历史沿革

 

2006年,为了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区域辐射效应,促进各地不同门类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总局开始支持地方创建体育产业基地工作,鼓励各地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自然人文环境等特点,创造有利于体育产业开发、技术创新、企业发展和人才汇聚的特殊环境,形成体育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

 

2006年4月,总局授予深圳市首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称号。2006-2010年,成都温江、福建晋江、北京龙潭湖、杭州富阳、山东乐陵等五地陆续获得“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称号。

 

2012 年,总局经济司在听取基地单位和省市体育局的意见基础上,正式出台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引入了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的概念。2013 年,根据新出台的基地试行管理办法,总局正式命名了第一个县域集群型的苏南(县域)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同年,还认定了第一家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近年来,在国发 46 号文件引发的体育产业热潮下,示范基地和示范单位的数量有了进一步的增长。《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于2016年颁布,完善了产业基地概念体系,健全了管理体制。

 

二、 整体概况

 

截止到2015年底,体育总局共命名了14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认定了12家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覆盖了全国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东部地区有 8 个示范基地和 9 家示范单位,所占比重较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有 6个示范基地和 3 家示范单位,所占比重偏小,东西部差异仍然比较显著。

 

表1 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名单

(截止至2015年底)




表2 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名单

(截止至2015年底)




14个示范基地大致可以分为5类:综合类示范基地、以制造业为主的示范基地、体育旅游和竞赛表演类示范基地、以体育培训为主的示范基地和以体育组织和体育管理为主的示范基地。目前示范基地的产业类型比较丰富,而且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的数量也大致平衡,符合体育产业以制造业为出发点并向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12家示范单位的产业门类分布非常简单清晰,体育用品制造销售企业和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机构各占一半,目前还没有从事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中介和体育传媒信息等的服务类企业,在产业门类上还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根据2015年底各基地呈报的数据,各示范基地所在市/县/区的体育产业增加值GDP占比均明显高于所在省平均水平,示范单位经营情况总体向好,发挥出显著的产业引领和示范推动作用。

 

三、 未来目标

 

2016 年,既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工作新一个十年的起点,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当前体育产业面临着良好的政策条件和市场环境,作为体育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和推动产业工作的重要抓手,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工作一直以来受到体育总局的高度重视。


国务院 46 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批符合市场规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基地”。为此,体育总局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建设工作列为贯彻落实国务院 46 号文件的重点工作之一。冯建中副局长也多次强调指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命名和打造要进一步整合资源、进行布局规划,要进一步规范程序、明确标准,系统地提高层次、档次和品位”。


近期体育总局在刚刚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树立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品牌,全面提升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品质及管理规范化水平”;要“统筹协调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体育产业基地发展,构建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结构合理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布局,加快足球、冰雪等项目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并设定了具体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在全国建立 50 个产业规模较大、集聚效应明显的县域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00 个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00 个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这一系列文件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未来一段时期的建设提出了纲领性要求,也进一步明确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