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考方略】小说阅读各种题型答题范式

 georgiayl 2016-05-26


【考点一:情节内容】

思维拓展

情节构思的常见手法及其效果

(1)伏笔: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作用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严谨,让读者看到下文时豁然开朗,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

(2)突转:情节演进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篇幅较短的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3)悬念: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4)巧合: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主要题型一:概括情节

命题分析

高考对于“情节概括题”主要有以下考查形式: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用简洁的文字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脉络);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小说在描写××事件时安排了哪些伏笔和照应?请找出来。小说的线索是什么?××是怎样贯穿全文的?请简要分析。

思维建模

概括小说情节要注意:“理”“寻”“抓”“审”

1.“理”: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住结构特征,尤其要关注发展和高潮部分。有的小说的高潮同时也是结局。

小说情节安排的基本技巧有伏笔、照应、铺垫、过渡、点题等,情节组织的方法有悬念法、误会法、巧合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

2.“寻”:寻找到小说的线索

线索具有组织情节、贯穿情节、推动情节的重要作用。有的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以增加情节的容量和反映主题的厚度。

3.“抓”:抓住重要的场面和事件

包含有人物活动的场面和事件构成了小说情节的基本内容,理清了这些,全文的情节也就清楚了。一般一个场面或事件可以概括为一个情节。

4.“审”:审清题意,明确答题方向

是要求整体概括还是局部概括?是简要概括还是概括分析?整体概括要依托线索的贯穿作用,局部概括要突出人物主体。

答题范式

1.依据线索,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

2.依据题干要求确定概括的对象和范围,做到问答一致,前后贯通。

主要题型二:情节作用

命题分析

高考对于“情节作用题”主要有以下考查形式:

某个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作分析;某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小说在描写××时作了哪些铺垫?有何作用?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小说××段写了××内容,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小说的结尾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思维建模

1.解答情节作用题要做到三个注意

(1)注意设题文字的内容和描写手法,因为这决定了答题的方向;设题文字在文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往往不同。

(2)注意所设问题是单一问(只涉及情节作用)还是综合问(在文中的作用),是问某段的作用还是某个段落中某处文字或描写的作用。

(3)注意组织答案时确保要点齐全。情节作用一般包含结构(情节自身)作用和内容(人物和主题)作用,有的还要答出读者效果方面的作用。解答时要准确使用小说“四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的有关术语:

指向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提供依据。

指向人物→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

指向主题→点明或深化主题,令人深思。

2.特殊情节的作用分析

(1)常见开头的作用

悬念法开头: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读下去。写景法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主题。

(2)常见结尾的作用

欧·亨利式结局:在结构安排上,这种结局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澜,出人意料,产生极大的表现力和震撼力;在表现手法上,与上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引发思考,突出主旨。(如2014浙江卷《走眼》、2012江西卷《报复》)

令人伤感的结局:在人物形象上,能够突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在内容情感上,能够强化意图,深化主题思想;在读者方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思考,强化主题。(如2014新课标全国卷I《古渡头》)

令人喜悦的结局:在主题方面,能够凸显人性和生活的美好,满足人们的期盼;在表达效果方面,完整的情节和圆满的结局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主人公更具代表性;在读者体验方面,这种结局与主人公和作者的意愿和谐一致,令人愉悦,易于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戛然而止的结局:除上述作用外,还可以留下空白,让读者回味不尽。

(3)标题的作用

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往往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

以物件(物象)为题,往往具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揭示主题、隐含多重含义、寄托作者情感等作用;

以形象特征为题,具有铺开情节、照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等作用。

答题范式

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等),推动……情节发展(进入高潮或转折)。

表现了……的思想品质(心理),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表现……的主题。

【考点二:环境描写】

思维拓展

1.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等;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烘托人物性格、心理;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展示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产生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揭示决定人物行动的因素;预示人物或悲或喜的命运;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小说主题。

2.概括景物特点的方法

首先要细致地抓住所描写的景物,分清主次、性质;然后通过形容词、动词等关键词语分析其特征。

3.分析景物寓意的方法

首先看所使用的写景手法,或隐喻,或暗示,或象征。其次,要联系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主旨。联系作者的情感态度。

4.分析景物描写技巧的角度

(1)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

(5)白描和工笔。

命题分析

(1)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2)环境描写题选材的切入口较小,一般为一段文字,有的对散见于小说的环境描写文字作综合性考查。

(3)环境描写题题型具有综合性,它往往将描写手法和作用,或者描写的环境特点、作用综合考查,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思维建模

根据写景文字的内容和在文中的位置解答环境描写作用题。

(1)如果所给景物文字出现在开头,那么其作用主要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感情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加舒缓自然、顺理成章。另外还有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主人公的作用。

(2)如果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作用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中,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3)如果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

(4)如果景物描写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

小说的景物描写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答题时要充分联系文本内容,避免模式化、术语化。

答题范式

(1)环境(景物)的特点:常见的答题模式:a.描写了……景象,b.渲染了……气氛,c.呈现出……格调。

(2)环境描写的手法:常见的答题模式:运用了……手法,突出了(表现了)……。

(3)环境描写的作用:

常见的答题模式:

a.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b.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c.引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考点三:人物形象】

思维拓展

1.人物形象的内涵:外在特征,内在品质

2.人物形象的性质: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物象

3.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议论

侧面描写包括:人物陪衬、物象烘托、环境烘托

4.人物形象的地位和意义:

主要题型一 鉴赏人物形象

命题分析

对小说形象的考查是重点,有三种形式:一是要求考生对人物形象作整体概括和分析;二是结合文中人物的一段对话、一个行动去考查考生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三是借助文中其他事物,或借对情节的分析,或借对人物描写的分析来考查人物形象。

思维建模

1.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

(1)从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把握人物特点。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发展过程。

(2)从人物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中把握人物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3)通过分析具体的描写理解人物。小说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能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除正面的直接的描写外,还可以通过其他人或景物来侧面描写。

(4)从特定的时代环境、活动场景以及景物(包括物象)认识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思考,如《祝福》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即能表现祥林嫂的典型意义。

(5)借助作者和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解答人物形象题的答题范式

(1)整体把握题

要求概括形象或性格,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之间不能交叉。

整体分析,可有两种思路:

a.概括→分析:先给出一个总的评判,即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用“×××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的句式完成,接着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论证分析。

b.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

c.注意解答“形象”题要答出人物的身份和代表性。

(2)局部分析题

先看所给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等,抓住描写中的关键词语看其凸显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或心理,再结合情节推进、故事相关背景,就可以准确把握人物的心理或性格。

主要题型二 分析形象的作用

命题分析

高考对于“鉴赏形象在文中的作用题”主要有以下考查形式:

小说塑造××这一主要人物形象,有何意义?

小说又写到了××(次要人物),请分析其作用。

文中××(物象)在情节和人物塑造方面有什么作用?

思维建模

分析形象在文中的作用解题角度

1.主要人物的作用

赏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赏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带来的某种启示,也就是从作者塑造主要人物所反映的主题和意图考虑。

2.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推动情节发展。

3.物象的作用

小说引入特别主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对内容的丰富作用。

答题范式

【考点四:表达技巧】

思维拓展

表达技巧

主要题型一:分析表达技巧

命题分析

小说的艺术技巧这个考点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1.文中的××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有什么作用?或: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的?

3.文章中……是怎么组织的?为什么这样写?

4.小说的开头(或结尾)体现了怎样的技巧?

思维建模

1.一定要注意小说对人物自身的描写技巧,如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描写等,更要注意人物间的相互对比、映衬技巧及环境衬托作用,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

2.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分析时要注意视野的广阔。但重点应放在情节、环境、细节、人物、表现手法上。

3.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一般要紧紧扣住小说四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主题作答。另外,从表达效果切入,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这样全盘考虑,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答题范式:指(指明所用技巧)+析(结合文句分析如何运用)+点(点明表达效果)。

主要题型二:赏析语言效果

命题分析

小说中的语言赏析题常见以下方式:

1.分析文中指定词语的表现作用;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赏析文中某些段落的表达特色;

4.就全文语言风格艺术效果进行分析或探究。

思维建模

1.体会、分析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生动、传神、得体,语言风格是讽刺还是幽默、诙谐还是庄重,要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

2.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对语句深层含意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具体在鉴赏语言时,可以从遣词造句(如用词、句式,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语言风格,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方面去鉴赏。

4.熟知各种修辞手法及其功能,在鉴赏时能灵活运用。

答题范式:指出语言特征+分析特定表现内容+联系文本赏析表达效果。

【考点五:探究思想性和艺术性】

一、思想性探究

思想性探究主要题型一:形象解读类探究

命题分析

人物形象类探究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探究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人性弱点)、命运成因,二是探究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三是探究人物性格、命运给人的启示。

思维建模

角度一:情节的角度。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史,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密不可分。

角度二:人物自身的角度。看看是否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人物行为或命运所具有的价值。

角度三:主题的角度。主题主要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体现出来的,要看人物对主题所起的作用。

角度四:环境的角度。即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在特定环境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

角度五:真实的角度。考虑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

解题时可根据题目侧重点的不同恰当地选取若干角度组织答案。

思想性探究主要题型二:意蕴启示类探究

命题分析

常见设题方式:

1.×××带给你哪些思考?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2.从×××故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这篇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4.本文写了×××,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5.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作品蕴含的情感。

6.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思维建模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研读文本。要从文本中“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不能凭空想象或乱贴标签。

尽力“发掘”。要尽力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特色等多个角度,从意义、价值、审美等多个层面进行“发掘”,不能就事论事或任意发挥。

规范答题。要明确试题要求,针对提问答题。特别是兼及多个考点的试题,要处理好“切入点”和“落脚点”的关系,从“切入点”出发,对准“落脚点”作分析,从而得出符合试题要求的答案。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依本探源。就是依据文本中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暗示作者生平经历、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在作品主题的观照下,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进行探讨。

相互观照。作为创作动因的“创作背景”,与体现创作目的的“创作意图”大体上是一致的;它们又与小说的主题密切相关。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利用这种相关性,互为参照。

规范答题。要明确试题要求,针对提问答题。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明确“指向”。即明确“切入点”和“落脚点”,这类试题的“落脚点”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切入点”会各有不同,解题时须针对试题提出的具体问题(即“切入点”)作分析,而不要大而化之地随意发挥。

把握好“度”。“文本中”和“自己的”要把握好“度”,要在共性的基础上显个性,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求有创意,切不可违背生活原则和逻辑事理。

遵循原则。答题一定要遵循“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自圆其说”的原则。

二、艺术性探究

思维拓展

艺术手法类探究应掌握以下原则

1.“四要素”原则:情节、人物、环境与主题相联系。

2.形式(手法)为内容服务的原则。

3.多向原则:艺术手法的效果往往是多方面的,比如读者效果、表达力度等。

4.关键词原则:在组织每一条答案时,应体现三个关键词:手法—内容—效果。

艺术性探究主要题型一:情节构思类探究

命题分析

探究小说情节的合理性,探究情节结构技巧,尤其是探究结尾安排的合理性,是小说阅读中情节类探究题中常见的题型。常见设问方式有:

1.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有人说,文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尽合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理由。

3.小说的结尾(或其他部分)写了×××,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后半部分侧重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5.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思维建模

1.明确表达出观点。探究性的题目,最重要的是先确定自己的观点,观点确定了,才能围绕你的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

2.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对于小说情节合理性的探究,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事件等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从文本叙事形式分析。文本的叙事形式,包括结构的组织、线索的安排、叙事的顺序等。从故事结构的主体入手分析,才能不脱离故事的主干;从线索的安排入手分析,才能明确情节安排的奇妙之处;从叙事的顺序入手分析,才能明确在谋篇布局上的匠心。

4.从人物与主题的角度分析。思考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的轨迹,是否切合时代特征和环境,是否有利于丰富或深化主题。

答题范式

范式一,表述自己的观点(合理)——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从文本叙事形式分析——从写作时代特点、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阐明自己的观点。(总—分式)

范式二,表述自己的观点(不合理)——从文本情节上分析——从文本叙事形式上分析——结合现实分析,阐明自己的观点。(总—分—总式)

艺术性探究主要题型二:技巧、特色类探究

命题分析

技巧、特色类探究试题的探究点往往不局限在艺术手法的某一方面,如情节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谋篇布局的艺术,而是将目光放在小说艺术的整体构思和布局上,它涉及小说写作技巧的方方面面,如情节线索、表现手法、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主题及其象征意蕴等。艺术特色的探究往往从文本的某一艺术特色切入,要求探究其使用的意图或表达效果。常见设问方式:

1.这篇小说在×××、×××、×××等方面有鲜明特色,请选取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

2.这篇小说在写法上有哪些突出特色?请选取几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3.本文在×××、×××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4.本文采用了××××的写法,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写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思维建模

1.以鉴赏表述技巧为基础,立足于文本全局,形成对技巧效果、特色风格的判断,表达出探究观点。

2.从文学规律出发,抓住小说三要素和文学风格、读者效果分条陈述。

3.充分联系文本内容具体分析,不可架空。

4.分清探究性质,有的是要求深度发掘,有的是要横向发掘。

艺术性探究主要题型三:标题艺术类探究

命题分析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选择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爱。常见的探究题有三种:一是侧重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

此类题目的题型有:

1.××标题有什么含义。

2.××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这篇小说的题目改成“××”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4.小说题为“××”,但写别的文字多,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安排的理由。

5.这篇小说以“××”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题材选择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思维建模

标题意蕴类探究

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对于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

标题类探究试题,答题应考虑以下切入点

能否体现主题;能否表达情感;是不是线索;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是不是富有情感或悬念,引人入胜;是不是体现作者的构思;是不是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等等。

答题范式:首先要理解标题的内涵: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其次简析标题的作用:………………(若是对比或互换类题目,要注意多角度对比,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