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级诊疗真的来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by兴业医药

 wwwolf 2016-05-26
“蓝色字”?

兴业医药(徐佳熹/项军/李鸣/孙媛媛/霍燃/赵垒/张佳博)


2016是业绩平淡的一年,却又是重磅政策频出的一年——这是我们此前为今年的医药行业下的定义。正如我们此前持续推荐的处方外流和一致性评价深度研究,也获得了市场的充分认可(医药商业和一致性评价重点推荐标的泰格医药华海药业成为了今年为数不多具有绝对收益的医药子版块)。


然而研究是要不断推陈出新的,随着上述两大领域市场预期和投资者认可程度的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开始问我们这样一个问题——下一个主题是什么?


我们不是预测未来的水晶球,但如果梳理一下过去半年各类国家文件,我们发现资本市场似乎漏掉了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关键词——分级诊疗


我们不妨来看看最近半年多来行业中发生的一些事情:

2015.9,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分级诊疗试点地区工作应该达到若干工作标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等等。


2016.1.19,国家卫生计生委在2016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中提出了要在70%的地区开展试点,且给出了试点省份的名单(意味着多数地区都逃不过,只剩如何做,而不是做不做的问题了)。


2016.4月以来,国务院、卫计委在密集颁布分级诊疗相关政策或者发表多次讲话,比如24个病种临床路径制定、推进家庭医生制等指标和细则,这些形成了推进分级诊疗具体措施和根基。(详情见表1、表2)


2016.4.23中国县域卫生发展论坛召开,政府、省级地级市医院、县级医院、医生集团集聚一堂,共商推动分级诊疗,政府正在制定具体规范和做指标分解,省级地级医院在探讨如何形成医联体更好对接基层,县级等基层医院很着急希望能在成本可控情况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医生集团看好基层医疗未来市场,有意愿去基层服务。


这样的行业变化还有很多很多,恕我们在此不一一列举(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本文的表2)


基于行业这些变化,最近我们对分级诊疗产业链进行了深度和草根调研交流,包括政府官员、中国中国医师学会检验分会、大型公立医院、县级医院、金域检验、迪安诊断、美康生物、互联网医疗机构、医疗IT机构、服务于基层医疗的第三方团队等等(我们正在整理相关纪要,后续将陆续发出)。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分级诊疗虽然看似命题宽泛,实施周期长,但整个产业链已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政府文件下达的指标正在逐步的落到实处,而有先见之明的机构已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大力布局。(PS:类似之前的一致性评价,市场前期一直在等细则,觉得事情相对较远,但是我们在深度草根调研后提示:一致性评价已经在如火如荼推进,市场热情被点燃。现在对分级诊疗调研下来的结果和一致性评价类似,看似比较远比较难实施的政策,实质上已经在推进,政府下了政策和指标,现在各个环节正在做任务分解,有先知先明的产业链相关机构,已经在大力布局和推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相关服务性商业机构抓住各方痛点提前布局,比如第三方服务机构今年以来业务推进的速度相比原来急速上升,未来有望进入爆发期,分级诊疗带来的投资机会是医药板块中景气度向上,较为确定的成长型投资机会。)


这篇随笔便是希望能够通过寥寥数千字,简要勾勒出分级诊疗这一大命题的框架和投资逻辑,后续具体细节也欢迎紧密关注我们兴业医药团队的后续研究及调研。


一、何谓分级诊疗?

据统计,人们其实只有10%的疾病需要在现代化的医院治疗,大量的疾病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可得到医治,部分慢性病的治疗也可以通过家庭护理完成。因此,“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是较为可行的、理想的就医模式,而要实现这种就医环境就需要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基本模式。



二、政策挂帅,指标明确

1、医疗“倒三角”,分级诊疗解决资源不匹配问题

目前,我国80%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其中80%又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呈“倒三角”的资源结构,而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大部分在基层,呈“正三角”的需求结构。医疗资源的倒三角与医疗需求的正三角导致了看病难,分级诊疗能有效解决这个难点,同时分级诊疗能控制小病大治的不良现象,与医药分开等政策结合能控制医保费用。




从政策规划看,分级诊疗的“作业”已经布置——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试点,试点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试点地区50%以上的县(市、区),试点地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到30%以上。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试点。年底前使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扩大到15%以上。








2、从基层医院来看,指标当头,有压力有动力。


基层医院服务是否能接住是整个分级诊疗中面临的关键点,从政策上看,政府未来会更加强调医院现代管理,将职责和指标层层划分到基层医院,政府也在制定重要病种临床路径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从我们观察来看,基层医院对于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有压力也有很大动力(需要完成各种分级诊疗相关的考核指标),同时因为政府投入又相对有限(缺乏吸引客流的能力),所以在控制成本情况下提高服务能力提高效率是基层医院未来的重要诉求。因此能帮忙解决压力动力的做法将甚得人心,这也是我们后文推导投资机会中的重要前提条件。


3、从大医院角度来看,承担“大帮小”的职责,配合分级诊疗工作。


目前政府对于这方面重点做的是医联体,以及下派专家等方式(如政策指出: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试点)。所以对于大医院来说,在政府支持下,便捷有效率帮助基层医院提高服务能力,完成政府的指标,也将是一个重要诉求(某种程度上也是医联体的雏形,长期来看对于中心医院巩固区域龙头地位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能帮忙提供一些便捷有效率方式的做法将甚得人心,这也是我们后文推导投资机会中的重要前提条件。


4、从支付角度看,预计后续还会进一步鼓励分级诊疗

支付在推动分级诊疗的自主自发进行里起到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目前医保在各个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尚在完善中,如医保在各个不同层次医院的支付比例,医生提供服务的报酬分配等。


5、从医生和患者角度看,未来预计会有更多鼓励政策。


所谓基层服务能力最重要就是医生服务能力,从医生角度看,基层医院的待遇、职称、编制等等尚难以与大医院匹配,大医院医生主动到基层的意愿不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事制度改革。


从患者角度来说,目前的报销比例差别依然不大,在基层医院服务能力没有提上去时候,优先去基层医院没有主动性,但是不排除未来政府会有些力度更大的措施,比如在政策和医保支付上鼓励基层医院就诊等。





三、投资机会梳理:难点即痛点,痛点即机会。

不可否认,分级诊疗的推进固然存在很多难点:如上下级医疗机构缺乏沟通协作、缺乏统一的转诊标准和监督机制、医保杠杆作用不明显,对患者就医选择影响偏小、基层服务能力偏弱,但是无论如何,政策会逐渐推动,从投资角度看,众多解决这些问题的企业恰恰是未来值得投资的黄金领域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患者不愿意到基层医院?——这是由于患者在当下的情况下对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信任,基层医生缺能力、缺品种、缺保障,所以能够给予基层医生这三方面保障的业态就是分级诊疗投资的“风口”

诊疗能力——第三方检测、影像、POCT,协助医生做好判断

品种选择——有能力深耕基层的药企

后勤保障——医联体、信息化后台、医院建设


1、首推第三方检验和影像中心:解决基层医院低成本、提能力的痛点(最确定的机会,增量弹性大)

我们认为这是最确定的投资机会。第三方服务机构能解决基层省成本、提高服务能力的重要痛点,从数据角度看,金域检验(近期做了深度调研)、美康生物(近期做了深度调研)、迪安诊断、迈克生物、润达医疗等在分级诊疗大趋势下,实验室数量增长和业务增速大幅提高,华润万东的第三方影像业务也在加速推进。


从行业阶段看,第三方服务处于起步期,因为之前各家医院对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率痛点不强,所以第三方服务机构发展以部分区域慢慢突破为主,但是在过去几年实行医药零差率医院收支压力越来越大,对于节省成本已经有一定倾向性,在现在分级诊疗推出后,政府对于提高服务能力也有了强烈诉求,可以预测,医院未来降低成本得到高质量高效检验检查的意愿越来越强,第三方服务机构能有效满足这个诉求,业务将更好推进,而这也是我们调研出的结论,第三方服务业务的推进速度将越来越快,行业有望迎来爆发期。


从行业空间来看,第三方服务的空间巨大。以第三方检验为例,


2010年独立医学实验室市场规模约13亿,2014年这一数字达到47.6亿,年复合增长率54%。2014年我国医疗机构业务收入21972亿元,检验收入按业务收入8%-10%测算,我国医学检验市场超过1800亿,按照10%的净利率测算,利润空间超过180亿,目前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渗透率仅2.2%-2.7%,相比欧美日差距很大(美国医学检验市场已经达到55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独立医学实验室约在35%的市场份额)。在前述动力推动下,我们预计未来5年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仍将高速增长。


收入端的增长动力很足,趋势确定,从独立检验科的盈利能力来看,单个检验科的投入按规模和设备投入不同,投入在1000-3000万不等,投资回收期在2-5年不等,净利率在10%以上,从盈利趋势来看,未来随着规模效应和服务的多样化带来的议价力提升,预计盈利能力还有提升空间。


对应A股投资标的:迪安诊断、美康生物、润达医疗、华润万东


2、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解决分级转诊的便利性和效率痛点

分级诊疗制度要求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以及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确保转诊信息畅通。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鼓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远程培训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促进跨地域、跨机构就诊信息共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



相关标的:万达信息、卫宁软件、东软集团、思创医惠


3、基层医院建设

分级诊疗要求大力推进社会办医,简化个体行医准入审批程序,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就地就近为基层群众服务,县级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当下还有很多无法承担区域诊疗中心的功能,相关建设有望加速。

相关标的:尚荣医疗


4、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公立医院天然的合作伙伴

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预防、临床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也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发病率的提升,作为分级诊疗背景下对病情稳定的康复期患者向下转诊的天然承接体,康复医疗服务机构(综合性医院康复科、康复医院/康复中心)将成为显著的受益者。

相关标的:澳洋科技、湖南发展等


5、POCT

分级诊疗将给POCT带来较大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第一,POCT在三级医院的发展机遇: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三级医院将出现患者向下分流,病种质量提高,病种数量减少、检验标本的数量大幅减少,三级医院检验科现有的全自动流水线、工作站式的大型检验平台将逐渐消失。应运而生的是POCT和区域检验检查中心。院内的标本:急诊科、麻醉科、ICU、心脏介入导管室、神经介入导管室、内科病房、外科病房等POCT大有用武之地;其余标本可有区域检验中心承担。 


第二,POCT在二级以下医院的发展机遇:POCT加常规国产检验设备即可满足需求,其余基本同三级医院。


第三,POCT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或中心的发展机遇:由冷变热,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POCT数量明显增加。


第四,POCT在家庭和个体化诊疗中的发展机遇:互联网+——POCT+移动医疗在家庭和个体化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慢病管理等方面引来井喷式的发展机遇。

相关标的:万孚生物、博晖创新等


6、基层医院渠道和医生资源扎实的药企(需要与一致性评价、药品招标等政策结合起来)

分级诊疗背景下,基层医院尤其是县级医院将成为大医院向下转诊,基层医疗机构向上转诊的主要场所,伴随门诊、住院人数的上升,广泛适用于基层市场的临床用药有望出现较大的发展机遇,预计未来在基层医院渠道和基层医生资源积累深厚扎实的制药企业将显著受益。

相关标的:通化东宝、华东医药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