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翁源县党员创业示范工程荣获首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广东省翁源县地处粤北山区,全县人口399147人,辖7镇1场(林场),共有156个村。近年来,翁源县以龙仙镇桂竹村、江尾镇南塘村为试点,把村级组织核心领导作用贯穿于农村工作议事、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引导群众参与决策社会治理,以点带面推进全县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初步形成了村、组和民间组织三位一体协同治理社会的良好格局,主要做法如下: 一、强化组织引导,规范村组运作。推行以按行政区划和产业布局建立党支部,把党组织拓展延伸到产业协会、村民理事会、群团组织等各个领域、行业中,在党员人数超过50名的157个村成立党总支,不足50名的村设立若干个党小组,在党组织人员配齐的情况下由村支书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建立健全党群联动、村民自治的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机制,使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群团组织的纽带作用、社会组织的基础作用“三个”作用交融互动、互为补充,推进协同共治。 二、转变服务方式,激发村组活力。建立听取民意新机制,建立服务群众新机制,“党代表工作站”“双联双进”、“民情聊天室”,成立以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农村代理员队伍,形成以镇(场)便民服务中心为主体、村便民服务站为补充的代理服务网络,打造群众真实表达意见的平台;建立群众评判新机制,推行村干部承诺评议考核制度,让群众评议村官,增强干部的责任心和执行力;推行网格化治理,按照村委的管辖范围,以300-500户的居民户数标准将全县按区域划分为156个网格,把辖区内的所有住户和单位全部纳入网格管理,使网格内的突发情况得到了有效、及时的掌控、跟进和解决。 三、夯实基层基础,提高自治能力。落实财政预算,建立以财政为主渠道的村级工作经费保障机制,财政划拨工作经费已高达4万元,保证了村级正常运转;实施“两委”干部关爱工程,建立工资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出台离任村“两委”干部生活补助发放办法,提高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实施村委“食堂工程”,全体村干部一律在村委食堂吃午饭,既方便村民中午办事,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化解矛盾。 四、搭建“说事”平台,让民作主决策。把民主决策作为激活村民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来抓,将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承接点”,针对事关民生的大事要事,实行组织定题和村民点题方式,由村党组织提议、班子联席会议和党群联席会议会商,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请民议事,让民作主,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村级计划生育、综治维稳、环境卫生、村务公开等社会事务,保证了村中大事顺民心、合民意。 五、拓宽教育平台,纯洁民德民风。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开展“启民智、修民德、正民风”民德民风建设,加强群众的教育和管理,采取“宣、教、引、帮、治”的措施,组建青年创业协会、青年读书会等民间组织,举办各种知识培训,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求真、趋善、臻美,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诉求、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营造崇德向善、诚信友爱、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传播正能量、提升精气神。 六、整合社会资源,有效化解矛盾。充分挥发综治信访维稳站、村级人民调解室便民服务工作站的作用,以律师进村居为抓手,实行村“两委”干部联系家庭制度,采取集中学法与个别座谈的形式,常态性地深入到千家万户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为广大村民释疑解答有关法律法规,教育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同时还进一步拓宽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群众的渠道,引导现有的行业协会、老人会、姓氏理事会参与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基本形成了“有困难大家帮、有矛盾大家解”的维稳格局,实现了社会治安状况好、群众幸福感强的目标。 主要创新如下: 一、创新党组织设置,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创新党组织设置,把党组织拓展延伸到产业协会、村民理事会、群团组织等各个领域、行业中,建立健全党群联动、村民自治的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机制,使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群团组织的纽带作用、社会组织的基础作用“三个”作用交融互动、互为补充,推进协同共治。 二、创新群众参与平台,提高基层民主自治能力。一是建立听取民意新机制。建立以镇(场)便民服务中心为主体、村便民服务站为补充的代理服务网络,积极开展 “党代表工作站”、“民情聊天室”等一系列活动,成立以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600多人的农村代理员队伍,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形成以镇(场)便民服务中心为主体、村便民服务站为补充的代理服务网络,畅通了民意收集“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完善服务群众新机制。推行网格化治理,按照村委的管辖范围,以300-500户的居民户数标准将全县按区域划分为156个网格,把辖区内的所有住户和单位全部纳入网格管理,使网格内的突发情况得到了有效、及时的掌控、跟进和解决。三是推行“评官评政”,建立群众评判新机制。创新开展村干部承诺、评议、考核机制,村委每年召开一次村民大会,由全体村民在听取村干部一年工作汇报和明年的承诺后,采取无记名投票评比打分,评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评议结果与村干部的工作实绩、绩效奖金挂钩,按照等次发放奖金福利;同时还敢于花钱买批评,在“评政评官”会上进行“点子征集”,鼓励村民事实就是、客观公正对村集体班子和村“两委”干部的存在问题、不足进行揭短,对提出中肯批评意见、建议的村民当场给予奖励,从而倒逼履职有为。此村民评议村官的做法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在《广东省依法治省通报》和《广东省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情况简报》作为典型经验推广,并被中央电视台拍摄收入到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大型系列专题片《旗帜》中。 三、创新村级保障机制,激活村组活力。一是建立村级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把村级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实施“两委”干部关爱工程,建立工资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出台离任村“两委”干部生活补助发放办法,提高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有效保证村级组织的正常高效运转。目前我县每个村的财政划拨工作经费高达4万元,村“两委”干部月平均工资达2000多元。二是实施村委“食堂工程”。统筹县、镇、村的财力,为每个村建起了村委食堂,保证全体村干部每天在村委食堂吃午饭,既方便村民中午办事有人管,又有利于村干部集中讨论交流工作事宜,有效提升了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来源:地方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