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抱怨的世界

 虹72 2016-05-27


不抱怨的世界


    貌似我是个购书狂。也不知平时忙些什么,总觉得时间不够,没空学习思考,却忍不住总逛书店逛当当,每次都捧回沉甸甸一摞,直接塞进书柜,或是一两年都不会开封,或是朋友看到了顺走,却乐此不疲。


    昨晚站在书柜前,闭着眼睛抽出一本来看,《不抱怨的世界》。这是去年底买的一本了,“畅销全球80国的世界级励志书”;“2009年中国图书年终畅销总榜”第3名;“2009年当当新书畅销总榜”第2名;“2009年当当励志榜”第1名;“2009年当当励志新书榜”第1名。如今这经济时代,任何“排行榜”都可能带有铜臭气味,所以我向来不太敢相信这些。但这本书的“不抱怨”活动确实勾起了我的兴趣,就像当年发现了毕淑敏的“心灵七游戏”一样去尝试,只可惜那个手环没戴多久就被我弄丢了……
 

    美国知名牧师威尔-鲍温发起了“不抱怨”活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如此交替更换,直到达成连续21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的目标,让这个手环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觉得很难吗?“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平均的成功时间是4~8个月。”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不抱怨的世界》所谈的实际上是如何控制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行动。让人人微笑,人人积极。

 

    摘抄几段,勉励自己~


    1、如果你希望某人或当前的情势有所改变,这就是抱怨。如果你希望一切有别于现况,这就是抱怨,而不只是陈述事实。


    2、伤害者自己也是受伤的人。


    3、一个人对于自己健康状态的认知,将导致这样的信念在他们身上实现。


    4、在另一个人身上注意到这个缺点,是宇宙指引你在自己身上认出它,并且加以修正的一种方式。如果你想指出某人的负面特质,就先挖掘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倾向,然后要心怀感恩,庆幸自己有机会,能察觉这个缺点、并进行疗愈。


    5、你不只是通过思想和言语创造了自己的现实世界,同时也在影响着周遭的人。下次坐在观众席里,当大家开始鼓掌时,请注意一件事:如果掌声够长,每个人就会渐渐开始以同样的韵律拍起手来。他们会保持同步的节奏。这称之为“曳引”作用(entrainment)——人类在振动中会趋向和谐,若是无法达到和谐,振动就会消散。人们在鼓掌时能够“曳引”,掌声便有延长的倾向,反之则会停止。


    6、要激励其他人改变,富兰克林的结论是:“最好的训诫就是以身作则。”而甘地是这么说的:“我们必须活出想要让其他人效法的样子。”


    7、当你抱怨时,其实是在排斥自己指名想要的东西;你的抱怨会推开、驱逐你说你想要的东西。


    8、和别人在一起聊天,不要和他一起抱怨。


    9、邱吉尔: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


    10、没有安全感、质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确定自我价值的人,才会吹牛和抱怨。他们会昭告自己的成就,希望看到听者眼中投射出赞赏的目光。他们也会抱怨自己遭逢的困难,以博取同情;或是把它当作藉口,以逃避自己向往却没有完成的目标。他们会抱怨,其实是因为自觉不配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缺乏自我肯定,于是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推开。


    11、如果你研究成功人物的生平,会发现他们之所以成功,并不是排除了生命中的挑战,而是去面对生命中的挑战。他们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并藉此来帮助自己成长。他们不再向人人陈述自己受到多少委屈,而是开始寻找挑战中的祝福。


    12、你有权利得到你应得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要一直谈论这个问题,或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上面。你应该要从更高的层次来思量问题,看着它被解决。只要谈你的渴望,只要和可以提供解决方案的人谈。你会缩短等待的时间,让你的需求更快被满足,在这段过程中也会更快乐。


    13、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八日,马丁-路德-金牧师并没有站在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说:“我们遭受这样的待遇是不是很惨?”他没有。他发表的演说撼动全美国人的灵魂,即使相隔将近半世纪听来,仍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没有把焦点放在问题上,而是超越了问题本身,建立更宏观的格局,发出这样的宣示:“我有一个梦想!”他在我们的心中创造出栩栩如生的画面,那是个没有种族歧视的世界。


    14、每个人共有的头号需要,就是获得认可、受到重视,能感觉到自身的重要。即使我们天性内向,也还是需要他人的注意,特别是我们视之为重要的人。


    15、你的态度,也就是你内在思维的外显表现,决定了人们和你之间的关系。


    16、现在,你是个更积极的人,会谈论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东西。


    17、我们的外在世界,就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反射;我们与别人的关系,也源自于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你对别人不可能比对自己还好,一切都是从你自己开始。


    18、不要让消极的人们,剥夺了你对理想生活的追寻。


    19、当我们决定接纳各种人事物,并从中发现其光明面时,我们会体验到越来越多的良善与美好,因为我们的关注,将使这样的期许在生活中实现。


    20、那些觉得抱怨是理所当然的人,哪里也到不了,只会在同一个不快乐的出发点原地打转。我们的焦点必须要放在我们希望发生的结果上,而不是我们不要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