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道观 万岁穿岩 【寻访平江道岩】

 鹿文康金 2016-05-27


    乡村四月,草木芬芳,汨罗江畔油桐花、黄金槐、六角盘艳丽绽放,寂静的山谷充满水灵灵的氤氲。自石牛寨西南行二十余里,或长寿镇西北折木金乡,有座道岩山。山不在高,水亦无泄,轻云淡烟悄然隐居幕阜山脚。江西通往平江、长沙的茶马古道,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石径茶亭商铺码头依然古朴。随着国家省际公路改道,汨罗江逐级拦河筑坝,往来车马人客渐见稀少。人们似乎忘记,道岩古观曾是平江宗教圣殿,以“三峰叠嶂”称誉八景之列,宋元明清吟诵的诗赋文记最多。


    发现之旅又从追寻道岩遗迹开始,幕阜山发源大坪、虹桥二水,合成木瓜河西南流十余里注入汨罗江。木金乡后岩村水口古称三道港,码头千年古樟依然守望水陆交通要道,五人合抱的撑天巨伞不知见证多少风雨故事。张水岩、管竹岩等河床岩洞深不可测,传说水底幽灵街道通往阴府县城。



    

  道岩社主庙徒步攀登道岩山顶,海拔不过一百六十米,悬崖峭壁石粒溜滑,开路先锋也得四肢伏地,几个汉子无可奈何,只得脱去皮鞋袜光脚板,一身臭汗,劳累颤抖,体验什么叫“爬山”。露天岩峰全凭雨露滋润,天池仙井水草丰盛,竟然发现青蛙产卵的白泡泡。光溜溜红岩表层风化,贫瘠的凹缝到处生长威灵仙、荆介、茵陈、蛇舌草、返魂丹等中草药,还有传说中的千岁草、万年松。登临远眺,蓝天白云苍山大地广袤无际,田园屋舍分布丘陵海浪之间,对望香炉峰,天然丹炉鼎立穿岩前口,后岩别有洞天,孤傲的华盖峰、席帽峰尽收眼底,果然峰峦叠嶂烟波荡漾。



   葆真观遗址

    

     从岩前下山重返穿岩,峡谷曲径通幽,雄伟壮丽的道岩仙境绝壁当关,青草藤蔓遮不住雨雪水文,亿万年鬼斧神工雕刻,无不激励有志之人借景生情,甚至不惜以身相许开拓创新。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洪州(今南昌)西山逍遥观道士胡元周来平江传道,路过木瓜河发现穿岩奇峰。天然岩洞东西透亮,车马往来势若通天大道。岩穴高空任你架屋百楹,更有清泉上下滴灌不绝,足够栖居数百人。三峰叠嶂如此得道仙境,令胡元周道士不忍离去。他占卜开创道观,披荆棘,具香花,作醮章为人祈福。历时十五年,信善助力修建,自门庭至殿宇,自殿宇至堂奥,宏伟的崇仙观香火越来越旺。




     崇宁五年(1106)八月十八日,北宋名宦黄诰游道岩,感慨万端,吟《道岩》二十韵长诗,称赞元周道士执掌修咠功德。当时宋徽宗登基,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崇宁天子降明诏,废者使兴传圣谟。都邑何时能剡奏,华封之祝相欢呼。”黄诰审时度势提出建议,希望地方官像天姥山剡县一样将宗教胜地申奏朝廷。果然,大观元年(1107)九月秋,宋徽宗勅封“葆真观”并亲笔题额。黄诰欣喜若狂:“天子祀神宗於庙堂,泽及四海。乃降敕书,以岳州平江县道观为葆真观,此千载一遇也。”大观三年(1109),黄诰知江州(今江西九江市),他的名望已是朝请大夫,直秘阁,新差知江州军州,兼管勾学事,兼内劝农事,兼江南东路兵马都监,上国柱。上任路过衣锦还乡,五月二十五日,万岁万岁的鞭炮欢呼声中,开岩建观住持焚修三洞道士胡元周主持隆重的葆真观额挂牌庆典,将黄诰《题道岩二十韵》和《勅赐葆真观记》刻石立碑。




      从此平江道岩宫观不但是道教活动场所,而且成了名儒交流教化之地。元至元十五年(1278)重阳佳节,鲁宝潭、吴釿、邓希恕等九位前朝遗老再次相聚道岩。无可奈何花落去,眼见宋亡元兴,他们学白居易“香山洛社”组建诗会,每年值菊金蓉锦之时,择山水胜处登高赋诗遣怀,斯文风雅寄情山水间,怡然自乐。十几年过去,恰逢白鹿洞讲学的邓希恕回乡,与大家聚讲太极图,并刻图于石上。鲁宝潭说,我们何不也来个“九老题名”,集一时齿德各题姓名及诗句刻於道岩石壁呢?大家无不抚掌称快。九位老翁共六百三十二岁,依照范式轮番挑选历次主会所赋诗句,共六百三十二字以纪年岁。结尾九老齐声共唱:“九人六百三十二,雪鬓霜髯寿且康。更向丹崖题姓字,永同地久与天长。”



九老题名石刻   

   

   道岩九老题名诗刻的风雅韵事,后人多有效仿。清同治十年(1871)九月,李元度特邀余士镜、李汉章、张岳龄等本县九位致仕老友游道岩。十人总共六百三十二岁,恰与先哲耆英会相符。李元度自谦年甫五十一,又亲在不敢称老。钟昌勤戴孝守制,不便作诗。十人依龄具列名衔,并录诗作。七人各赋诗二首,黄益杰诗四首,李元度诗四首且撰《续九老题名记》,宋六百年后又成就一段佳话。



太极图

      

      据道观后裔珍藏的《清微重修宗谱》,葆真观把守飞檐滴水,二进设三清殿,三进设祖师宫、天师宫和玉皇殿,穿岩后穴建有关帝殿、九老祠。直到清朝康乾盛世累次增修,徒子徒孙传承四十余世,历代道士虔诚安息于兹。“石敲薪火煮云腴,细讲濂溪太极图。此处不知千载后,有人来讲此图无。”宋九老题名诗曾留下谶语,千年道观就这样永远消失么?

      百年风雨几度劫难,道岩宫观只剩玉皇殿建筑遗址,雕梁画栋断柱残壁散发枯萎干燥的尘埃气息。乡民求雨祈福多顺路拜华盖庙艾仙坛,偏僻寂静的穿岩成为吹风躲雨避暑藏物好场所。黄牛牯吃草,黑山羊乱跳,农家耕种收获豆谷,时有野营烟火游荡着鲜活生命。



道士古墓

   

       九老题名诗刻依然残存穿岩后壁,风化损毁恰能辨读“永同地久与天长”。另有形象特别的太极图刻画,可知大清雍正九年(1731)八月金石。嘉庆九年(1804)甲子秋月,道士方元风抄录《九老姓氏诗词》,特意补记:“古有九老名姓诗词刊载后岩石壁,予恐年湮剥落,录载谱牒钟清丹名千秀,复命匠镌碑垂不朽云。”欣逢盛世,道岩古碑幸存《题道岩二十韵》《勅赐葆真观记》《重修九老姓氏》和《续九老题名记》浮出世面,另有乾隆《华盖庙碑》、“帝道遐昌”钟铭和石鼓联柱等遗存文物,每次寻找辨认,我内心敬佩先贤洞察天时人世的超凡胸襟,而面对抢救保护的无能为力慨然叹息。





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
道教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
中国道家研究院主办
中华道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