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紫砂壶有这么多种颜色?(实用推荐)

 壹品茗 2016-05-27



相传古时候宜兴街头,一日有一僧人沿街叫卖:“卖富贵土了!谁买富贵土?买了就可以发家致富!”。所谓靠山吃山,靠土吃土。宜兴紫泥,千百年来养育了一代代能工巧匠,以至于一提起紫砂壶,我们当即就联想到紫砂壶原产地宜兴。


紫砂陶土为一种含铁质粘土 质粉砂岩,由水云母和高岭土、石英、云母屑、铁质等矿物成分构成;主要化学成分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颜色有多种,主要可以分成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泛称“紫砂泥”,可单独烧制成陶。


紫泥、绿泥、红泥这三种泥由于矿区、矿层分布的不同,烧成时温度稍有变化,则色泽发生变化,妙不可思。紫泥烧后外观为紫色、棕色和深紫色。绿泥烧后呈米黄色。红泥烧后呈暗红色。

 

紫砂泥色彩丰富,除了以紫、红、米黄三色为其本色外,每一种颜色本身就有多种变化。


紫有深浅,红又有浓淡,黄则富于变化。倘若因色命名,则有天青、铁青、猪肝、粟色、黯肝、紫铜、珠砂紫、海棠红、鼎黑、榴皮、棕黑、漆黑等。



绿泥则是紫泥层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绿泥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绿泥是原矿中比较稀少的泥料,一般很少单独成型。因为:一是可塑性差,烧制过程中容易开裂;二是用后容易出现龟裂现象;三是数量较少,以至目前市场上纯正本山绿泥制作的壶很少见到。 




红泥,是泥矿中的石黄,红泥中的佳品是朱泥。《阳羡茗壶系》称“石黄泥”。


红泥产于宜兴川埠赵庄,矿层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含氧化铁极高,质坚如石。但其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因不利独自成陶,成型工艺难度亦高,通常用作紫砂器表的化妆土。 





朱泥的胎土,不过是制壶高手为了求得更精细的泥料,将红泥以洗泥沉淀,得到约140目到180目细孔的泥料,制成细如滑脂的朱泥壶。


朱泥的土质成分,最大特色是含有极高的氧化铁,约在14%到18%之间,这是朱泥烧成后壶身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朱泥由生坯至烧成,因收缩率高达30%至40%,故一般成品良率约仅七成。 




段泥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原矿段泥,老段泥,调配段泥。


老段泥是经过一定陈腐时间的原矿段泥。


黄金段,芝麻段这些是调配段泥,例如芝麻段是在本山绿泥里调入紫泥颗粒而成。


近年也有很多玩家喜欢,关键是看调配的效果如何,喜不喜欢看个人的审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