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走了 盘点被称为“先生”女性

 rnczd 2016-05-27

“先生”一词古来有之,一般指男性,称女性为“先生”始于中国近代。清朝晚期,西方女权主义思潮传入我国,女性的解放也开始起步,走向社会的女性越来越多,出现了诸如秋瑾这样的女中豪杰。后来女大学生、女学者、女教师纷纷涌现。很自然地,“先生”这种原本专门用于男性的词也用到女性身上。但不是每个女性都能被称为“先生”,需在一个领域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力的女性才能担当其名。

5月25日凌晨,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有媒体称:“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个用先生称呼的女性了,也给那个时候美好的时代画上了句号。”那么,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被尊称为“先生”的女性呢?

宋庆龄

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走了 盘点被称为“先生”女性

宋庆龄,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冰心

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走了 盘点被称为“先生”女性

冰心,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人称“世纪老人”。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她的写作历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深受人们的爱戴,她的文章婉约华丽,以讴歌大自然,宣扬童真,母爱为主旋律。她的文学影响超越国界,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得到海内外读者的赞赏。冰心逝世后,党和人民给她以高度的评价,称她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骆玉笙

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走了 盘点被称为“先生”女性

骆玉笙,京韵大鼓的代表人物。她的形象及声音,很符合先生的称谓。京韵大鼓是属于京津的地方剧种,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高峰。

杨绛

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走了 盘点被称为“先生”女性

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当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是国学大师钱钟书对妻子杨绛的评语。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林徽因

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走了 盘点被称为“先生”女性

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张兆和

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走了 盘点被称为“先生”女性

在我国近代历史上,除了宋氏三姐妹的传奇故事外,还有合肥四姐妹的故事。排行第三的张兆和是大作家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性人物,1932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外语系。毕业后任中学教师,1949年就读于华北大学二部。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湖畔》、《从文家书》等。“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这是沈从文对张兆和才女的最深情的告白。

胡挈青

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走了 盘点被称为“先生”女性

胡絜青,老舍先生的夫人。自幼酷爱文艺,嗜绘画书法。师从齐白石,深得教诲并受器重。1949年解放后专业从事绘画。画风得白石老人真传,师法自然,刻意求新,并向于非闇等老画家求教,花卉、翎毛、草虫等写意于工笔时得佳作。逐渐形成个人风格,尤擅长画松、菊、梅。“菊花”是她开创并独领风骚的一个领域,其创作的“百菊图”是其在绘画艺术上的重要成就。她还较早地把苹果、鸭梨、谷物等国画没有表现的事物引入到国画的绘画题材中,拓展了国画的表现领域,赋予了作品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这成为她对国画艺术的一个独特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