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冲刺高考的心理关

 春天书屋 2016-05-27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冲刺高考的心理关

[案例]我已是高三学生了,生活上能自理,学习上也挺自觉的,平时爸爸妈妈除了偶尔督促检查一下学习外,很少过问我的事。在那种宽松的环境下,我也一直很努力,学习状态也不错。

可这学期刚开学,妈妈就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大叠高考辅导材料和模拟试题,因为她根本就不知道挑什么样辅导书好,只要是服务员说有用的,她就毫不吝惜地买下来。我的天,看着那堆积如山的资料,我的头一下就大了。

    其实我并不是不想做,问题是老师早已经系统地布置了很多的练习,而且我也有我自己的一套复习方案,这些材料并非都适合我的。可跟我妈讲这些道理也没有,她就认准了死理:不管谁布置的题都得做,考试前就得多做练习。而且现在每天一一回来她就叨唠着让我做这些题。

现在,我几乎变成做题机器了,以前的学习劲头明显地在减退,面对父母不分青红皂白的题海战术,我有苦难言。

 

[对话圆桌]

彭玲(女,已婚,32岁,老师):家长的期待可以理解,但这种题海战术往往只会让孩子背上更重的心理负担,还是从饮食上补充,精神上减压好。

高宁(男,已婚,45岁,业务员):有道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有压力才有动力,现在的孩子自觉性差,不给点压力恐怕不行。

屈鹏(男,已婚,38岁,公司主管):还是劳逸结合的好,学习固然重要,孩子的心身健康也不例外。

爱就不后悔(网民,未婚,22岁,大学生):想想自己高考那年,真可以用“暗无天日”来形容,父母成天围着转,自己几乎成了木偶,只有任凭摆布的份。

分析:寒沁如雪(心理咨询师)

转眼,又到了每年的中招和高招的时候了,对于即将要参加考试的学生来说,可谓又将是个悲喜交加的日子。然而,如临大敌的似乎不仅仅是考生,相当多的家长也同样焦虑万分,他们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严厉,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亲切,有的食不甘味、夜不安寝……父母心里那根弦往往绷得比孩子还要紧。通常情况下,孩子感到精神紧张,一半来自考试,另一半则来自父母的紧张情绪。从孩子们的心理感受方面看,父母过份的关心未必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如什么事情都不让做,一心复习,这种家庭的“特殊化”带给孩子的不是方便与动力,而是更大的压力。因为孩子的心理是比较敏感的,父母的言行、脸色、语言、口气甚至极微小动作都会引起孩子们的心态反应。或许孩子本来是在以平静的心态进行复习,但父母传来的一些小道消息恰会使他的情绪受到影响和波动。因此,家长的言行务必要谨慎,一定要考虑到对孩子心理和情绪的影响:有利就去做,不利就不去做。

考前孩子在家中的复习,是对学校复习的调整性、补充性学习。对这种学习孩子的心理应该是放松的,应根据身体状况、学习心态、知识优劣的自我感受程度自主安排。如果孩子此时倍感疲倦,休息便是其第一需要;如果孩子延续着学习欲望,抓紧复习就是自觉的行为;如果孩子清楚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就会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最重要的知识点上。家长的关怀这时首先就要体现在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上,其次就是在饮食上稍做调整,营养平衡,如果家长不懂得家庭复习的特点,在复习过程中过多干涉,使孩子在家中的学习也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那孩子的自主性学习权利将会被剥夺,家庭又变为以学习控制为主的学校。孩子没有了缓冲的时间,其结果便是张弛无度。家长越帮,孩子越忙;忙而无序,忙中出错。当然,如果孩子在复习功课时确实缺乏计划,忙忙乱乱哪一科也没学好。那么,家长可以在一旁给予相应的提示和建议,以使孩子制定一个适合自己水平和进度的复习计划,同时尽量用一种自然平等、朋友般的交流,使孩子能心态平和地接受。

家长对大考的高度重视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将这种重视迁移到过高提升考试期望就错了。过高的期望会造成家长心态的失衡,会给孩子施加不当压力。家长此时的高分要求,可能会使孩子望而生畏;家长此时的学习施压,可能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如果考前的弦绷得过紧,考试时一旦出现闪失,考后孩子就会难以承受。家长要保持正常的期望心态,接受孩子现实状况、现有能力,合理施教。

可见,考前家长最重要的就是配合孩子调整心理,注意不给孩子施加压力,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的关键,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家庭气氛,注意时时用开朗、乐观的情绪影响孩子。休息的间隙,可以和孩子一起说说笑话、聊聊天、或者让他自己一天安排两个小时左右的运动时间,缓解孩子的焦虑,改善精神状态,放下思想包袱,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孩子复习功课、“赶考”都是愉快并信心十足的。

 [测试]:孩子眼中,你是哪种父母: 

过份保护型:全家人众星捧月般围着孩子转,派人专门照顾孩子;

过多干预型:给孩子诸多限制,不准做这、不准做那,取消娱乐、锻炼;

过份期待型:总想着让孩子成为状元、进名牌高校; 

过于冷静型:对孩子仍如平常,不做过多限制,任其自主。

 [提醒]要随时观察和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给孩子必要的心理支持,有什么问题可以与孩子一起商量解决,缓解他的压力。同时多给孩子鼓励、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当孩子出现畏难、自卑、缺乏信心等表现,父母要及时介入,解决心理上的包袱。切忌不能贬低孩子,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急躁、忧虑、埋怨情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