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的孙悟空已死在了取经路上?

 一闪而过55y0j3 2016-05-27

真的孙悟空已死在了取经路上?

2016-05-27 蜗牛看西游51评

(蜗牛看西游第11期)

文/牵着蜗牛散步

网上有篇帖子挺火,说真的孙悟空其实早死了,陪唐僧走到最后的是如来安排的托——六耳猕猴,其玄机就在“真假美猴王”那一场争斗。

我们先来看看故事背景。

《西游记》第五十七回,孙悟空打死了强盗,第二次被唐僧驱赶。六耳猕猴乘机化作孙悟空的摸样,伤了唐僧,抢了行李。沙僧找回孙悟空后,真假美猴王就从花果山打到落伽山、从灵宵殿斗到阎王府。无论是唐僧、观音还是玉帝,都看不出哪位是真,哪位是假。到幽冥处,谛听听出来了,却不敢说。最后还是如来老佛爷道出六耳真身并用金钵盂罩住,才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

该作者置疑,这其实是如来玩的一个把戏,真正被罩住并被打死的是真孙悟空,目的是以假换真。他的理由有以下几条——

一、六耳猕猴和孙悟空一模一样,谁也看不出真假,就算如来骗大家说六耳猕猴就是真的悟空,大家也只有相信。

二、孙悟空一向不敬重如来,所以如来不可能把他留在身边当斗战胜佛,而是会想方设法消灭他。但又不能直接把孙悟空杀了,所以才弄个一模一样的假悟空,狸猫换太子,杀孙悟空于无形。

三、孙悟空的师傅是“菩提祖师”,就是混鲲祖师的徒弟。混鲲祖师弟子无数,而让他最得意的两大弟子,便是如来(又名接引道人)和菩提祖师(又名准提道人)。

《封神榜》中提过,菩提祖师不知与如来发生了什么矛盾,从此神秘消失。孙悟空又恰巧是菩提祖师的徒弟,如来见到昔日仇人的徒弟,又有翻天覆地之本领,不想方设法除之更待何时?

四、《西游记》第五十八回,二猴打闹到如来这里辩真假,如来却对众佛说:“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这是一个很大的破绽!!!既然六耳猕猴知道他将要被如来制服,被孙悟空一棒打死,他为什么还要和孙悟空到如来处辩真假,那不是自讨苦吃吗?所以只有一个可能,如来早把事情安排妥当,在他的说明下,让众佛都以为六耳猕猴就是“真悟空”,而真正的悟空,却被当成了“六耳猕猴”被如来制服,然后被一棒打死。

五、六耳猕猴被打死之后,一向慈悲为怀的如来却没一点怪罪之意,只是合并双手,道了句:“善哉,善哉!”以如来的本领,当“孙悟空”想要一棒子打死“六耳猕猴”的话,如来想要出手相救,是何等的容易,可见,如来本意就是想让他死。

“六耳猕猴”本无太大的罪过,也就是和孙悟空大闹了下,一向慈悲的如来何必要让他死呢?想当年孙悟空闹了龙宫,闹了地府,闹了天宫,如来都还没让他死呢,怎么“六耳猕猴”这么一个小小的错误就要必须死呢?这里面肯定有隐情。这个隐情就是,如来真正想处死的是孙悟空,被一棒子打死的,恰好是真正的孙悟空。

六、《西游记》里曾经记载,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后,惹了一大堆麻烦只好跟着唐僧西天取经,遇到困难又回去找他师傅菩提祖师,但菩提祖师早已不见踪影,只是和孙悟空隔空说话,并不见面。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担心引起仇家如来的注意……

七、真假美猴王事出之前,孙悟空并不完全都听唐僧的话,甚至有时候,还闹个小矛盾,导致唐僧只好念紧箍咒,典型的一个叛逆者形象。可在之后,孙悟空从此保护唐僧安安分分,前后判若两人……

这篇帖子读得蜗牛(微信号:woniukxy)一愣一愣的。如果这名网友说的是真的,那《西游记》隐藏的阴谋不亚于今天屏幕上泛滥的宫斗剧,老吴不亚于今天的神编剧,完全可以写一本《潜伏》。

刚开始读的时候,蜗牛差点就被说服了。但反复读了几遍真假美猴王这章,才发现吴老先生并没想那么多,西游世界还没有现代社会那么坏。

该帖子摆了那么多条理由,其实只有三个意思:孙悟空不听话,如来并不想让他取得正果;如来与孙悟空的师父有仇,因此要陷害孙悟空;如来要除掉孙悟空,又要保持慈悲为怀的高大形象,所以设计弄了个六耳猕猴,直接把孙悟空替换了。

真是这样的吗?

我们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吴承恩有没有必要把如来写得那么坏?

吴承恩写《西游记》,虽然有借神话故事讽喻社会现实之意,但他本人是尊崇佛教的,整部小说,始终追求的是一个“善”字,始终相信“有果即有因”“善恶终有报”。

在明朝,社会的主流思潮是佛教、道教和儒家三教合一,因此,《西游记》无论是对道教还是佛教,老吴同志都没有偏袒,而是坚持就事论事:既无意纠缠如来是否同菩提祖师有过节,也不管佛教道教是否有争端,始终秉承一个思想,无论什么教派,只要一心向善,历尽艰难不忘初心,就能取得真经。即使有恶的妖怪,“改了也是好同志”。

如来作为佛教的创始人,最大的CEO,如果成了玩弄奸计的小人,那与整本书的基调就完全相反了,老吴同志写的可不是《厚黑学》,因此如来这个角色不可能那么设计。

第二个问题,如来有没有必要陷害孙悟空?

退一万步说,即使如来和菩提祖师有仇,也会自去找菩提决斗,根本没必要把账算在孙悟空头上,那样有失他佛祖的身份。

即使真要陷害孙悟空,如来也没必要费这么大的劲,花这么大的代价,又安排他取经,又找代替他的人,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在大闹天宫时,只需借逆反的罪名,手指稍稍重一点,五行山就可压死孙悟空,菩提即使知道了,也只能吃个哑巴亏,有话说不出。

用六耳猕猴代替孙悟空,可以骗过其它人,能骗过菩提祖师吗?他难道不会揭穿如来的阴谋?如来这样做岂不是弄巧成拙?

第三个问题,老吴在文中是否留下破绽?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认真看看原文是怎么说的。只要大家不嫌长,蜗牛(微信号:woniukxy)把关键环节全文摘录如下: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

这一段说明,六耳猕猴是被如来揭穿身份,心中发慌,仓皇逃命,才被金钵盂罩住并被孙悟空打死的。如果被打的是真孙悟空,他又慌什么?逃什么?肯定会当场与如来吵翻,众目睽睽之下,如来又如何下手?

六耳猕猴究竟该不该死?老吴借孙悟空之口也作了说明: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依律也该问个斩罪。

其实站在如来的角度,如来也不会救他。六耳猕猴破坏取经大业,目的极其不纯(教南瞻部洲人立他为祖,万代传名),可不是假冒取经干部招摇撞骗这么简单,不可能再容他在世。

至于孙悟空取经途中遇到麻烦,去找菩提祖师,而祖师不见的桥段,只存在于86版电视剧偷吃人参果故事中,而原著中根本没有。蜗牛(微信号:woniukxy)认为,86版电视剧改编得不错,但这个桥段的设计是个败笔,在那种情景之下,孙悟空不可能不守信回去找师父(而且观音就能解决,他也没必要回去找师父)。因此,说菩提不见孙悟空,是怕如来寻仇的猜想,也是不成立的。

既然死的不是真孙悟空,那在老吴设计这个故事的真正本意是什么?

其实在第五十八回里,吴承恩借一首诗和如来的一段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

两悟空在地府不能辨真假,两人直往西天如来处去。文中诗曰:

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

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

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哉。

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

这首诗说明,真假孙悟空之祸源于“人有二心”。

老吴怕大家读不懂,借如来之口又强调了一次:如来知道两猴要来,讲完经之后离席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大众举目看之,果是两个行者,吆天喝地,打至雷音胜境。

其实,在之前老吴也留下了伏笔:孙悟空打杀了强盗,第二次被唐僧驱赶。与三打白骨精那次不同,这次他心中积累了太多怨气,以至不客气地告诉唐僧:“我是有处过日子的,只怕你无我去不得西天。”

他始终认为自己多次救唐僧于苦难,而唐僧背义忘恩,一点小事就撵他走,根本无心带他去西天。因此,他再次打起了退堂鼓,不想再跟这个“窝囊废”取劳什子经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六耳猕猴(其实是他的邪心)乘虚而入,干了他一直想干,但又不敢干的事:给了唐僧一顿教训、自己组建团队去取经,谁的话都不想听……但是,孙悟空一方面想追求自由,一方面又想融入西天主流。因此,两个心一直在争斗,最后闹到如来处,被如来一语道破天机,一颗心战胜了另一颗心。

(不然,为何会有两根金箍棒,照妖镜也照不出真假,两人本事同样大小,地藏王菩萨不敢说……等等。)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驻着二心。一颗是原始欲望之心,看到美的就想占为已有,看到不平就想给别人一耳光,希望天下人都尊敬自己,不喜欢受任何人管教,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但另一颗是自我约束之心,现实教训告诉自己,哪些不能干,哪些必须忍,哪些必须妥协才能与别人和谐共处,不然就要付出沉重代价……

人不是普通动物,正因为有了思想,所以有了欲望。有哲学家将人的需求总结为四个层次:一、生存的需求;二、群居的需求;三、受人尊敬的需求;四、实现理想的需求。

但是你有四个需求,别人也有四个需求;你不想受约束,别人也不想受约束;好的东西你想要,别人也想要……怎么办?就必须学会控制欲望,接受妥协,用官方话叫团结,佛教禅语叫舍得,有舍才有得,与人方便,自己才方便。

年轻人都喜欢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因为他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谁都把他无奈何。老年人都喜欢后来的孙悟空,遇到妖怪第一个上,有了成果不争功,懂得与取经团队配合才能取得真经的道理,如果任着自己个性来,大家都得玩完。

配合其实是一种更高智慧,在提高团队整体素质的同时,才能抬高自己。不然,高高在上的佛像,没有基座的支撑,早晚会摔下来。

真假美猴王风波之后,孙悟空才真正成熟了,这也是那篇帖子所说的“前后判若两人”的真正原因。

(配图来自网络)

读西游故事,看人生百态。严正申明:原创作品,转载必须授权,抄袭坚决举报。欢迎转发朋友圈。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