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国窑火的斑斓余晖——慈禧御用瓷器

 孔_夫子 2016-05-28

编者按:

      明清瓷器里素有“咸同无好货”的坊间说法。但在战火摧劫后的大清御窑厂,虽日暮西山,还是有少量富有个性与时代特色的精品存在,慈禧的订造御用瓷器便是其中代表。当我们今天审视、鉴赏大雅斋瓷器时,切不要忘却它在工艺美术史的真正缔造者——昆明的清宫女画师缪素筠,正是她的蕙质兰心,才设计打造了这一批繁缛却清雅、艳丽却不俗腻,民族装饰风格浓郁,在中国陶瓷史上别树一帜的成功产品,令世人回味。残酷的政治史,远不能掩盖、也不该抹杀文化与艺术的灵魂。

本文作者吴岱如先生,是一位供职平安保险的沪上藏家,业余兴趣高雅,玩藏涉猎广泛,藏有成,研究有得,令人钦佩。本刊感谢他的来稿、支持,愿与藏友们携手共进。

                  ——— 秋水堂 万斌 


青花和粉彩是中国瓷器的两个重要品种。青花是釉下钴蓝彩,成熟于元,自明代起盛行至今。

粉彩是釉上彩,出现于清康熙晚期,因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效果,受到宫廷和民间的广泛青睐,迅速成为重要的瓷器品种。

  

        粉彩在乾隆朝成熟,并达到高峰。但盛世过后,大清的制瓷水平总体显出颓势,即便御窑也不例外。咸丰五年(1855 年),太平军占领景德镇,并烧毁御窑场,陶瓷业受到致命打击。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斥资恢复御窑场。在同光中兴的背景下,便有了中国御窑史的夕阳余晖,这就是以慈禧御用瓷器为代表的晚清官窑瓷器,特别是其中的粉彩瓷,风格浓烈鲜明,独树一帜。




储秀宫岁月


      慈禧的人生非常动荡。她出身贵族,但家道不济,贵而不富,又年少丧父。入宫后,一度得宠,却好景不长。逃难、丧夫、丧子、战乱等一系列打击横飞逆来。虽然身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可是她人生中欢乐的时光非常短暂。有一个地方留下了她年轻时的幸福记忆,那就是储秀宫。 


(储秀宫因其特殊历史地位,规格居东西六宫之首。)

 在慈禧漫长而显赫的一生中,储秀宫是她的福地。储秀宫是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年间,初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 年)更名储秀宫。慈禧在储秀宫的岁月分为两个阶段。

咸丰二年(1852 年)慈禧刚进宫被封为兰贵人时,在这里居住,并被咸丰帝宠幸。咸丰六年三月(1856 年),已晋升为懿嫔的她,在后殿丽景轩生下载淳,即同治帝。旋即她又被晋封为懿妃、懿贵妃。在这第一阶段的 8 年中,慈禧颇为春风得意。 

 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以木兰秋狝为名,携后妃逃往热河。翌年,他在避暑山庄去世。同一年,已是圣母皇太后的慈禧奉咸丰帝梓宫从热河回京,在恭亲王的帮助下, 中途收拾了顾命八大臣后, 先后入住养心殿和长春宫, 并在养心殿垂帘听政,开始了她对大清的实际统治。慈禧在养心殿和长春宫住了24年,其间经历了整个同治朝和光绪前期。

 光绪十年(1884 年)慈禧拟二次撤帘归政,并庆祝五十岁生日,遂移居储秀宫,重修宫室,开始她第二阶段在储秀宫的岁月,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以74岁高龄去世。慈禧在储秀宫前后共生活了32年。相比长春宫,她对储秀宫的感情更深,毕竟在那里能感受往昔情怀。今天游览西六宫,很容易发现储秀宫的装潢规格明显高于其他后妃宫室。正殿门两旁不仅有象征帝王身份的铜铸龙、鹿,所有门窗还贴了楠木板,内部陈设也极其豪华精美。这里之所以如此特别,不仅因为是龙诞之地,更主要是慈禧个人意志使然。

 慈禧一旦大权独揽,其标新立异的性格便展露遗,这在为她定制的瓷器上就有所体现。慈禧用瓷是不落年号款的官窑器。同时代的官窑器书“大清同治年制”或“大清光绪年制”等年号款。而慈禧用瓷的落款一般是她的居所,其中之一是“储秀宫制” 。用后妃的居所为官窑款,这是空前绝后的。 

(青花篆书款“储秀宫制”和“体和殿制”。篆书款见于清代宫窑器。)


      目前可以看到的“储秀宫制”款瓷器,主要品种为青花粉彩和素三彩。款识为青花或红釉的篆体款。器型以大盘为主,用于盛放水果。还有大缸、花盆等陈设器。图案以龙纹为主。龙纹是帝王身份的象征。这些器物应该是慈禧回到储秀宫,即光绪十年以后的产品。


(两件北京故宫的黄地三彩龙纹大盘残器,左为康熙款,右为储秀宫款。画风前者刚健,后者纤弱。下图是二盘龙纹面部特写。左边康熙龙纹是征服者威仪,而右边的龙纹已露惊恐之态。瓷器上可见盛世和末世的风貌。)

“储秀宫制”款瓷器中有相当品种、传统造型,也就部分是传统是说这些品种在前代和同光两朝都有,如黄地粉彩、素三彩等。光绪朝流行仿制清三代,尤其是康熙朝的产品,且成就很高,有的仿品几可乱真。但审视细节,康熙朝真品和光绪朝仿品还是有区别的。

与“ 储秀宫制”类似的识还有“体和殿制”、“长春宫制”、“乐寿堂制”等,这些都是慈禧曾居住过的地方。其中体和殿位于西六宫的翊坤宫之后,原为翊坤宫的后殿。慈禧为生活方便,下旨将此殿改为前后开门的穿堂殿,连通储秀宫和翊坤宫,名曰“体和殿”。慈禧曾在此进膳。中间为过道,可出入。西次间亦连通,为饭后饮茶休息室。 


(两件“体和殿制”款的花盆,左为釉下青花,右为釉上粉彩。慈禧瓷器中花盆占据了很大比例,绘画做工亦不亚于康熙官窑花盆。)

“体和殿制”款也是青花或红彩的篆书款。品种包括青花、色地粉彩、墨彩、黄釉和五彩。器型主要为大缸、花盆、捧盒等陈设器和生活用器。图案以花卉为主,如水仙、芭蕉叶、菊花、牡丹、荷花、梅花和兰花等。慈禧平日喜欢种植花卉,尤其是兰花,可能这与她小名玉兰有关。慈禧爱花的嗜好在御前女官德龄和美国女画家卡尔(当时宫里称之为“柯姑娘” )等人的回忆录中皆有所提及。


(这又是一对康熙和储秀宫款的盘子,图案都是釉上彩正面龙纹。前者凶悍威猛,身形矫健,气势凌厉,王者风范;后者身材臃肿,四爪无力,垂垂老矣,徒有其表。)



天地一家春


     慈禧用瓷中的代表作是“大雅斋”款的瓷器,因瓷器外口沿下用红彩横写“大雅斋”三字楷书款。款旁还有红彩龙凤纹组成的椭圆形闲章款,内有“天地一家春”五字篆书款。其中有一批小型器物的器底还有“永庆长春” 、“长春同庆”红彩楷书闲款。一器三款,为清代官窑仅见。 

     “大雅斋”在什么地方?“天地一家春”是什么意思?至今没有统一的解释。 “大雅斋”在故宫、颐和园里找不到对应的房间。根据有关档案,咸丰帝曾赐了一块“大雅斋”匾给当时的懿嫔。还据说故宫里现存一块考证为光绪帝手书的“大雅斋”匾。但这两条材料都无法说明“大雅斋”的所在和由来。有人考证,“天地一家春”原是圆明园中的一处建筑,大雅斋是天地一家春的西间。兰贵人获圣宠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就发生在此地。上世纪 80 年代,李翰祥导演的电影《火烧圆明园》再现了这个情节,片中插曲《艳阳天》中就有“天地一家春”的歌词。

 也有人考证大雅斋是慈禧自置的书斋名。清人吴士槛在《清宫词》中写道:“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钩勒仿笙熙,江南供奉虽承旨, 不及滇南女画师。”诗后小注写道:“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始终不衰。大雅斋,孝钦自署名也。”魏程搏《清宫词》亦云:“二十余年侍圣慈,内廷供奉女筌熙。金笺宝篆红泥印,认得先朝老画师。”李珍注:“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甚隆。内有大雅斋印,即孝钦自署(作者注:慈禧薨后的谥号为孝钦显皇后。)”


(云南籍宫廷女画师缪素筠的大雅斋彩瓷设计稿例一)


(云南籍宫廷女画师缪素筠的大雅斋彩瓷设计稿例二)


(云南籍宫廷女画师缪素筠的大雅斋彩瓷设计稿例三)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天地一家春”与圆明园一起焚毁。同治十二年(1873 年),慈禧首次退帘后想颐养天年,有意恢复圆明园和“天地一家春” 。同治十三年正月(1874年),重修圆明园工程动工。刚恢复了正大光明殿和“天地一家春”的三百余间殿堂时,恭亲王奕訢联名几位王公重臣上疏,请求停止圆明园工程,培养元气,以固根本。于是重修工程不得不下马。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 二次烧毁圆明园复建工程,使“天地一家春”重陷火海。 



(大雅斋瓷器中,大缸最具有代表性。下图为储秀宫内陈设。凡慈禧起居之处,大缸总在显要位置。)

虽然无法回到旧日宫阙,但对于这块发祥地的纪念和对往昔岁月的留恋,还是在瓷器上得到了尽情宣泄。慈禧对瓷器的爱好在历代帝后中罕有匹敌者。凡落“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款的瓷器是当时最精美的作品。这些器物产于同治和光绪两朝,全部为釉上粉彩。底釉颜色丰富多彩,有白地、蓝地、深蓝地、浅蓝地、豆青地、浅豆青地、浅藕荷地、藕荷地、黄地、明黄地、大红地、粉红地、粉地、翡翠地、浅绿地、绿地等。画片主要是吉祥图案,如海棠花鸟纹、牡丹芙蓉花纹、葵菊花纹、寿桃鹦鹉花纹、喜鹊登梅纹、牡丹花纹、花卉昆虫纹、蜜蜂花卉纹、紫藤花、藤罗蝴蝶纹、桃花、牵牛花纹、鹭鸶花草纹、荷花鹭鸶纹、栀子桃花纹、葵花纹、绣球芍药花纹、荷花青蜓纹、藤罗月季花纹、腊梅茶花纹诸种。总之,都是慈禧喜欢的图案。


(标准的大雅斋款,其中“大雅斋”三字用楷书,“天地一家春”用印章形式,篆书。本图是一种书写格式,还有一种格式是“天”在上,“地”在下,中书“一家春”三字。)


最常见的器型还是花盆、水仙盆和大缸。之所以如此,主要出于慈禧的生活习性与爱好,这也成就了慈禧用瓷在历代官窑器中的鲜明特点。据说慈禧非常喜欢新鲜水果的自然清香,所以在她居住的场所,都有这样的大缸,其中的水果每天都要更换。 



(四件极具女性风格的大雅斋款花盆,全为釉上粉彩。采用的都是传统吉祥图案,但技法上融入了西洋画法。设色鲜丽,层次丰富。)

 在水仙盆等小型器物的底部,经常可以看见楷书青花或红彩的“永庆长春'、“长春同庆”款。这些器物可能是同治五年(1866 年)到光绪十年(1884 年)间,慈禧在长春宫居住时烧制的产品。大雅斋款瓷器的画风非常细柔,图案极尽精巧。粉彩瓷器的画风在乾隆以后, 开始从刚强走向纤柔。 这种画风在道光和同光粉彩中体现得尤其充分, 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时代的变化。

大雅斋瓷器,以及其他慈禧用瓷的成就之高,名气之大,导致在民国初出现了较多仿品。民国仿品较真品,大多显得笨粗,但偶也不乏精品,如:



(民国托“储秀宫制”青花芦雁纹梅瓶(传王步作)


宫廷旧藏大雅斋瓷器珍赏    

       












强权的背后       


从前述各种款识的慈禧瓷器,我们可以看到这几个特点。 

一、根据官窑制度,只有皇帝才有权为自己烧制御用瓷器。尤其是五爪龙纹,在明清两代,只有皇帝才能决定用于何处。但是在晚清,慈禧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她以各种方式显示出这种特殊身份,定烧御瓷,使用她的居室为官窑款,广泛装饰以五爪龙纹,只是其中几项而已。 

二、从以居室为款识来看,慈禧对储秀宫和大雅斋等地怀有深厚的感情,认为这些是她的福地,并相信它们会继续带给她吉祥如意。 

三、从这些款识还可以看出慈禧内心强烈的“咸丰情结” 。慈禧以各种方式追忆美好但早逝的年华。从瓷器的内容和风格上,可以窥见这个强权女人背后温情的一面。但这种情结也形成了她性格中怪异的另一面,她看不得夫妻间正常的恩爱。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和光绪帝的珍妃他他拉氏最后的下场都很惨。慈禧折磨和整死她们固然是出于厌恶,因为她们是皇帝钟爱的女人。     

四、从器型来看,主要是满足慈禧的实际需要和特殊偏好。其实历朝御瓷无不反映最高统治者的审美及情趣,如雍正帝将文人气质植入珐琅彩瓷;乾隆帝用瓷器模仿出各种仿生造型。慈禧瓷器在清代官窑产品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五、由于慈禧对瓷器的强烈爱好和严格要求,慈禧用瓷在各方面都值得称道。品种以粉彩为主,图案设计艳而不俗,颇有文人雅趣。造型或小巧可爱,或大气豪华。制作工艺极其精良。总体质量优于同时期官窑产品。



      顺便简评一下慈禧皇太后。

清朝覆灭后,她的名声很不好。“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作为没落王朝的总代表和封建末世的统治者,她的一生是“祸国殃民”的一生。她是权痴、暴君、虎妈、毒妇。她冷酷残忍、穷奢极欲、守旧短浅、任人唯亲。民国间,一些稗官野史杜撰了不少她的艳史,甚至将传说中叶赫那拉·布杨古对努尔哈赤的诅咒拿出来说事,似乎慈禧命中注定是大清的终结者。 

但公平地看,慈禧并非一无是处。她虽愚昧,却不昏聩。如果没有她的知人善任,就不可能有奕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名臣的功业,也很难有同光中兴。她善用人,也善驭人,靠的不仅是权术,如私德不堪,则无以宾服群臣。但作为独裁者,不冷酷残忍,则无以自保;说到穷奢极欲,她的老祖宗们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在末世,这样做就显得太不合时宜;当然,对于一个生活范围仅限于后宫的没多少文化的女流,也别指望她有多长远的见识和时代亟需的雄才大略。慈禧是个极为聪明能干的女人,然而她的素质承担不了时代的重任。

但慈禧与她的体和殿、储秀宫、大雅斋等瑰丽彩瓷一样,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猛虎文化》众号的子版块功能:

<文物考古>  <玩藏天地>

<市场评论>  <工匠精神>

<中国美术>  <西方美术>

<百家人物>  <人文生活>

<学术思潮>  <学艺初阶>


投稿箱:tigerarts@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